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茗星ART#上海美专释疑
上海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所美术专科学校,历年为坊间争相传颂的话题。 老上海美专: 1912年乌始光出资建上海美专初名上海美术院,乍浦路八号洋房授课。


上海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所美术专科学校,历年为坊间争相传颂的话题。
老上海美专:
1912年乌始光出资建上海美专初名上海美术院,乍浦路八号洋房授课。
1918年首创中国第一本专业性《美术》杂志。
1921年上海美术学校正式向教育部立案,改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简称上海美专。
1926年美专设有音乐部,成立各种文学社和戏剧社团。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上海美专迁离上海与苏州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址设于江苏无锡,后迁南京,更名为南京艺术学院。
调整前美术学校侧重西洋美术教学,先后聘请留学法国的傅雷、李金发、李超士、庞薰琴、周碧初、潘玉良。留学日本的关良、陈抱一、倪贻德、陈之佛、陈盛铎。留学英国的李毅士等担任教授,或参与配合教学的绘画研究所研究工作。
解放后年成立的新上海第一所专业美术学校,就读的63届中专生,65届本科生预科生们,75、76、77、78中技中专生,都称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专新上海美专毕业生。
新上海美专:
1959年建校时校名为“上海中国画院附设中等美术学校”,校址华山路1448号幸福村。是年脱离画院改组为“上海市美术学校”,学校性质明确与中专等同,学制三年。校址设在淮海路中路1413号,原鸿英图书馆二楼。
1960年升格为本科高校“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设中国画、油画、雕塑、工艺美术四个系和中专部,还招收两年制预科,学校移址陕西北路500号。
1961年本科学制由四年改为五年。
1962年开设了大专性质的“上海市美术训练班”,迁之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1575号原圣约翰大学旧址。
1963年以“上海市美术学校”的名义招收中专生。
1965年美专招收唯一一届本科生毕业。是年再次改组为“上海市美术学校”。
新上海美专隶属于上海市文化局。学校迁至徐家汇漕溪北路502号,轻工业局干部学校内,土山湾孤儿院旧址。
1970年划归上海市轻工业局管辖,美专最终停格在天津路414号。
1975年之前老美专,以短期培训班的形式招收工农兵学员,辅导红光亮的绘画适应形势的需要。是年尝试招收了当年的中学毕业生。
1976年轻工业局以中技班的名义在轻工业局系统,择优录取公开招收了76级应届毕业生。
1977年恢复高考后以中专的名义面向社会招收了77,78两届学生。
1983年上海美校并入新组建的上海大学,改组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大学迁至凯旋路30号。
2016年更名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美迁入上大路99号。
两所“美专”办学历程都极其艰辛。
院系调整,历次运动后谁还敢说自己学西洋画的,师资成了大问题。以前毕业没有荒废绘画的赖礼庠、周豹健、王劼音、戴明德开始了近亲繁殖,成为了难能可贵稀缺的老师。凌启宁老师家人是部队的,更是将文革兵营里保留下来的丁荣奎、陈逸飞、夏葆元、魏景山、邱瑞敏、杨正新、吴慧明、方世聪、金纪发等人的留校精品素描,让75后的中技中专生临摹。
新老上海美校没有了直接的传承关系,但各自的“美专”精神始终不离不弃。
我们感受了寒漫热三季变换的自然,
我们承继了四千年建设文化的祖先,
曾经透出了印度哲学的中边,
而今又感受了欧洲学艺的源泉。
我们要同日月常新,
我们要似海纳百川。
我们现在彻底的受了母校的陶甄,
将来要在全世界上发扬我们国光而绵绵。
啊!我爱我的中华万年!
啊!我爱我的母校万年!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歌》----蔡元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