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与丑之间两全其美
读波德莱尔《腐尸》
一切美好事物的结局,仿佛都是丑恶的,花开会败、人生会死、韶光易逝、年华似梦……形容繁华落尽的词语不胜枚举。美好的事物也许会随时间流逝,而丑恶不会,就像童年里做过的那个恐怖的噩梦,或许会成为一生不可磨灭的印记。波德莱尔描写着一具丑恶的腐尸——在和自己的爱人散步时碰到的腐尸,他没有因此觉得大煞风景,反而津津乐道,不厌其烦,这是常人避之不及的,有人说这是他独特的爱情观,超脱物外,不受世俗之气的沾染。但我觉得这样的爱情承受的反而更多,歌颂世人憎恶的事物的结果就是为世人所不容。我想他之所以能坦然地面对这样叫人厌恶的场景兴致勃勃地唱出一首情诗来,支撑他的除了所谓的“美学主义”,更多的是他所处的那个时空,让他可以见怪不怪,阴暗晦涩的情景随处可见,反而让他觉得“自然是丑恶的”,他也不避讳这种丑恶,他要“发掘恶中之美”。也正因为如此,面对情人最终会和腐尸一样慢慢腐烂的结局,他更在乎的是那份已经深入骨髓的爱以及曾经爱她的固执。
他觉得丑恶的事物中的美好就像丑恶本身一样显而易见,审丑和审美一样无可厚非。过了他那个年代,更多的人看到的是他对美学原则的影响和对象征主义的贡献。这种看似荒诞与鬼马的现象在文学史上也并不少见。没有人想着遗臭万年,不管是他在艺术思考上的前瞻性还是他想标新立异的心理都成全了他的艺术成就。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