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丨堂堂帝都竟然还有“中国人禁止入内”的地方?
在北京东二环边上,有一条长不足500米的大街。那里商厦店铺林立,堆积如山的货物散落满地,却很少见到人的踪影。

家家户户橱窗都挂着厚重布帘,无法看出里面到底干着怎样的营生。最令人忿恨不解的是,商铺门口有时会贴出告示:


这条涉嫌歧视国人的商业街,就是大名鼎鼎的雅宝路。它的兴衰史还得从20世纪80年代说起。

那时正值前苏联解体前后。众所周知,该国重工业发达而轻工业落后:汽车、飞机、大炮被大量制造,而衣服鞋帽等生活用品却极度匮乏。

正所谓“乱世出豪杰”,国外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给国人创造了投机倒把的好机会。一群国际“倒爷”迅速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他们传奇而疯狂的前半生。

“一车西瓜就能换一辆坦克!”

火速发家致富的流言满天飞,让无数嫉妒的人急红了双眼。一时间,到俄罗斯去当“倒爷”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赚钱路数之一。

孙来君对此深信不疑。因此在1991年,他拿着积攒的6万元人民币,坐上每周一趟开往边境的火车。他的第一单生意是15车厢的鞋子;结果载货列车还没进站,远远就看见黑压压的等候人群。仅仅20分钟停靠时间,他和其他“倒爷”们便挎着大包小包跳下车,争分夺秒地进行着买卖。

“那时无论卖什么都会被一抢而空。钱是一捆捆接到手的。”卢布兑美金,美金再转人民币。孙来君就这样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后来,中俄两国间从事边境“倒卖”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供货物周转和固定交易的市场应运而生。由于靠近俄使馆区,北京雅宝路很快便成为全国最大专营对俄服装外贸地。


这里的俄语广告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餐馆也开始售卖正宗俄式烤牛肉和红菜汤;以俄国姑娘名字命名的理发店到了晚上摇身一变成了酒吧或迪厅,空气中都弥漫着伏特加的香气。它俨然变成了




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来这里的俄国买家大都财大气粗;有时为了争夺优质货源,不惜当场撩起袖子大干一架,谁打赢了就算谁的。

高额销售利润甚至吸引到南方省市的商人们跟风入主雅宝路分一杯羹。


不过,这条表面繁荣的商业街实际上是

俄罗斯正常外贸渠道开放程度低,催生大量灰色甚至黑色的清关手法。比如海关官员与贸易公司勾结,只需缴纳一定特殊费用,“哪怕你运的是汽车,都可以写成黄瓜蒙混过关。”

不过,这种铤而走险的生意始终无法长久。2011年底,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始简化和规范对外贸易,积极打击“倒爷”们的非法行径。同时电子商务的普及发展也进一步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


雅宝路在新环境冲击下日渐颓丧:客人越来越少,商户无奈撤出。从前值一百多万的摊位现在给点钱就贱卖了。曾经人来人往、卧虎藏龙的气派商厦里,如今只剩小部分不愿离开的老“倒爷”,独自苦闷地抽烟思考未来的退路。

去年年末,北京政府开始着手清退丧失原功能的街道或市场,而雅宝路自然首当其冲。曾经靠对俄外贸白手起家的

不管他们是否愿意,都只能成为过往历史的一段烟云。

正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倒爷”和雅宝路市场

即使他们有过如此多惊心动魄的江湖故事,可供后人传扬。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