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哈达苏木火山群
乌兰哈达全新世火山包括3座炼丹炉火山和尖山西部小型溅落火山锥。火山分布仍受NE向基底断裂控制,总体呈北东向串珠状展布;由碱玄质火山渣锥和熔岩流组成,规模较大,锥体及火口保存完好,岩浆溢出率高,流动距离长,可达18km左右,展布面积约180k㎡,是乌兰哈达第四纪火山群的主体。火山喷发方式总体为裂隙一中心式,就单一火山而言主要为中心式单成因火山。三座炼丹炉火山是全新世火山的典型代表,锥体及火口保存完好,锥体形如炼炉,当地习称“炼丹炉”;火口浑圆深大,火口沿上为溅落堆积的砖红色熔结集块岩。从北东到南西依次称北炼丹炉、中炼丹炉和南炼丹炉火山。北炼丹炉距中炼丹炉约5km,中炼丹炉与南炼丹炉相间约800m。 三座火山的形状、组成和活动方式大体一致,仅规模和喷发先后时序不一。火山活动都经历了早期较强爆发和晚期大规模岩浆溢出过程:早期降落锥主要由火山渣和少量火山弹组成;火山渣以黑色为主,韵律层理发育,反映火山爆发强度变化频繁。晚期溅落堆积的熔结集块岩叠加其上。爆发作用后有大规模熔岩流溢出,因受地形制约,熔岩流主要向东南方向流动,充填沟谷和低洼地带,不同期次熔岩流单元叠置分布,形成NW高、SE低的阶梯式熔岩台地地貌;在南部和东部,堰塞三股水等水系,形成一系列(约7个,个别天旱时可消失)堰塞湖。在白音淖一带熔岩流流经浅水湿地或沼泽地带时,形成较多喷气锥和熔岩稼,喷气锥多遭受人为破坏,形态不完整,但熔岩琢完好,规模大,数量多,在国内新生代火山群中少有。

乌兰哈达苏木

火山群

落石

火山走向




炼丹炉

火山顶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