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其貌不扬的姑娘,我觉得胜过金庸笔下半壁红颜
这几日又重拾起了金庸群侠,刚刚读完飞狐两部曲,我想说说那个不美却令我不能忘记怀的姑娘--程灵素。
程灵素名字由《灵枢》,《素问》两本医学经典而来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已经知道她不是个美丽的人——“容貌却是平平,肌肤枯黄,脸有菜色,似乎终年吃不饱饭似的,头发也是又黄又稀,双肩如削,身材瘦小,显是穷村贫女,自幼便便少了滋养。她相貌似乎已有十六七岁,身形却如十四五岁的幼女。
除了一双眼如点漆,精光四射让胡斐一怔之外,其他印象甚是平淡 可是这样一个女孩子,我觉得是金庸作品里正真担得起冰雪聪明四个字的人。从第九章出场到二十章死去,凡事料事如神,从容应对:赠花救人,化解师兄师姐怨仇,解救马春花,破掌门大会…赴死之前布的连环局,更是将她的聪明提现到极致:一救胡斐,二除慕容薛鹊,清理门户,三毒瞎石万嗔并告诉胡斐石万嗔害死胡一刀真正凶手,以防胡斐悲痛自绝,随她而去。我当时读到此处,悲痛之情如胡斐
相比之下,金庸爱笔下赵敏之类的女子,只能算是小聪明。 她出场之后,我倒觉得,热血仗义的小胡斐,飞扬洒脱的袁紫衣,甚至金面佛苗人凤都相形失色。
起初,帮她浇花,只是怜惜她是个小小女子,又内疚同伴踩坏了她的花。但这已经在她心里种下情苗——一生中,除了师父,谁对她好过呢?当那个高大的男子为她一担担挑水浇花时,她的心弦已经不自觉地被拨动。 那个并不美丽的女子,有的却尽是灵心慧质。曾记得被朋友问,最想吃金庸小说里的哪道菜,想了想,说自己最想吃的,是程灵素做的菜:“两大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三碗菜是煎豆腐、鲜笋炒豆芽、草菇煮白菜,那汤则是咸菜豆瓣汤。”虽是素菜,却也香气扑鼻。 没有黄蓉的那般精致,却多了一份家常的感觉,一种真正属于自我的舒适。 当夜,他帮她抵挡了师兄师姐的进攻。共患难中,两人的感情不觉增进了。 她对他是爱。而他对她,却不过只是喜欢。心里始终是有隔膜的。太过聪明的女子,男人会怕。绝顶聪慧的黄蓉偏找了个憨厚单纯的郭靖,不是没有理由的,也不能说上天偏心。而程灵素遇到的,却也是一个聪明的男子。 是的,他猜疑她,或许还有一点怕她。起初听到她讲她小时候的故事时,竟以为她杀了自己亲姐姐;后来惩戒师兄们时,又以为她心肠狠毒,而不解她的一片慈心。他瞧她,竟不如外人瞧得准。王铁匠曾经说过:“程姑娘人既聪明,心眼儿又好,这份本事更加不用提啦。人家对你一片真心,这一辈子你可得多听她话。”他不信,也不懂。
她身为无嗔大师的关门弟子,掌握天下最厉害下毒解毒的功夫,却处处以德报怨,菩萨心肠。她宽恕师兄师姐,救援作乱的小铁,替王铁匠出气……她从没有肆意妄为,生前不曾死一人。直至生命方休,她还能头脑清晰冷静布局,假手于一段蜡烛,在她死后,为师父清理了门户,即便这时,她也给了那三个蛇蝎之人最后一个机会:如果他们不那么夺书心切,也会有一条生路
情之一字,最是伤人。
无论她如何尽心尽力,在胡斐心里的份量始终抵不过飞扬洒脱的袁紫衣。当胡斐提出结拜为兄妹时,一向心如止水的她再也控制不住‘言语行动之中,突然间微带狂态’。金庸只是一笔带过,我却心疼好久。
爱情是个变幻莫测的东西,程灵素呢,但求不负我心吧!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求长相厮守,但求不负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