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明明可以玩颜值却偏偏来拼实力的大诗们
荒山搂草打兔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诗词一直是我们优秀文化的最佳载体,几千年来,我们的诗文从来就不乏词藻华丽者,不乏立意深远者,尤其不乏那些明明可以靠颜值称王却偏偏走实力路线者,每一想起我就无比沉醉。
上篇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陆机《文赋》
第一次读到《文赋》,应该还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蓦然感觉我们美丽的校花从面前从来没有过的妩媚而过,给我一种惊为天人的悸动,直到今天,我始终认为,单从词藻华丽方面而言,《文赋》是一道无可逾越的高峰。要说她没有立意,那也不公平,只是她的文辞太过高妙、语句太过工整,令她的其他优点黯然失色。就像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女,惊为天人的美女,碰巧她又开了一辆炫酷的玛莎拉蒂,这时我们往往不会在意她的豪车,而只能惊叹于她的豪颜,道理是一样一样的。
《文赋》堪称颜值派的一面旗帜。
钱起的《省试》也是颜值派的经典作品,其“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堪称美仑美奂、余音绕梁,全诗虽有48字,但也就这8个字能让人记住,成为她最漂亮的脸蛋,一想到我们的诗人仅靠它就能刷脸近千年,而且还活得很好,我也是醉了。
不过,考虑到这仅仅是我们的诗人在进士考场上草挥急就的作品,现在高考考场上谁能做得到?我又不得不惊叹一句:真吊!
薛道衡的《出塞》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颜值派,你看那些:…少昊腾金气,文昌动将星。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
——不得不承认,全诗纵贯阴阳,横揽四时,有声有色,声势宏大,已达笔力之极限,但全诗看完后,感觉也不过如此,为什么呢,因为她空有一幅好容颜,但缺少立意所支撑起来的思想、气势与个性,所以淡而无味。这也难怪,薛道衡的名字难以广泛流传,自然有他的道理,如果把他与李杜王孟的境界相比,你当然会失望的。
历史上比这更不堪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传说乾隆皇帝写了四万多首诗,是历史上数量最多的诗人,但至今我们能记住几首呢,随着时光的淘汰,一一泯然众人矣,最是美貌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不错的。
中篇
说过颜值高的,再来看看实力硬的。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这首短句,甚至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偶,但是谁又能否认它不是一首杰出的诗呢,甚至从一定意义上,它开创了唐诗这一庞大体系的源头:先有陈子昂的卓越起调,后来初唐四杰的强劲发声,最后才有李杜诗篇万口传的百花烂漫!
全诗廖廖四句,因为不对偶越发显得苍劲奔放,大有开基立派、独揽千古寂廖之雄浑意境。
其实,说它颜值低完全不合理,只不过与上述《文赋》完全相反,恰恰是因为他的立意太高、境界太绝、情操太雅、思绪太真,使它的高颜值反而黯然失色,就像我们看到小马哥(腾讯的小马哥哦),我们已不再艳羡于他的颜值,只是朝拜于他的高价值,他那庞大的商业帝国已形成了压倒一切的吸引力,其实是有点冤枉他的。
再看一首。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贺知章《题袁氏别业》
也许是我的偏见吧,不知怎的,这么有意思的诗文竟然在百度上找不到、不到、不、到……以致于我也不知道我记的对不对?我也是醉了。
简洁到信手拈来的句子,将古人豪放洒脱、不拘一格、自在江湖的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全文在立意、创新、思想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大有一步踏入空灵之境,唯一遗憾的是在修辞上,还没能达到圆润而不拘痕迹,看看王唯的《辛夷坞》,就知道什么叫高下之别了,所以说,一叶知秋,贺季真的名号不如王摩诘响亮,看来真的不是空穴来风呢。
不过,这也许正是四明狂客的个性吧,散漫、旷达,我行我意、不拘一格,诗史不是说吗: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不如此,不知章,正是因为这些独立独行的天才,才能造就唐诗大系百花怒放!
第三首。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又是一首平淡人生才是真的绝妙好辞,能够让诗仙激发“烟花三月下扬州”之灵感的朋友,当然不是一般的人物,《过故人庄》沉静如水、平淡如菊,一言一句,字字珠玑,却能心平气和,大隐如市,这才是大文豪的作法呀。只是,也许是诗人有意,也许是历史沉隐,这首诗好是好,好得不得了,但是怎么看都还是平淡到太平淡了,甚至有点象无处不在又无法言说的空气一样,谁都说好,但不知道好在哪?
话说那个鸡黍,是个啥玩意?中国的历史真的太长了呀,长到很多历史细节已经渺渺难寻……
总而言之,这首诗与上面的第二首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微微的劣势,就在于修辞,这点劣势,都将由一个叫王维的旷世天才在《辛夷坞》里得到完美的弥补!
下篇
颜值、实力都说过了,下面进入正题。
说说那些玩颜值却偏偏来拼实力的的大诗们。
第三是那首名震遐迩的《登鹳雀楼》,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诗言志,在这里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全文以发展、进取精神来立意,可谓讨巧,借物言志,自然承接不见一丝斧斫痕迹,几达天衣无缝之境,可谓工整。全文高度聚焦,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高大上的宣导,只有一个意思,山河如此壮美,吾辈岂能蹉跎?干吧,骚年们!
怎么干?自己悟去吧!
以为我是心灵鸡汤?
对仗、押韵,诗的外在形式在这里更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上阙一“依”、一“入”,动静相宜,下阙一“穷”、一“上”,死去活来,已完全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对偶要求,达到了精神上的对偶与升华,可谓之“神对偶”。
仅此一篇,已完全压倒李笠翁之长篇《笠翁对韵》,好好学之,《对韵》几可弃之敝履。
这首《登鹳雀楼》,通过几十年小学阶段就开始的捧读(我是八十年代上小学、那时的语文里就有这首诗、比静夜思牛叉多了),现在已达到了出口成诵、妇乳皆知之境界,可以挤身中华豪诗第一名而无愧色也!但是,有句话说得好,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头的椽子先行烂———正是因为名号太响、立意太高、对偶太工、修辞太圆,已无法找到这首诗一丝一毫之缺憾,于是,人人崇仰、世世朝拜,这大诗也不知道含蓄点、避讳点,仍旧那么鲜衣怒马、气凌万方,最终,正应了一句话,盛极而衰!
也许诗也是有生命的吧,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也开始走向平淡,只因为一点:审美疲劳!
是的,如果不怕审美疲劳,这首诗可以咏物言志、朝暮相伴、江湖庙堂、夜夜笙歌,永远载入人类精神史册领受万世膜拜!
立意上已是空前绝后,修辞上又能雪爪鸿泥,诗已至此,涣涣,你这是不准备给后世的绝句一条活路吗!
不防的,《静夜思》出世了,足以让《登鹳雀楼》走下神坛,让唐诗大系“更上一层楼”!
第二是那首老幼通吃的《静夜思》,全诗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月圆之夜,花开之时,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只见时间滴哒流淌、宇宙静穆前行,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颇有一种治大国如烹小鲜,立大意何防细节的举重若轻之力。
在这空寂之时,孤独之夜,雾深夜重,月圆花残,呤之咏之,一种与生俱来的音乐旋律油然而生,音乐里,有游子,有乡愁,有家园,有故国,有泰戈尔,有余光中,深沉体味,《月光曲》、《思乡曲》、《游子呤》概可弃之不惜。
以诗仙的名头,凭此诗扬名立万不知是太过随意还是造化弄人?也许你会反驳,诗仙的《将进酒》何等旷达!《行路难》何等诡异!《庐山瀑布》何等豪迈!《宣州谢朓楼饯别》何等妖娆!《送孟浩然》何等艳丽!《赠汪伦》何等情深!《长干行》又是何等之欲罢不能!单单一首《静夜思》又岂能代表诗仙之万一?
请容许我商榷一下。
在下认为,诗之所以为诗,其他的特点当然也很重要,但是,最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它的空与灵,能抓住人们心灵深处最柔弱的一点,直贯痛处,达到天人合一之意境,《静夜思》恰恰是抓住了这一点,而且是简洁、明确、没有任何铺排、单刀直入的抓住了这一点。就象我们去钓鱼,平时老半天只钓到几条小鱼,但《静夜思》则象一下钩就钓到了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金鱼,你说哪个更高效、更过瘾呢!
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讲究为人做事短平快一针见血的今天,尤其需要此类高含金量的作品啊。
空灵,在这首诗里达到了极大的发挥,世间最为难言者乃为乎情?这首诗近乎完美的达成了这一点,而且是人人皆有、又人人珍惜的思乡之情,是那股袅袅炊烟般挥之不尽萦绕心头的乡愁。
诗仙的称号,确实是名不虚传,一爿月、一点霜,真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呢,是了,太白又号谪仙,如此看来,真的有点名符其实呢!
同样,诗仙的《长干行》则有另一种空灵之意,诗中名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简直让人心驰神遥(我的《懵懂于青梅竹马,叹惋于夕阳西》一文有全面阐述),但就全诗而言,相比这首《静夜思》,还是显得铺设过多、灵而不空,颇有沧海隐珠之憾。
总而言之,《静夜思》的立意、修辞都已炉火纯青,立于诗坛已是不败金身,其空灵意境比之“更上一层楼”更有胜之,甚至,也许仅仅是缺乏“激情”(其空灵深处的磅礴激情是一般人所无法领悟的)的缘由吧,以前的小学生比如我等就没能有幸拜读了,直到大学图书馆里才能朝拜一二,相比而言,现在的小学生们是很幸福的(小学语文里已有这首诗)!
不过,说不上为什么,也许纯粹只是个人喜好罢,真正有诗意、将空灵二字驱至化境的,还要非王摩诘莫属!
没错,我说的正是那支《辛夷坞》!
这部旷世杰作,即将隆重推出、满血复活!
第一是那首大音希声的《辛夷坞》,全诗如下: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作者】王维【朝代】唐代
《辛夷坞》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静,宇宙初始的静,生命诞生的静,万物生长的静,时间流逝、不忘初心的静。
第二感觉是闹,热爱生活的闹,周而复始的闹,生生不息的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在这样的静与闹中,在这样的小与大中,诗人将空与灵这一诗歌的极致境界给予了完美的阐释,既有“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之原初质问,又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岁月静美,既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之生命永恒,又有“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之卓而不群。
一叶一春秋,一诗一世界,在这里表现得极其到位,你可能认为作者无为、立意消沉、佛意深重,但这是对大师多么浅薄的解读呀,实际上,我在这首诗里读到的是:生命的美好、强劲、旷达与永恒!
诗言志,在这首诗里体现得含而不露,如何看待生活,如何看待生命,这是我们人生中永恒的话题,其实我们的诗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解读清楚了: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看了让我有种想哭的冲动,生命的美好、生活的情怀,不就在于平淡娴静的花开花谢中吗?
在这样的大写意中,再琢磨曾经让我迷醉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感觉我过去的欣赏能力还是太过小气,两首诗的差距,更是孩童与巨人的距离。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寸心虽小,意境却大,这一点在诗里也体现得极其充分,你看那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相信在诗人所处的闹市里、朝廷里甚至自家庭院里应该也不难种植此花,但他却只看到山中的一朵,在灿烂盛开,隐约中万山丛中一点红之大片即视感呼啸而来。这就是以小博大,正是因为大到不能描述,只能以形式上的小来反馈实质上的大:灿烂盛开之大、生命旺盛之大、大哉斯言之大!
在修辞上,这首诗更是登峰造极,完全突破常规,达到逆天无理之境。你看它不求对仗、不讲对偶,只以那一点若有似无的押韵,似笼非笼却固若金汤的维系着诗的形式,看似不走寻常路,实际上完美的诠释了“布阵之道、全乎一心”、“无章法处恰是大章法”之修辞的最高境界,圆润、无痕,信手拈来、极尽精彩,用神来之笔,将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超拟成精灵之舞蹈,化腐朽为神奇,修辞至此,堪称神作。
一首诗,在立意上已做到如此完美,在修辞上又做得如此无痕,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明明可以玩颜值却偏偏来拼实力吗,摩洁真吊呀!诗吊,名字更吊!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不知是大师有意还是无为,《辛夷坞》还非常完美的避免了《登鹳雀楼》和《静夜思》的“通病”:名句太多、名号太响,以致于无法躲避、无法隐身,最终产生不可避免的审美疲劳,也许我们的诗人早已悟透快刀先钝、快马先死、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之真蒂,“守拙”、“藏锋”之境在这首诗里也体现到了极致,真正达到了大隐隐于市的高雅境界。
你看它,就像是一处有生命的院落,以几乎无为的风格、逼近飘渺的意境将部分不懂它的人、欣赏水平不对路的人给予完美割离,能够真正靠近它、深入解读它、狂热喜欢它的人,都是理性的、有极高志同道合倾向的、真正懂它的,从而让这首诗始终与普罗大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俨如一件久经蒙尘的精美瓷器,一经擦拭,历久弥新;又如在高手如林的大诗世界,默默无闻却深不可测的“扫地僧”。
距离产生美,这首诗就是一个明证,可以说,在合适的时候读懂这首诗,你的文艺逼格绝对蹭蹭蹭的直升几个层次。
这就是杰作的价值。
这就是所谓的大音希声。
这就是传说的空前绝后!
吊!
吊!
吊!
诗日:
摩洁吊
子昂赞
豪迈不过王之涣
谪仙狂
文赋炫
乐天浔阳江头叹
知章飘逸子美慢
昌龄七绝浩然憾
天下谁人不识君
岑参千树梨花烂
下一篇预告:王维:一个被严重低估的超级大师
下下篇预告:李太白:你完全不懂真正的诗仙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