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物162:虿:上等菜肴以奉上宾
犹记2010年6月第一次吃蝎子,是在《青岛日报》的内部食堂。嚼起来脆脆的,没啥感觉。坦率地说,我更喜欢青岛的海鲜。
小时候在犄角旮旯里翻到过蝎子,见它翘着尾巴慌乱逃跑,觉得没有大蜈蚣可怕。这种与蜘蛛是亲戚的虫子,现在野外罕见了,据说已成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最近我在合肥罍街又见到油炸蝎子,价格挺贵,问其来源,是养殖的。我观察了一会,发现大多是年轻女人购买品尝,深感意外。
彼君子女,卷发如虿[chài]。
(《诗经•小雅•都人士》)
先祖竟然用虿(蝎子)尾巴形容女人的卷发之美,令我想起老电视剧《西游记》里的蝎子精——她的刘海卷成钩,有妖媚感,嗯……我还是赞同祖先的审美吧。
但蝎子更深远的文化含义是恶毒。所谓蛇蝎之心、蛇头蝎尾等等,没有一个性感者,避之唯恐不及。可是,如果说每公斤优质蝎子毒干粉价格是180万元,超过黄金,咱还避不避呢?这是个问题!对于养殖蝎子的人而言,其真正目的不是卖给人油炸,而是采毒液。网上有专卖蝎子采毒器的。为了增强蝎子毒性,当今中国人甚至研究出中药养殖法,收获很大。其实自古蝎子就是上好的药材。南宋诗人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说“双尾蝎解宝”——
医师用蝎,其体贵全。
反其常性,雷公汝嫌。
看来蝎子全身是宝。用它形容绿林好汉,没有贬义,只是突出其威猛。人们对凶恶的动物,内心既畏又敬,感情复杂。如果它能像蝎子一样为人所用,那么即便是“五毒”之一,也可达成互谅协议。
古人过端午节,有些风俗各地相近。比如对付“五毒”,主要用艾蒿、雄黄酒。因为蝎子等毒虫在那个节气毒性最大。过去民间剪纸艺术繁荣,可以看到村里人家门上贴着“公鸡吃蝎子”、“农夫锄蝎子”等图案,若能收集保存下来,开个小展览馆会挺好。
四亿年来,蝎子凭着尾巴上的毒刺,爬遍地球大多数地方。大型蝎子好像常见于非洲沙漠、草原。我看过电视上播放一只獴与蝎子战斗,惊心动魄,因为那蝎子比我脚还长!这獴要是被它扎一针,还能有未来么?但獴偏偏不怕,跳来转去,像玩耍似的,最终将蝎子放进餐盘。
回到咱祖先时代,有些故事叫人不寒而栗。说商纣王除了“剖腹观胎”,还有“虿盆之刑”,就是在地上挖个大坑,投入蛇蝎,再将不喜欢的人扔进去。而这个主意其实是妲己出的。后来民间有一说“最毒莫过妇人心”,或许与此有关吧?
含笑吟吟,怀毒深深。左搓芒绳生缚鬼子,倒拈蝎尾殃害平人……
宋代高僧释惟一所作《偈颂》,又一次通过蝎子批判了人心。其实蝎子用毒,无非捕食和自卫,倒也单纯,用其比喻人,估计它不愿意的。
过去我一直以为广东人十分英勇,因为他们似乎很乐意将整个自然界放进锅里。黑蚂蚁、毒蝎子、癞蛤蟆等等虽然名声不好,却被广东人视为上等菜肴以奉上宾。后来看了一些东南亚尤其是柬埔寨的资料,发现广东人还是有劲敌的。那边人连大蜘蛛都吃。
我不能认可这些食物,但做药物是另一说。山东沂蒙山的蝎子据说毒性很大,药用价值很高,有人在网上传授泡酒方法,是洗净后用盐水浸泡,再煮十分钟;阴干后,每15克蝎子用一斤酒泡一周,即可。据说喝此酒有益于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还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蝎子这么毒的东西,只要用得对了,还可以救人一命。我觉得挺自卑的。
小时候在犄角旮旯里翻到过蝎子,见它翘着尾巴慌乱逃跑,觉得没有大蜈蚣可怕。这种与蜘蛛是亲戚的虫子,现在野外罕见了,据说已成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最近我在合肥罍街又见到油炸蝎子,价格挺贵,问其来源,是养殖的。我观察了一会,发现大多是年轻女人购买品尝,深感意外。
![]() |
pixabay美图 |
彼君子女,卷发如虿[chài]。
(《诗经•小雅•都人士》)
先祖竟然用虿(蝎子)尾巴形容女人的卷发之美,令我想起老电视剧《西游记》里的蝎子精——她的刘海卷成钩,有妖媚感,嗯……我还是赞同祖先的审美吧。
但蝎子更深远的文化含义是恶毒。所谓蛇蝎之心、蛇头蝎尾等等,没有一个性感者,避之唯恐不及。可是,如果说每公斤优质蝎子毒干粉价格是180万元,超过黄金,咱还避不避呢?这是个问题!对于养殖蝎子的人而言,其真正目的不是卖给人油炸,而是采毒液。网上有专卖蝎子采毒器的。为了增强蝎子毒性,当今中国人甚至研究出中药养殖法,收获很大。其实自古蝎子就是上好的药材。南宋诗人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说“双尾蝎解宝”——
医师用蝎,其体贵全。
反其常性,雷公汝嫌。
![]() |
pixabay美图 |
看来蝎子全身是宝。用它形容绿林好汉,没有贬义,只是突出其威猛。人们对凶恶的动物,内心既畏又敬,感情复杂。如果它能像蝎子一样为人所用,那么即便是“五毒”之一,也可达成互谅协议。
古人过端午节,有些风俗各地相近。比如对付“五毒”,主要用艾蒿、雄黄酒。因为蝎子等毒虫在那个节气毒性最大。过去民间剪纸艺术繁荣,可以看到村里人家门上贴着“公鸡吃蝎子”、“农夫锄蝎子”等图案,若能收集保存下来,开个小展览馆会挺好。
四亿年来,蝎子凭着尾巴上的毒刺,爬遍地球大多数地方。大型蝎子好像常见于非洲沙漠、草原。我看过电视上播放一只獴与蝎子战斗,惊心动魄,因为那蝎子比我脚还长!这獴要是被它扎一针,还能有未来么?但獴偏偏不怕,跳来转去,像玩耍似的,最终将蝎子放进餐盘。
![]() |
pixabay美图 |
回到咱祖先时代,有些故事叫人不寒而栗。说商纣王除了“剖腹观胎”,还有“虿盆之刑”,就是在地上挖个大坑,投入蛇蝎,再将不喜欢的人扔进去。而这个主意其实是妲己出的。后来民间有一说“最毒莫过妇人心”,或许与此有关吧?
含笑吟吟,怀毒深深。左搓芒绳生缚鬼子,倒拈蝎尾殃害平人……
宋代高僧释惟一所作《偈颂》,又一次通过蝎子批判了人心。其实蝎子用毒,无非捕食和自卫,倒也单纯,用其比喻人,估计它不愿意的。
![]() |
pixabay美图 |
过去我一直以为广东人十分英勇,因为他们似乎很乐意将整个自然界放进锅里。黑蚂蚁、毒蝎子、癞蛤蟆等等虽然名声不好,却被广东人视为上等菜肴以奉上宾。后来看了一些东南亚尤其是柬埔寨的资料,发现广东人还是有劲敌的。那边人连大蜘蛛都吃。
我不能认可这些食物,但做药物是另一说。山东沂蒙山的蝎子据说毒性很大,药用价值很高,有人在网上传授泡酒方法,是洗净后用盐水浸泡,再煮十分钟;阴干后,每15克蝎子用一斤酒泡一周,即可。据说喝此酒有益于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还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蝎子这么毒的东西,只要用得对了,还可以救人一命。我觉得挺自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