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大?》:有些问题搞不清楚,人就活不清楚

以往一直存在着一种与人沟通上的矛盾,就是当争论持续很久之后,才发现大家的矛盾点是在关键词的词义上。 这种对于词义的理解偏差,极其浪费时间,同时也让人无可奈何。 最近在看一本书(《为什么长大?》)的时候,在对于这本书与友人讨论的情况下,这件事情又发生了,使我偶得灵感,总结出上述那段话,终结了一种与人沟通时的困惑。 说起来有这种偏差的存在也着实让人费解,(如果你不是对所有事情都觉得合理的人的话,你应该也会有类似的感觉)虽然不能逻辑严密的去推导,但是我还是想试着说下关于这件事情的浅见。 正如成熟这个词一样,在如今的社会语境中,你去问一个中年男子、一个青年男子、一个青年女子,你会发现大家对它的看法是很不同的。当然中年男子和青年女子的结论可能更接近一些吧,他们可能得到A结论:成熟,意味着接受现实的,学会隐忍,淡忘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学会确保自身少犯错误。当然也有另外一种B结论:看清世界,并拥有改变周围的能力。 当然这只是一个举例,也许还有不同的结论,但是在此就不去细谈了。成熟、幼稚、正常、三观正、正能量这些词可以说是高频次出现却很难形成共识词义的词汇了。 我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碰到与对词义理解不同的人沟通时,要么先定义词义的范围,要么大嘴巴抽他,要么赶紧收皮~ 回到这本书吧,《为什么长大?》是当代美国哲学教授(苏珊·奈曼)写作一本哲学入门读物,她涵盖了启蒙时期的诸多先哲的思想,将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关联起来。 文中的长大一词,肯定是同于你妈妈对你说的:“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一点”的那种长大。妈的意思是你什么时候变成不惹我生气的人。文中的长大,并不意味着成为一个为现实所接纳的人,当然包括你妈妈,不意味着随着年岁的增长,你越来越觉得身边的环境是正确而合理的。不意味着你需要对现实表现出屈服和认可。不是growing up(向上生长)。 它是一种追求清楚看待世界和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关心你自己的过程。 当成长的意义被社会力量所约束成狭义的接受和妥协时,拒绝“成长”的理由就显得尤其充分起来。如果成长意味着失去年轻时的无拘束和敢想敢为,意味着生活远不如我们最初憧憬的那样刺激,有价值,意味着在最坦诚的时刻被欺骗了,那么拒绝“成长”将不是一个可以被指责的概念。一个错误的词义,导致了对于这个字眼的期待瞬间下降了。 将年轻和快乐作为人生意识价值的核心一起推崇和追忆,是因为对于痛苦有着强烈的抗拒和恐惧。然而人生的轨迹恐怕还是类与梯田,当你越过了那个坎的时候,你所看到的不一样是未曾经历的人所不懂得的。 书中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佛陀的父亲净饭王为了让儿子能够无忧虑的生活下去,享受人间的快乐,为他建了三座宫殿,当有一日,王子长大,第一次跑出宫去,见到了人世间苦难,便不再回来了,他决定亲自去体验那些苦难,终一天,他在菩提树下靠着吃香蕉顿悟了。同样耶稣和孔子也有类似的体验痛苦的经历。 不得不说,面对痛苦的勇气出现在很多人身上,不敢说是大多数,却也是一个不至于视而不见的庞大群落。除却怯弱和贪恋低成本的快乐造成的止步不前,习惯接受指引而缺乏独立的意识,也是“长大”的一大障碍。 我们的社会文明有着深厚的孔孟哲学,也进一步被程朱理学加重了负担,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源自黑格尔思想中的集体意识,也顺理成章的融入到我们这个始终处于物质基础匮乏的社会中。一个独立的自我意识在成型的过程中,必定饱受礼法、教条的约束和压制,只有在无外来干预和对内部矛盾熟视无睹的情况下,它才显得蓬勃而具有生命力。 毕竟自己思考要比别人替你思考不舒服的多。以至于很大部分的人本着抗拒无效的经验以及“忽略也没有多坏”的体验,而选择了委婉的拒绝。将没有体验过的通达和对诸多世事的具体理解当做一种不曾眼见的传说而加以嘲讽。 在我们的周围,一半的信息迫使我们严肃,不再做梦,接受世界实际的样子,并把成人世界描述为对现状的妥协,另一半这是如何保持年轻的产品和建议。 我们活在一个搞不懂人生如何,便将它描摹得很简单的世界中。 人生被宽泛的用财富丰富的成功、万事有益的感恩、严密而必须尊重的社会关系加以解释,这无疑是对“二十五岁就死了,七十五岁才埋”这种说法充分的说明。 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成长,并且加强解释这个成长和大家谈论的“成长”的区别。 而对于为什么,却言简意赅,年岁渐长,我们有了自己的经验和视角,这还不是智慧,但视角往往带来了年轻人所不知道的愉悦。 它是一种价值,一种意味着人生每个阶段都可以节节攀升的价值,这种价值不随着你在社会上所得到的资源的起伏而起伏。它使得你在并不平顺的现实中,找到一种日渐积累的充实感。 人生而有很多负累,我们并不能完全把希望寄托在通过自己一世努力,最终达到别人出生即已有的资源,那时你或许才到达别人的起跑线,才会感受到别人最初的痛苦和彷徨,仿佛自己的一生都是一项预备的演习罢了。 不管别人拼爹拼妈拼什么?你的人生最重要的都是拼图,拼一副活得清楚明白的地图。 这幅图会越拼越麻烦,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让事物变得更困难,进而呈现出事物的整体,最终得到你意想不到却冥冥中索求的那种满足感。 感谢一位朋友的总结:说到底,成长就是关心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