人類簡史 讀後感 07.22.2017
'There is no way out of the imagined order. When we break down our prison walls and run towards freedom, we are in fact running into the more spacious exercise yard of a bigger prison.'
「每一次我們以為自己打破了監獄的高墻、邁向自由的前方,其實只是到了另一間更大的監獄,把活動範圍稍稍加以擴大。」
——題記
這本書,從2012年發行,譯成中文版2017年初進入中國市場,一直站在暢銷書列榜首,一副王者姿態,並不擔心長江後浪。後來再由朋友TF推薦,他當時候看完,說是想找好的學校好的老師,讀哲學系研究生,因為很多概念和原有的想法都被這本書打破了,卻沒人幫他重建起來。我呢,一直認為,「追求自由」的過程,其實是從一處不自由,急於奔向另一處不自由,素以並沒有太大的被打破、未重建的痛苦,反倒是很好奇:怎麼洗腦——洗一兩個人腦已經不容易了,何況是那麼大的版圖,從國家到世界?!
提及「洗腦」,看《人類簡史》的時候,不斷絲絲縷縷地聯想到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和Animal Farm,腦瓜裏面無數根神經元錯綜複雜地挑逗著對方。
以下,還是照慣例,摘抄+想法做記錄。
1. 「生物學家用拉丁文為生命命名,每個名字由兩個詞組成,第一個詞是屬名,第二個詞是種名。……而只要沒有意外,每一位在讀這本書的應該都是一個“Homo Sapiens:人屬(Homo,指“人”)的人種(Sapiens,指“明智”。」——屬名+種名
2. 「答案在於:龐大的大腦也是個龐大的負擔。大腦結構脆弱,原本就不利於活動,更別說還得用個巨大的頭骨把它裝著。而且大腦小號的能量驚人。對智人來說,大腦只占身體總重約2%~3%,但在身體休息而不活動時,大腦的能量消耗卻占了25%。相比之下,其他猿類的大腦在休息時的能量消耗大約只占8%。因為大腦較大,遠古人類付出的代價有兩種:首先是得花更多時間尋找食物,其次是肌肉退化猥瑣。這就像是政府把國防預算轉撥給了教育,人類也把手臂二頭肌所需的能量撥給了大腦裡的神經元。」——好棒的解釋!
3. 「然而,直立行走也有不利的一面。原本,人類的遠古祖先歷經數百萬年,才發展出以四肢行走、頭部相對較小的骨架,而要將這種骨架調整成直立,可說是一大挑戰,而且還得撐住一個超大的頭蓋骨,更是難上加難。於是,爲了能望遠、能有靈活的雙手,現在人類只得面對背痛、頸脖僵硬的苦惱代價。」——啊哈,我可從未想過「撐住一個超大的頭蓋骨」是一件多了不起的事。
4. 「長久以來,智人只是穩定位於食物鏈的中間位置,直到最近才有改變。在先前長達數百萬年的時間里,人類會獵殺小動物、採集種種能得到的食物,但同時也會遭到較大型肉食動物獵殺。一要到40萬年前,有幾種人種才開始固定追捕大型獵物,而要到10萬年前智人崛起,人類才一躍而居於食物鏈頂端。」——ocikalesamadesi
5. 「寬容可不是智人的特色。即使到了現代,不過是因為膚色、方言、宗教等等微小的差異,就足以讓之人彼此大動干戈、非要把對方趕盡殺絕。」——爲了政治正確,穩定繁榮啊。
6. 「知人知素以能征服世界,是因為有獨特的語言。」——想想,的確覺得可開發異種語言溝通的先驅偉大(後文還真的有提到這位神)
7. 「只有之人能夠表達關於從來沒有看過、碰過、耳聞過的食物,而且講得煞有其事。」「“討論虛構事實”正是智人語言最獨特的功能。」——童話故事,想像力,構建藍圖。
8. 「然而,“虛構”這件事的重點不只在於人類能夠擁有想像,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像,編制出種種共同的虛構故事。」——!
9. 「社會學研究指出,借由八卦來維持的最大“自然”團體大約是150人。只要超過這個數字,大多數人就無法真正深入瞭解、八卦所有成員的生活情形。」
10. 「語言和文化正是認知革命的主要成就。」——!
「每一次我們以為自己打破了監獄的高墻、邁向自由的前方,其實只是到了另一間更大的監獄,把活動範圍稍稍加以擴大。」
——題記
這本書,從2012年發行,譯成中文版2017年初進入中國市場,一直站在暢銷書列榜首,一副王者姿態,並不擔心長江後浪。後來再由朋友TF推薦,他當時候看完,說是想找好的學校好的老師,讀哲學系研究生,因為很多概念和原有的想法都被這本書打破了,卻沒人幫他重建起來。我呢,一直認為,「追求自由」的過程,其實是從一處不自由,急於奔向另一處不自由,素以並沒有太大的被打破、未重建的痛苦,反倒是很好奇:怎麼洗腦——洗一兩個人腦已經不容易了,何況是那麼大的版圖,從國家到世界?!
提及「洗腦」,看《人類簡史》的時候,不斷絲絲縷縷地聯想到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和Animal Farm,腦瓜裏面無數根神經元錯綜複雜地挑逗著對方。
以下,還是照慣例,摘抄+想法做記錄。
1. 「生物學家用拉丁文為生命命名,每個名字由兩個詞組成,第一個詞是屬名,第二個詞是種名。……而只要沒有意外,每一位在讀這本書的應該都是一個“Homo Sapiens:人屬(Homo,指“人”)的人種(Sapiens,指“明智”。」——屬名+種名
2. 「答案在於:龐大的大腦也是個龐大的負擔。大腦結構脆弱,原本就不利於活動,更別說還得用個巨大的頭骨把它裝著。而且大腦小號的能量驚人。對智人來說,大腦只占身體總重約2%~3%,但在身體休息而不活動時,大腦的能量消耗卻占了25%。相比之下,其他猿類的大腦在休息時的能量消耗大約只占8%。因為大腦較大,遠古人類付出的代價有兩種:首先是得花更多時間尋找食物,其次是肌肉退化猥瑣。這就像是政府把國防預算轉撥給了教育,人類也把手臂二頭肌所需的能量撥給了大腦裡的神經元。」——好棒的解釋!
3. 「然而,直立行走也有不利的一面。原本,人類的遠古祖先歷經數百萬年,才發展出以四肢行走、頭部相對較小的骨架,而要將這種骨架調整成直立,可說是一大挑戰,而且還得撐住一個超大的頭蓋骨,更是難上加難。於是,爲了能望遠、能有靈活的雙手,現在人類只得面對背痛、頸脖僵硬的苦惱代價。」——啊哈,我可從未想過「撐住一個超大的頭蓋骨」是一件多了不起的事。
4. 「長久以來,智人只是穩定位於食物鏈的中間位置,直到最近才有改變。在先前長達數百萬年的時間里,人類會獵殺小動物、採集種種能得到的食物,但同時也會遭到較大型肉食動物獵殺。一要到40萬年前,有幾種人種才開始固定追捕大型獵物,而要到10萬年前智人崛起,人類才一躍而居於食物鏈頂端。」——ocikalesamadesi
5. 「寬容可不是智人的特色。即使到了現代,不過是因為膚色、方言、宗教等等微小的差異,就足以讓之人彼此大動干戈、非要把對方趕盡殺絕。」——爲了政治正確,穩定繁榮啊。
6. 「知人知素以能征服世界,是因為有獨特的語言。」——想想,的確覺得可開發異種語言溝通的先驅偉大(後文還真的有提到這位神)
7. 「只有之人能夠表達關於從來沒有看過、碰過、耳聞過的食物,而且講得煞有其事。」「“討論虛構事實”正是智人語言最獨特的功能。」——童話故事,想像力,構建藍圖。
8. 「然而,“虛構”這件事的重點不只在於人類能夠擁有想像,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像,編制出種種共同的虛構故事。」——!
9. 「社會學研究指出,借由八卦來維持的最大“自然”團體大約是150人。只要超過這個數字,大多數人就無法真正深入瞭解、八卦所有成員的生活情形。」
10. 「語言和文化正是認知革命的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