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去看海——海南环岛纪行之海口篇(下)
去年年底和刚刚过去的6月,小游两次海南,从此便对它恋恋不忘。原来,海南不只有椰林碧海;海口的火山石和骑楼,临高的小渔村,东方的黎族船屋,文昌的南洋老宅,博鳌的酒吧公园,当然还有三亚的大海,以及岛上数不清的美食 ......, 所有这些让两次加起来不足10天的旅程,惊喜连连。


有人说,你上回写海口的火山村和古驿站,满满的怀古风啊乡土气啊,能来点洋气的中和一下吗?没问题啊,这篇就说说海口城里的洋腔洋调——骑楼老街和老爸茶。
骑楼老街 南洋遗梦
海南是我国三大侨乡之一,史载自明末起,就有海南人出岛下南洋谋生计。晚清时期,海口口岸开放,海上贸易逐渐繁华,吸引大批侨民返乡。1920-1940年代,归乡侨民借鉴南洋的建筑风格,在海口水巷口一带盖起了一排又一排的“骑楼”,覆盖蔓延数个街区,形成了规模近六百座的“骑楼群”。

为什么叫骑楼呢?因为一层前廊后屋,二楼前侧骑在一楼外廊而建,故称“骑楼”。骑楼最早发源于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传到东南亚一带,又传到了我国岭南地区。海口的骑楼老街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保存最完整的,规模最大的骑楼建筑群。
“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老一辈海口人这样形容当时的骑楼街景。





老爸茶:从洋派小资到市井平民
据记载,民国以前,海口人喜酒而并不饮茶。直到后来侨民返乡才把在南洋生活时养成的喝茶习惯也带了回来。据说,当时在骑楼老街一带,有很多经营西式茶点和咖啡的茶店,女服务员们穿着旗袍,服务周到。由于消费不菲,只有收入不错的人才能享受得起这雅致闲适的茶点时光。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原只为有钱人专属的“洋茶”逐渐走进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海口“老爸茶”文化——一个简单的小茶铺,几张露天桌椅,一壶清茶,几碟小食,人们三五成群,天南海北,家长里短,嘈嘈切切,晃过一个漫长闲散的午后。因为出来吃茶的多是中老年人,所以人们亲切地把它唤作“老爸茶”。

我的美女闺蜜、地道海南人小玉带我来到新埠岛金水门老爸茶店。小玉说,这是有别于街边小铺的、逼格比较高的老爸茶餐厅。刚到点餐区,我就难以抑制地心潮澎湃:天呐!上百种叫的上名、叫不上名儿的点心!好想统统捧走~~



来到就餐区,更开眼了。餐厅分成好几个区域,里里外外有几百上千个座位。这还只是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下午,就坐了不少吃客,难以想象,在周末如果上千个人同时吃茶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啊。


吃到半程,和小玉从天井换到能看见江景的大厅。南渡江上吹来的风夹带着海水的鲜咸和12月里阳光的温暖,周遭茶客们发出的嘈杂的高谈阔论逐渐弱下去,和小玉一起认真地吃,淡淡地聊,就这么爱上了这慢悠悠的老爸茶时光。

-
江渚笑西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31 01:37:53
-
Me myself & I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05: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