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帝后陵寝之大夏德武帝赫连昌陵
![]() |
大夏政权是南匈奴屠各种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都统万城,也是十六国时期最后出现的一个政权。中国古代以“夏”为国号的政权颇多,因此史家又称十六国时期的夏政权为赫连夏,又称为胡夏国。赫连夏政权从赫连勃勃公元407年称天王大单于算起,到431年北魏(拓跋鲜卑)的属国吐谷浑俘赫连定止,仅存在了二十五年。
赫连昌(?-434年),一名赫连折,字还国,匈奴铁弗部人,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第二任皇帝。
赫连勃勃在位时被封太原公。425年(真兴七年),赫连勃勃去世,赫连昌继位,改元承光。426年(承光二年),北魏大举攻夏,攻克长安。427年(承光三年),占领大夏都城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赫连昌逃往上邽(今甘肃天水)。428年(承光四年),北魏攻上邽,会战中赫连昌因马失前蹄坠地而被生擒。434年(延和三年),赫连昌叛魏西逃,途中被抓获斩杀。
其墓可能与位于陕西省延川县
史料中关于嘉平陵的位置有多种说法,实际上对应着大夏国的几代君主陵寝。
统万城西说。《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勃勃墓,在县(唐朔方县)西二十五里。隋置白城镇,后废。”《三十国春秋〃夏录》曰:“葬勃于城西十五里”,即统万城西15里。后唐朔方县治与夏州州里均在统万城,也就是说其位于统万城西15里处。这是最早的记载。又《太平御览》记:“赫连昌发二百里内民二万五千人,凿嘉平陵,七千人缮清庙于契吴……昌以勃勃昔之意,故立庙葬勃焉,又于城西十五里起行营,摸写统万宫殿饰以金银珠葬讫焚之,杀骏马数十匹”。
延川县说:清嘉庆《延安府志》载:“赫连勃勃疑冢,在延川县东南六十里白浮图寺前。有七冢,相传为夏王疑冢云”。《延川县志》载:“白浮图寺,在县城南六十里,寺前有七冢,前人以为夏王疑冢”。《延绥榄胜》也载:“白浮图寺,在(延川)城南七十里处,相传赫连勃勃葬地”。 《陕西通志》曰:“(延安府延川县)白浮图寺,在县南六十里,寺前七冢,相传赫连勃勃葬此。”
山西霍山说:霍山位于山西临汾市的霍州、洪洞、古县交界处,过去属山西省赵城县,现并入洪洞县。《关中胜迹图志》引《太平寰宇记》云“勃勃墓在霍山最高峰。”《大清一统志》:“晋赫连勃勃墓,在赵城县东四十里霍山最高峰上。”《山西通志》:(赫连勃勃)避暑宫,南五十里。霍山上。亦传赫连勃勃避暑处,墓存。”又云:“十六国夏王赫连勃勃墓,相传在东北四十里霍太山,地多奇卉。”据说赫连勃勃曾经在霍山一个叫悬泉山的山峰上建立避暑山庄。现只存遗址。
甘肃镇原说:甘肃镇原县方家沟。方家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境内。《重修镇原县志》云:(赫连勃勃墓)县南二十里,在南川方家沟坪枕头山下。冢极高大,几与周围之山捋,俗呼黑脸天子坟。又载:勃勃叛秦,宋元嘉二年卒, 葬陕北。县东川有赫连城, 或为勃勃袭杀没亦干所筑,为根据地。又有赫连坟,非勃勃葬身之地。镇原县城东7公里的城关镇祁家川坪北麓茹河之滨的台地上,有一座古城遗址,相传为赫连故城,是赫连勃勃初叛秦时所居之处,当地群众称海连城,今城垣多被挖除,但其城址故迹犹存,土夯残墙,坚硬如石,寸草不生。2003年,甘肃省庆阳市政府将此墓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赫连勃勃墓”。
以上诸说中,
延川县说目前为较为主流的说法。据说,赫连勃勃的后裔在此建起一座白色浮图,后来又在墓地北侧建了一座佛寺。这里先后安葬了赫连勃勃的后裔,共有7冢,但是到明代只剩下2冢。近年村民在此建起一座简易庙宇,内塑赫连勃勃像,并有“嘉平陵碑记”。实际上,白浮图寺遗址,是赫连勃勃在这一代所建的行宫遗址,而非墓葬。因为此地却有赫连勃勃活动过的迹象,所以以千百年来,当地人认为这里是赫连勃勃的陵寝。
而这里所谓的赫连勃勃墓,有可能是赫连勃勃太子赫连璝或者德武帝赫连昌的家族墓葬。
赫连璝(,?―424年),中国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人,胡夏国太子,武烈皇帝赫连勃勃之子,赫连昌和赫连定的兄弟。
真兴六年(424年),赫连勃勃欲废太子赫连璝,改立酒泉公赫连伦为太子,赫连璝听说赫连勃勃要废自己的太子之位,便率兵七万攻打赫连伦,赫连伦率骑兵三万与之对抗,战于平城,赫连伦兵败被杀。后赫连璝被兄弟太原公赫连昌所杀。
而赫连昌在投降北魏后,意图复国,叛逃过程中被收斩于延川附近,其墓地也有可能位于延川。
山西霍山赫连氏墓葬,实际上可能是北魏亡国之君赫连定家族的墓葬。
赫连定(?-432年),小字直獖,匈奴铁弗部人,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第五子,赫连昌之弟,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皇帝。赫连勃勃在位时,受封平原公,镇守长安。承光四年(428年),北魏攻克上邽,赫连昌被擒,赫连定逃奔平凉(今甘肃平凉),即皇帝位,改元胜光。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在攻打北凉途中,被吐谷浑所俘,次年,赫连定被解送北魏,处死。
1998年5月,延长县黑家堡镇瓦村忘台庄出土一方隋大业九年(613年)的“郝伏愿墓志”,墓志记:“君讳宜,字伏愿,望出西衢国人耶。四世祖郝子鱼有得,西将胡人……”。意思是说,郝伏愿的族望出自西衢之国。他的四世祖郝子鱼,字有得,曾经是这个胡人国家的将军。墓志中所说的西衢国,当指大夏,居延长县之西的靖边县一带,故曰西衢。大夏灭亡后,赫连氏还有一些人仍居陕北,世代繁衍。现在陕北的郝姓,多是赫连氏的后代,只是将赫连简称郝而已,
而镇原的赫连家族墓葬,有可能是赫连勃勃另一个儿子酒泉公赫连伦家族的墓地。
赫连伦(?―424年):中国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人,胡夏国皇帝赫连勃勃之子,赫连昌和赫连定的兄弟,封酒泉公。
真兴六年(424年),赫连勃勃欲废太子赫连璝,改立酒泉公赫连伦为太子,赫连璝听说赫连勃勃要废自己的太子之位,便率兵七万攻杀赫连伦,赫连伦率骑兵三万与之对抗,战于平城,赫连伦败,被赫连璝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