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遇自己
1、谢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 “约定”可以帮助孩子构建边界感。用爱和尊重树立起个人的边界,用界限帮助孩子建立独立自我和尊重他人,不仅仅解决了与孩子讨教还价、软磨硬泡的相处模式,还让孩子懂得自由是在尊重规则的前提下获得的。 刚来学校的第二周周末,早上七点多就有小朋友在学校门口喊,于是当天我们一起做了一个关于游戏时间的约定。“约定”程序遵循正面管教的原则,大家签上名后把“约定”的公约贴在宿舍门口。 有一天早上大概八点钟,几个孩子来门口喊。我在宿舍的窗口回应一声说,我们的约定是什么?不说话。“小朋友们,我们的游戏时间还没到,欢迎下午一点准时来。”继续不说话。 刚坐下来,窗外又传来了孩子们的呼唤声。 我再次走到窗前说,“违反了规则一次。” 不一会儿,孩子们在校门口唱起歌来。规则中没有提到唱歌,惊叹起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就在我准备戴上耳机,假装没听见时,夏老师问:“我能去开门吗?” 我坚定地说:“不能。我们制定规则是为了教会孩子学会遵守并保护规则,如果我们因为恻隐之心违反规则的话,又怎么能教会孩子们遵守呢?” “那怎么办,孩子们在下面等着,我于心不忍。” “可以下去陪他们,但是不能开门。” 她下去了一会儿,又上来拿书。 我说:谢谢你们遵守约定。” 她点了点头,走了。 今天阳光明媚,结束了阴雨连绵的一周。拉开窗帘,看见夏老师和其中一个孩子坐在学校门口看书,中间隔着高高竖起的铁栏。在这样乍暖还寒的日子里,看着这画面,心里也问自己是不是过于死板、过于苛刻? ---让两个滚烫的心用冰冷的铁栏挡住。
安慰自己PD的核心理念是和善而坚定,和善部分我有天生的优势,而坚定部分正是需要修炼,告诉自己小朋友比想象的要坚强、有韧性多了。 一个小时后,夏老师回来了。 “对于规则,我想坚持我的做法。”我说。 “我们不可能永远陪着他们,他们也要学着长大和被拒绝。我就是想去陪陪他们,不怪你。” 在“游戏时间”的尾声,孩子们在玩词语接龙,最后五分钟时的提醒,其中一个小朋友玩的很起劲,不愿意走,略略有点情绪说:“不走不走,就不走。再比一次,就一次好不好,老师。” 我说:“看你们玩词语接龙老师也觉得很好玩,可是我们的约定是什么?” “我忘记了我忘记了。“那小朋友还不甘心,“老师,求求你了。” “嗯,看起来你很想继续再玩,明天下午一点钟我们可以先玩词语接龙,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对他说。 其中一个小朋友是第一次加入“游戏时间”的活动,不知道约定是怎么一回事。我邀请她来宿舍的门口看看约定的内容,同时也邀请那个不愿意离开的小朋友。 孩子们屁颠屁颠的跟上来。让新加入的小朋友读游戏时间之外不允许做的事,不愿走的小朋友读玩游戏时可以做的事。新加入小朋友在规则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在写名字的片刻,其他几个小朋友也跑来宿舍。
一小姑娘低头问:“老师,为什么今天早上我们一直喊你,你都不下来。” “我们约定的游戏时间是几点呢?” “可是夏老师都下来陪我们了。”继续说。 “嗯,夏老师很爱你们。谢谢她跟你们一样,也遵守我们的约定。”我说。 “那你就不爱我们了吗?” “你觉得老师爱你吗?”她不说话。“张老师和夏老师都很爱你们,但是我们是不同的人,我们爱你们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哦。”小姑娘抠着墙上的约定侧身不看我。 “嗯,欢迎明天继续我们的‘游戏时间’。” “好的,明天要先玩词语接龙。” “没问题,你们决定。” “老师要午休了,大家记得明天几点到学校吗?” “下午一点。” “非常棒,谢谢大家都记得我们的约定,跟你们在一起的时间特别开心。爱你们。明天见。” “老师我也爱你,老师明天见。”孩子们挥挥手走下楼梯。 站在窗前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走向校门,夏老师在那儿开门等着把送他们出去。 雨后的天空特别的纯净,阳光微醺,这样的午后时光,真是妙不可言。 2、乖,摸摸头 C同学的妈妈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一大早她跟我说,帮忙问问我们班的A同学是不是拿了C奶奶的五十元,在家里看见她了。 早操完,小卖部老板找我,A同学拿了五十元买零食,问问情况。 “A同学,你喜欢老师吗?” “喜欢。” “你相信老师吗?” “相信。” “今天小卖部的老板说你拿了五十块去买东西,你能跟老师说说这50块怎么来的吗?” “不能说。” “老师想知道情况,老师希望你能如实告诉我,可以吗?” “捡的。” “哪里捡的?” “外婆家。我去外婆家的时候捡的,外婆说给我了。” “外婆家远吗?今天中午能带老师去吗?” “外婆家很远,要开小车去。” “那你是怎么去的呢?” “爸爸带去的, 爸爸不在家。” “那妈妈在家吗?” “妈妈在家。” “那老师打电话问妈妈外婆的电话号码,了解一下情况可以吗?” 沉默。 “A同学,等你想好了再跟老师说可以吗?” 又次沉默。 一分钟后。 “A同学,你想好了吗?你可以偷偷的在老师耳边说。” “我捡的,放学路上捡的。” “那B同学他们知道吗?你们每天都一起回家。” 又沉默了。 “不管发生什么事,老师都会跟你在一起,和你一起面对问题。” 再次沉默。
不一会儿,上课铃声响了。 把卷子发给同学们,有老师来传话,A同学妈妈来到小卖部,让我带她过去。 把A同学领到小卖部,她不认识五十元,也不会算买了多少零食。A妈妈打电话给外婆确认这件事情,也复述了那天他们家的状况。 C妈妈也在现场。 四个大人,俯视一个小朋友,让她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我应该做点什么。 “我们没有必要再逼问她了。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批评和惩罚甚至羞辱她,每个小朋友都会犯错误,没有人天生就懂的很多道理。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引导。” 然后让小朋友先回去做卷子。 “我们自己心中有数就可以了,惩罚和斥责是没有用的。小朋友的零花钱要定期给,至于怎么花,可以再跟她商量。” “我们都是搞教育的,都懂得教育好一个小朋友是很不容易的,他们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也正因为这些错误,她才能成长。” “感谢你共同参与我们学校的管理,帮我们留意学生的花钱情况。”
放早学后,找A同学。 “刚才你一定很害怕吧?” 点头。 “嗯,如果是我,我也会害怕的。” 沉默。 “你知道吗?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只要改正过来就好了。今天老师觉得你特别勇敢。” “老师,那五十块是在C同学奶奶家捡的。” “噢,是在C奶奶家捡的呀。 钱可以用来买好多东西呢。” “嗯。”她点头。 “那捡到钱除了拿来买零食还能干嘛呢?” “还给别人。” “非常棒的小朋友,那下次你再捡到钱怎么办呢?” “还给别人。” “如果真的很想要,很喜欢呢?” “也不得。” “嗯,谢谢你告诉老师真话。” “老师,我很害怕。” “是怕C妈妈和你妈妈吗?” 点头。 “那你希望老师怎么做呢?” “不懂。” “老师给妈妈和C妈妈打电话,告诉她们你已经知道错误了,下次会改正,捡到别人家的东西会还给别人。请她们不要责备、打骂你,这样可以吗?” 点头。 “你相信老师吗?” “相信。” “现在还害怕吗?” 摇头。 “嗯,老师还会跟妈妈说,请妈妈定期给你零 钱,其他同学都有零钱,你也应该有自己的零 钱。好不好?” “好。” “老师,你是我见过最好的老师。”小朋友跑出去后又往回走,抱着我的大腿说。 “嗯,乖,摸摸头” 3/看见的力量 “同学们,明天期中考试多加油,在老师心里你们都是最棒的,爱你们。” 五一劳动节前夕,学校组织期中考试,支教老师没有安排监考工作,决定回广州见父老乡亲去。回家前一晚,去课室写几个字鼓励娃们。

自从来到坝牙小学后,每天在值日生打扫卫生后,我都会去班里检查,顺便把当天值得鼓励的话写在黑板上。比如: “今天的值日生XXX和XXX扫地十分干净,桌椅摆放整齐,请大家向她们学习。” “今天男生列队安静、整齐,请继续保持。” “XXX在做早操时帮助老师管理纪律,感谢他为班级服务。” “今天早读女生读书声音嘹亮、认真,请大家向她们学习。” “XXX帮老师搬凳子到饭堂上课,感谢他为老师服务。” 等等。 我从来没说,谁谁谁要表现好,老师会写在黑板上鼓励你。也没有同学特意告诉我,自己做了什么事需要我写在黑板上鼓励。这好像变成了我们之间一种默契。有时候早读黑板已经擦过了,我会问,大家看见黑板上的字了吗?回答的声音都会特别的洪亮。再看那几个被鼓励的小朋友,他们的眼睛总是特别的闪亮。 在我们班,我最欣赏的班干部是那个考十几分的劳动委员。
他每天最后一个走,因为要监督值日生打扫卫生。 他每天都做值日,因为他会帮助同学倒垃圾、擦黑板、摆桌椅。 “XXX是老师本周最感谢的班干部,在教室卫生管理上,他是老师的小助手,同学们的好帮手。请全体班干部向他学习。”周一早上,经常会出现这段话在黑板上。 那么有责任感、自律的小朋友怎么就上课总神游、早读的时候读的都对,手指却没有一个字指对了、交上来的作业总是写的满满的,却一个也不对。于我而言,是一个未解之谜。更让人醉的是考试时,整张卷子都写满了,居然都是乱做!心疼他写的太累,也心疼浪费了铅笔。刚开始我还为这个劳动委员深深地焦虑,觉得在文化课上能学的扎实一点,这是多么可爱的小孩呀。那段时间总是把他留下来单独辅导,可是然并卵。或许是我的焦虑投射,每次辅导作业的时候他都兴致缺缺,见到我就眼神闪躲。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鼓励他;想要排斥什么,就要强迫他。”想起这句话,也开始调整自己心态,没有再逼的太紧,相信孩子无限的潜能,静等花开。继而看见他的优点,尽情的鼓励他、肯定他、赞美他。有时候人生就这样惊喜,以为山穷水尽疑无路,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我决定放过他也放过自己时,他倒是开始认认真真做起作业来,那一笔一划感觉像是要把本子都戳烂了。 “今天的作业有进步,写字非常大气。”“你写的字很好看,工整认真。”从以前在黑板上看见他对于劳动委员的态度到作业上看见他的学习态度,都一一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认可。 “老师老师,我这次考试进步了。期中考试我语文51分了。”五一放假回到学校,拉着旅行箱还没到宿舍他就跑过来跟我汇报情况,那两个小眼睛一副满意的模样。 “嗯,这个成绩你一定是花了很多的努力。” 正面管教是基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发展的教育理论。阿德勒相信,每个人都在追求价值感和归属感,包括孩子。看见的艺术是帮孩子确认其在学校的归属感。 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接受、尊重和支持的感觉,在学校生活和课堂活动中感觉自己是重要的一部分,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 让人累觉不爱的孩子,更是需要爱的孩子。 爱,从看见孩子开始。
-------------------------------------------------------------------------------------------------- 后记: 在相见之前,我们各自有很长的路要走。 各自奋斗,彼此守望。 写于2017-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