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力
如何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一、观念建立:多听听、多看看、多感受、多思考、多学习。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好处有很多,目前我所想到的有: 1、能更体会生活的大小事,因为发现越多感觉越多。 2、也能够让自己在择偶时选到对的人机率高一些,因为光有吸引力是不够的,总要吸引到对的人,才不会老是抱怨怎么总是吸引到不是自己喜欢的人呀? 3、促进表达能力的根基,因为观察到症结点才能进一步思考如何去清楚表达重点。 4、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因为才能越了解如何与别人相处。 一个人观察力的优劣能从一个人的感受力优劣判断。感受力就是自己对周遭人事物变化的感觉。简单的说,就是如下 1、当自己跟别人互动时,别人带给自己的感受是喜、怒、哀或乐?(人) 2、当自己在路上看到车祸发生时,有人上前帮忙,有人看了一下就悄悄走过,这两种人给自己带来什么想法?(事) 3、当自己欣赏展览作品的时候,优等作品跟佳作作品带给自己的感受是什么?(静物) 4、当自己去动物园看到不同的动物之外,还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动物) 因为自己感受到感觉后就会察觉到一些细微的现象。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感受到的是我的感觉,不代表一定是别人的感觉。 没错!感觉是很主观的,就算告诉自己尽量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也跳脱不了有主观成分在,只能尽量降低自己的主观性,然后增加自己的客观性来加以分析。如果能尽量排除一些干扰自己判断人事物的变项因素(例如:以偏概全、星座分类、血型分类、宗教信仰、学历等),那就表示越客观在分析人事物。 另外,根据类似大数法则之概念,观察指标越多,判断准确度也就越高。 观察,不仅要发现事物的变化(偏初阶),也要着重于观察其内在本质(偏进阶)。 依循步骤: 建立观念:掌握别人观察案例的重点→初阶练习开始→初阶(较具体)+带入进阶观念练习(较抽象)→找出属于自己的观察重点。 时间累积:从初阶练习开始以后的步骤就一直运用此循环:观察→推测→再观察→修正原有推测→再观察 二、培养策略:掌握别人的观察案例重点,找出属于自己的观察重点。 以下举出一些实例,让大家知道一些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东西。不过,还是要通过不断地多听听、多看看、多感受、多思考、多学习,才能慢慢培养一些基本的观察力。 仅针对人的部分说明: 察觉到别人的改变,就具备有一定的观察力。观察别人的行为模式及言谈内容、方式,可以推测别人是什么样的人。 1、从家人观察起 若你和家人住在一起的话,就可以与家人的对话中或是家人与其他人的对话中观察出他们有没有在改变;或者是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没有跟以前有所不同;亦或是对你的态度有没有改变。这些都是可以观察得到的。 举两个例子: 例子1:爸爸言谈内容改变 爸爸的个性原本是老实型,心里有什么话就直说的,不会视情况适时地说白色谎言。不过现在爸爸改变了,进步了。像是有一次奶奶跟叔叔吵架吵得不可开交,叔叔打电话来我们家抱怨,对话如下: 叔叔:妈妈一直在说你昨天怎么没来看她? 爸爸:我几乎每天都有去看她啊!只有一天没去看!我也有我的事要忙! 叔叔:好啦!好啦!还有她整天都在跟我吵保姆打扫家里都很偷懒、随便做做这样。已经跟她讲很多遍了!把自己身体顾好就好,不要管东管西,就是讲不听。烦死了! 爸爸:不然你让她来住我这一阵子啊!我这边有空房给她住。 实际上我们家人不希望奶奶常来住(偶尔来住可以接受的),但是爸爸现在会这样说是因为他很有把握奶奶绝对不会来住(经验法则),所以才敢这样说,因为不会让叔叔觉得我们家小气,这样的讲法是对我们家名声比较好的,可以避免被说闲话。 爸爸的改变不是他跟我说的,而是我听到他跟叔叔的对话中,发现过去的他是不会这样说的,然后跟他闲聊之下,才知道他心里是这样想的(先笃定奶奶不会来住才敢这么说)。这时候,我就发现他进步了,我观察到他的改变,他变得比较会视情况说些利己的话。 例子2:观察自己的改变之外,还会影响到家人,家人也跟着改变 以前常会跟姐姐吵架(生活习惯、观念部分),现在不会了,反而相处的很好。原因是除了调适自己外,想法也变了。突然觉得常常这样吵架,并不能改变她的习惯及想法,也会一直造成家庭低迷的气氛,自己也感到很不开心,更觉得吵架好累很伤身。所以选择调适自己比较快。因此,我改变了对她的态度、说话方式。 从原本的尖酸刻薄、语中带刺、斤斤计较、不尊重她的口气与态度,变成现在选择用包容的心委婉或是诙谐方式提醒她,说话变得客气许多,不带杀伤力说法、使用同理心角度方式说话。像是我会先讲对方的好、同理对方的想法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别人也比较能够接受。 我感受到她对我的态度与说话方式也变了。现在的我们居然还会谈心,这让我更改变了以往对她的一些偏见,让我能更了解她。 从这例子中,我观察到自己的改变,因为自己改变了,也影响到姐姐并观察到姐姐改变她对待我的方式,彼此都进步、自我提升了。 2、从朋友观察起 可以与朋友的互动中观察出对方在意的点或是地雷,对方的心情如何?对方对你的反应是什么? 举两个例子: 例子1:从朋友行为举止观察其人格特质 与朋友A男去看展览时,相约在展览买票口集合。对方已经先进去看一阵子,然后我有事比较晚到,在买票口处等了好一阵子,却不见朋友,后来才看到他从里面走出来。以下是我们的对话: A男:我在这里!(边向我挥手,边朝向我走出来) 我:我看到你了!(电话跟他说,也边朝向他挥手,边朝他的方向走过去) A男:我刚在排队等试吃卖面的。 我:怎么不继续等呢?你可以跟我说在哪一摊啊!我过去找你就好,你就不会白等啦! A男:…… 从这个案例中,我观察到A朋友很贴心,他透露出他贴心的部分,他是用暗示的方式表达出他的贴心(或是他根本没有想要暗示的意思,而只是想表达他刚在做什么,所以才让我等),但他不会跟你说,要自己能去发现。后来,我们就一起去等。 我之所以能观察出他是个贴心的人是因为平常他会做些贴心举动,但他不会刻意说,而是我自己观察到跟他说的。 例子2:观察到朋友开始注意到我的感受 与另一位朋友B女相约,讨论要去哪做些什么的情形。以下对话: B女:你有空吗? 我:你没有上班?怎么了吗 B女:我从学校回家,想说昨天闷在家一天了!,看你今天有没有空想出去走走。 我:好啊! B女:你想去哪? 我:没有!你是想散步还是找地方吃东西? B女:我都可以。 我:散步怎么样? B女:你会想去吗? 我:我都可以! B女:好! 从这个案例中,我观察到B朋友会开始注意到我的想法了!以前的她给我的感觉是比较没有想到我的感受,不会问我说我想或不想或是说地点都丢给我想。但现在我发现自从我暗示她以后,她有注意到(观察到)我的感受了。 3、从工作同事观察起 若刚到一个新工作环境时,为了能够快速掌握到领导的习惯或忌讳,快速有效的方式就是赶快跟几个同事混熟,然后询问同事领导的忌讳与习惯,能够省掉不少观察的时间成本。 不过要跟同事混熟前,也必须要观察同事的习惯或忌讳,才较容易拉近关系。若是在原本的工作环境待一阵子了,一样可以观察。像是同事上下班心情、上下班时间、工作情形、人际关系、午餐、打扮…等。若是领导的话,就可以趁着看到领导或是被领导叫去时,顺便观察领导。 举两个例子: 例子1:观察同事工作能力及人格特质 每次上班的时候,隔壁女同事C看起来有点距离,感觉有点不好相处,常常会丢些工作给我(我当时是新人),有时候我观察到她的口气也不好,后来跟她工作了一段时间,知道自己大概的工作内容后,才观察到其实C同事默默地帮我做了很多属于我的工作。因为我正要做的工作,其他客户会说C同事已经处理了。 此外,平常工作时观察到C同事与客户讲电话的方式与讲话技巧,发现有些东西不能讲,有些东西讲谎话,顺便学到行业运作技巧。 再者,趁着C同事找男领导D时,观察C同事与D领导的互动情形(在可以看到及听到他们对话时观察),来知道大概什么样情形C同事会去找D领导而不是先找其他同事一起讨论。 另外,我也观察到C同事与其他同事的互动,对有些同事很凶但有时候又很好,然后去进一步了解原因,才发现被凶的员工很懒散。 这个案例,让我观察到C同事属于面恶心善的人格特质,工作效率也很好、工作能力也很强,是值得学习的对象。 例子2:观察领导人缘好的原因 自己部门的男领导D每次跟其他部门领导谈话时,都会听得出来很保护自己部门的属下。 此外,也常会主动分享一些好处给属下,像是点心、免费电影票、免费盒饭等。 再者,也会跟属下说大家都是同事,没有领导属下之分,大家都站在同一阵在线。 另外,当属下遇到需要背黑锅时,D领导主动说由他来扛,因为事情来龙去脉并不能归责于属下。 或是,下班时间一到,员工还没走时或太晚走,D领导就会开始催促赶快下班,因为他说工作永远做不完。 这个案例,让我观察到D领导的人格特质是值得员工为他卖命的好领导,而且人缘极好,上司跟下属还有客户都很喜欢他。 4、从陌生人观察起 可以观察的重点包括:对方走路的速度、对方身上带的东西多寡、对方带了哪些东西(外表可以看出来的)、对方的表情看起来凶不凶、对方是不是在忙?(边走边打电话、边走边跟朋友聊天、边走边被路上什么人事物吸引住)等。 小结: 观察,从人的外在观察起比较容易些,然后再从人的外在逐步推测到人的内在,包括金钱观、价值观、个性,经过观察推测的循环历程,逐渐对人的内外在有深厚的了解。 所以,以上观察家人、朋友、工作同事及领导、陌生人的观察方法,都能够延伸推广到观察你喜欢的人。其实观察方法是一样的,所以从喜欢的人观察起,我就不赘述。 主要还是要熟悉基本的观察方法后,然后发展出自己的观察习惯进行观察。 三、如何练习 1、确立观察目标:设定每天观察一个家人及一个同事(我设定为几乎每天都会遇得到的人好进行观察)做起。 2、订定观察指标:自己设定观察指标及观察指标数量,或是使用下列指标熟悉后再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观察指标跟观察指标数量也行。 (1)观察家人心情:可以通过跟家人互动的表情与口气、有没有一些粗鲁举动,像是用力甩门之类(不过也有可能是个人习惯,这身为家人应该可以判断属于哪种)、或是跟别人打电话时口气。 (2)观察家人回家时间是否相同:若不同那可以了解一下什么原因(直接问、旁敲侧击问或不问,而是选择自己观察前后几天有无发生什么迹象。 (3)观察家人回家后的作息顺序有无改变:可以了解基本生活习惯有无改变、家人的洁癖、生活价值观、生活态度。 (4)观察家人回家后是否带了什么新东西回来:可以知道家人的购物欲、金钱观、价值观、或可能的其他特别事项,例如同事坐月子送弥月蛋糕。 (5)观察家人上班出门服装打扮跟以往有何不同,下班后回家的打扮是否相同。 (6)观察同事的观察指标参考:上下班心情、上下班时间、工作情形、人际关系、午餐、打扮 3、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每个人由于观察敏锐性的差异,在同一件事物的观察上出现不同的兴趣,注意到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因此,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为了锻炼观察能力,必须培养每个人广泛的兴趣,这样才能促使人们津津有味地进行多样观察。同时,还要有中心兴趣。有了中心兴趣,就会全神贯注地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观察。 4、观察现象、探询本质:观察力是思维的触角,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就要善于把观察的任务具体化,善于引导他们从现象乃至隐蔽的细节中探索事物的本质。 5、培养良好的观察方法:自然观察方法、长期观察法、重点观察法、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对比观察法。 6、掌握丰富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和良好的观察是辩证统一、互为因果的。一方面,良好的观察力是我们获得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又是我们提高观察力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观察总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不仅有利于观察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观察力的不断提高。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还是老掉牙的话,不过这就表示很重要的话。只要能够提升自己的观察敏锐度,不管是什么方法都是好方法(前提为不犯法不伤他人不伤己)。重要的是能够实际去练习培养观察力,而不是看完文章后毫无行动。 观察力除了能够观察自己喜欢的人之外,同时也可以在观察过程中,厘清对方的内在以及价值观是否与自己相符?自己是否能接受对方的价值观?观察人的外在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固然重要,但观察人的内在更是一门重要的学习,毕竟要具备深厚的观察力才能观察到对方的内在特质。越了解对方,越能够厘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观察力能够观察别人了解别人之外,同时也能够观察自己了解自己。祝福大家都能通过观察力找到一个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