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光芒
大学毕业后某日翻箱倒柜,偶然发现高中时期遗留的化学笔记,笔记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当时学之所得,系统的归纳后变成密密麻麻的字迹镌刻在本子上。在简单地翻阅后还能感受到记录这些东西时的热情和那时激进单纯的理想。
那时我化学学得非常的好,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化学掌握地透彻,自然笔记整理地系统完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大学毕业时我再次翻阅这些笔记,我几乎记不住化学反应方程式,更别提什么原理了。
那时闪耀着光芒的笔记本就一直存放在书桌里四年,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已经变得黯淡无光,而当初所学的知识连同年少荒唐的青春早就消失殆尽。光芒不在,理想已陨落,现在的我不过是年少轻狂后的以一具躯壳。
这一切的变化真的让人感觉怅然若失。那种心情仿佛是傍晚渐渐薄凉的阳光,惋惜和悲凉。
青春的逝去,黄金时代的过去,光芒随之消逝。一切沉寂于平凡,年少轻狂也会最终回归于传统。留恋也好,怀念也罢,夹带着些许惋惜和悲凉继续自己的前路,这一切是注定的。现实就是现实,现实会磨平身上每一寸凸起的棱角。吃苦要趁早。
成长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拾取和不断丢弃的过程,在路上发现你想要的,就尽可能去争取。但生活的位置都是有定数的,不断地有新的东西进来就注定相应地不断地有旧的东西让位离开,舍弃是不可不免的。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所学都会终生记住,遗忘便成为了另一种告别。
我猜想参加工作若干年后,我会忘记我大学时期的专业之所学,也许会忘记考公务员时的那些之乎者也的小八股,我也许会封闭不再写日记。而那些经历的过程我也许会模糊,但那些前因后果我会清清楚楚地记得。如果我当初不去做会怎么样,我发现这一切的疑问都是不必要的。
如果当初我不去努力记笔记,我肯定记不下来那么多知识。如果我当初不是抱着以后看的心态写的笔记,记笔记的态度已经是不诚恳的,写出来低质量的笔记就没有了参考的必要了。也许我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从那时锻炼出来的。
倘若当初不是为了梦想去考研,或许会抱憾。但重要的是我看清楚了自己不喜欢做学问也不喜欢搞研究。上了十八年的学后,我最终不得不承认我的确不会应付考试,也厌倦了中国式的教育。也是这一系列的失败,导致了我不得不出来谋生,之后经历的事很折磨却也很锻炼人,最终支撑起我最强大灵魂的还是经受磨难时的培养的坚韧和强悍。
如果当初不是为了求生存去考公务员,我或许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公务员学习的内容竟然有那么重要。我现在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在写申论中培养而成的,或许我的写八股文的天赋永远不会被挖掘出来。这套技术在我面试的时候表现出来强烈的优势。
很明显,这些东西就是成长,一环扣一环地变强。
此时的我又变得已经温润如水,四年以来没有人知道我经历了多少仓皇、磨难、窘迫和欺骗。生活的本质也就是不断妥协,有时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有时需要克制自己的恐惧,克制自己膨胀的表演欲。我也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转变成做别人希望我做的事。我所做的仅仅是我需要做的,跟我想怎么样无关。我学会了忍耐和等待,发脾气是没用的。
也许那些笔记记录了过往,却让我感觉到成长到底有多么地残酷。
四年来,我学得更多的是课本之外的问题。而这些知识构建了我强悍的世界观,正是因为这些知识才让我想得更透彻,看得更明白。
人是什么样的,人性又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朋友值得信赖,又是什么样的知交值得扛雷挡枪。为什么忠孝礼义廉要比温良恭俭让重要。为什么要学会宽恕和原谅。有时需要转嫁问题,有时需要去学会掩饰和伪装。为什么在成功前要竭尽全力地去嘚瑟,在成功之后又要深藏功与名学着低调。
原来一切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会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编制关系网,交换利益中我要构筑我的关系网。我会为了塑造形象穿上我曾经厌恶的正装。为了求生我会去闯荡不曾到过的地方,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去面对很多不曾战胜过的对手。我曾经畏惧这些困难,但最终我还赢了。
而最终解决我就业问题的并不是我大学学到的知识,而是我闲暇时瞎混学到的那些无用的知识。这些年的课外书没白读,倒是大学四年的书是白读了。
那时我化学学得非常的好,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化学掌握地透彻,自然笔记整理地系统完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大学毕业时我再次翻阅这些笔记,我几乎记不住化学反应方程式,更别提什么原理了。
那时闪耀着光芒的笔记本就一直存放在书桌里四年,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已经变得黯淡无光,而当初所学的知识连同年少荒唐的青春早就消失殆尽。光芒不在,理想已陨落,现在的我不过是年少轻狂后的以一具躯壳。
这一切的变化真的让人感觉怅然若失。那种心情仿佛是傍晚渐渐薄凉的阳光,惋惜和悲凉。
青春的逝去,黄金时代的过去,光芒随之消逝。一切沉寂于平凡,年少轻狂也会最终回归于传统。留恋也好,怀念也罢,夹带着些许惋惜和悲凉继续自己的前路,这一切是注定的。现实就是现实,现实会磨平身上每一寸凸起的棱角。吃苦要趁早。
成长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拾取和不断丢弃的过程,在路上发现你想要的,就尽可能去争取。但生活的位置都是有定数的,不断地有新的东西进来就注定相应地不断地有旧的东西让位离开,舍弃是不可不免的。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所学都会终生记住,遗忘便成为了另一种告别。
我猜想参加工作若干年后,我会忘记我大学时期的专业之所学,也许会忘记考公务员时的那些之乎者也的小八股,我也许会封闭不再写日记。而那些经历的过程我也许会模糊,但那些前因后果我会清清楚楚地记得。如果我当初不去做会怎么样,我发现这一切的疑问都是不必要的。
如果当初我不去努力记笔记,我肯定记不下来那么多知识。如果我当初不是抱着以后看的心态写的笔记,记笔记的态度已经是不诚恳的,写出来低质量的笔记就没有了参考的必要了。也许我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从那时锻炼出来的。
倘若当初不是为了梦想去考研,或许会抱憾。但重要的是我看清楚了自己不喜欢做学问也不喜欢搞研究。上了十八年的学后,我最终不得不承认我的确不会应付考试,也厌倦了中国式的教育。也是这一系列的失败,导致了我不得不出来谋生,之后经历的事很折磨却也很锻炼人,最终支撑起我最强大灵魂的还是经受磨难时的培养的坚韧和强悍。
如果当初不是为了求生存去考公务员,我或许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公务员学习的内容竟然有那么重要。我现在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在写申论中培养而成的,或许我的写八股文的天赋永远不会被挖掘出来。这套技术在我面试的时候表现出来强烈的优势。
很明显,这些东西就是成长,一环扣一环地变强。
此时的我又变得已经温润如水,四年以来没有人知道我经历了多少仓皇、磨难、窘迫和欺骗。生活的本质也就是不断妥协,有时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有时需要克制自己的恐惧,克制自己膨胀的表演欲。我也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转变成做别人希望我做的事。我所做的仅仅是我需要做的,跟我想怎么样无关。我学会了忍耐和等待,发脾气是没用的。
也许那些笔记记录了过往,却让我感觉到成长到底有多么地残酷。
四年来,我学得更多的是课本之外的问题。而这些知识构建了我强悍的世界观,正是因为这些知识才让我想得更透彻,看得更明白。
人是什么样的,人性又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朋友值得信赖,又是什么样的知交值得扛雷挡枪。为什么忠孝礼义廉要比温良恭俭让重要。为什么要学会宽恕和原谅。有时需要转嫁问题,有时需要去学会掩饰和伪装。为什么在成功前要竭尽全力地去嘚瑟,在成功之后又要深藏功与名学着低调。
原来一切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会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编制关系网,交换利益中我要构筑我的关系网。我会为了塑造形象穿上我曾经厌恶的正装。为了求生我会去闯荡不曾到过的地方,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去面对很多不曾战胜过的对手。我曾经畏惧这些困难,但最终我还赢了。
而最终解决我就业问题的并不是我大学学到的知识,而是我闲暇时瞎混学到的那些无用的知识。这些年的课外书没白读,倒是大学四年的书是白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