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暑假
查看话题 >知了猴,作业和三提五统
暑假应该是整个夏天儿时的我们最为期待的日子了,终于可以离开教室,摆脱老师的管教,肆意在外面玩闹。
树上的鸟水里的鱼哪怕地上的蚂蚁,都能成为那个年代我们的玩具,从农村出来的我,一提到暑假脑海里就浮现出这几个词,知了猴,作业和三提五统。

1.知了猴
相信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知了猴应该都不陌生。
夏夜吃过晚饭,拿上准备好的手电筒,提着小桶往小树林一钻,一个晚上能收获不少。
尤其是在下雨后,大雨给知了猴提供了便利,无数知了猴从土里纷纷爬出,竞争着想爬到树上等待着接下来的脱变。
同样的大雨也给人们提供了方便,大雨过后都知道是知了猴出土最多的时候,人们纷纷选择在这个时候下手。
知了猴为了晚上能速度爬到树上,在傍晚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把自己的藏身之所弄出一个小口方便晚上行动,就是这个小洞往往害了它们,有经验的人不会等它们出土,顺着地面上的小洞就逮着了。
抓了的知了猴要及时泡到盐水里,一来防止它变成知了,二来盐水可以入味,第二天吃起来才好吃。
知了猴要在盐水里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就有母亲做好的油煎知了猴了,一口一个外焦里嫩,尤其是知了猴背上的那一小部分,是它最好吃的部分。
有时候贪玩就会留下一只活的知了猴,把它装进一个玻璃瓶内,一晚上都守着它,看它是如何一点点金蝉脱壳的。
在我们那儿脱变成知了的知了猴就不能吃了,后来长大去过了一些地方,才知道有的地方的人不吃知了猴但却吃脱壳后的知了。
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知了猴带给了儿时的我们很多的快乐和美味,使得整个夏天变得不那么炎热。
2.暑假的作业

上小学的时候,每当遇到寒暑假,老师就会布置很多作业,其中就有图中这种整本的暑假作业。
我记得一本应该有几十页吧,那会儿小学还没普及英语,所以有语文和数学两本,而且每年暑假都会有,现在想想都觉得可怕。
除此之外,老师还会单独布置一些别的作业,例如要写字几张也有可能是几遍,数字题要练习多少道等。
我清楚记得我们语文老师要求我们练习写字,一个字要写多少遍,我算了下大概一个作业本的量。
暑假前期我们都光顾着玩,把作业完全抛到了脑后,家长也很少督促孩子写作业,等到快开学的时候,我们就拼命的补作业,有时候为了提高效率,一个手握两支笔,一下子写两遍,尤其是在练习写字的时候。
不知道这项绝技现在的孩子是否还会,当年我们班最厉害的一个同学,一个手能握四支笔,写出来还一模一样。
这种办法解决不了的作业例如数学题,我们大部分都选择抄作业,借一个好学生的作业,一顿狂抄,由于抄的太快把题都抄错了欲哭无泪。
3.三提五统

不知道别的农村收不收,反正我们村儿收了很多年三提五统,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三提五统是什么,然后我百度了一下。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的:

百度百科解释的好像很专业,我理解的大概就是农民的税收吧。
以前小不懂什么叫税,村干部也从来不普及这个,估计他们那会儿也不知道,就知道天天在喇叭里喊,每家每户要缴纳多少三提五统,谁谁家还未缴。
农民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要白白上缴,这事谁会愿意呢,每当这个时候村干部就发愁,村民不配合,都是乡里乡亲的总不能去人家家里抢粮食吧。
于是乎村干部联合校长,组织我们这些学生在村里游行,谁家缴过了谁家孩子就不用参加游行,那会儿的学生特别听老师话,也可以说特别傻。
身戴红领巾,手拿小红旗,绕着村里唯一的一条马路,边走边喊:“缴纳三提五统,人人有责,不缴三提五统,人人可耻。”
你别说这个方法还真见效,有些家长看到自家孩子就受不了这个,主动回家拿粮食送到大队干部那儿。
有些家长不为所动,任凭你们怎么喊就是闭门不出,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村干部还有别的法儿,不怕你不缴。
暑假开学,老师拿出一份名单,谁家没缴纳三提五统的,就让谁家孩子回家粮食否则就别来上学。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没有不上心的,虽然他们是农民但也知道读书有用,一看自己孩子没学上了,即便家里真没有粮食,也会借粮把三提五统给补上。
现在想想都不得不佩服那些出主意的村干部。
时间久远,现在村里的孩子也不抓知了了,暑假里的作业还在,三提五统国家早就取消了,那些久远的日子成为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回忆。
-
国学大师王铁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7-25 08: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