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北京只有4套房的我 有些心里话想对你说
爆款文章里说,北京南城土豪都有5套房。这让我这个北京人有点抬不起头,毕竟我只有4套房。
我想和你唠唠这4套房的故事,爱与泪横飞。

做新媒体的对“10万+”都特敏感。但当10万+变成房价的时候,对于每个在北京生活的普通人,都成为了一个如鲠在喉的笑谈。
普通的外地人买不起,普通的本地人等不起。等拆迁。
西城区是北京市的中心城区,这里不仅有月坛公园、陶然亭公园、北京大观园这些风景名胜,也有那些建筑年龄接近50年的老房。而我的第一套房,就是这样的一座老房。
这是爷爷还上班的时候,单位分的房,我从出生到上大学之前,都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这座老房里。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房里已经旧的不像样了,家里又不富裕,爷爷决定要自己刷房。
那时候别说互联网了,家里电脑都没有,根本无法百度一下“如何刷墙“。爷爷找单位里的泥瓦工问了个大概,就直接上手了。奶奶给我拿报纸叠了个小帽子,让我帮忙,说是帮忙,其实是添乱。经常刚刷好的地方,就被我印上了两个大大的手印,随之而来就是一顿胖揍,没事儿,反正我记吃不记打。
房子刷的并不成功,不知道是因为少了哪道工序,墙面一直在掉墙皮,时不常就脱落下来指甲盖那么大一块。这事儿之所以我记得这么清楚,除了时不常睡醒能在脸上捏下一块墙皮之外,还要仰赖于这么多年来奶奶孜孜不倦的讲述。
“就你小时候,你爷爷非要自己刷墙,死活不听我的,一辈子就这么拧!你可千万别随他!“
小时候我听了烦,懂事儿了就不烦了,因为我知道奶奶那是想他了。一辈子可太短了。
除了我爷爷因为我们家的墙挨骂,我也挨骂。小时候不知道那根筋搭错了,就往墙上比着自己的身高,画了条横线。位置不明显,一开始奶奶没发现,直到这横线越来越多……还好我一直记吃不记打,这一条条比着身高的线,就这么画到了十八岁的夏天。

大学住宿,周末就回去看奶奶,奶奶经常会让我站在墙角,她来帮我画上一道,看看长高了多少。直到奶奶发现我不再长高了,她知道我长大了,她为我高兴,我却不知道为什么有点难过。
今年年初的时候,这套房被判为“危房“,不拆,改造,工期半年。因为会有破坏墙面的改造工序,所以内墙也会统一粉刷。大家对此都怨声载道,纷纷说这下估计是再也不拆了,这下都别做买房梦了,不拆迁谁买得起房。
为此,我也失望过,但更多时候我是庆幸的。因为在北京本地人纷纷失去故乡的时候,我还有我的老家。

世界上有很多事儿都是不公平的,但在北京的黑中介面前,人人平等,世界和平。
有人说,“租房那刻最北漂”。所以当我遇到收租人卷款跑路的那一刻,我好像也成为了一名北漂。
排名靠前、令人向往的互联网公司,都座落在北京的北六环。一个距离我家单程近3个小时的地方。为了心里那一小簇理想的火焰,我毅然决然的踏上了租房生活的队伍。
被骗往事,不值一提。还是讲讲合租往事吧。
几经周折,我成了这套房的二房东,发在豆瓣的招租启示郑重写着,由于本人对动物毛发过敏,养宠物的勿扰。这也合房东的意,新房,怕宠物有味儿,以后不好往外租。
招租过程特别顺利,三人一拍即合,成为了同居伴侣。而这一切都终结在我对着客厅抱枕上黏着的几根猫毛狂打喷嚏的那一刻。
其实我早有预感!我屡屡在夜里听见对门紧闭的房门里传来猫叫,但是真的掩藏的太好了,完全不见猫影,这导致我一度以为我产生了幻听。我捏着抱枕上的那几根猫毛,理直气壮的敲了对面的门。
老半天才开,呵,还藏?
-那个,咱们租房的时候说好了,不能养动物,对吧?
- 恩。
- 呃……你养猫了吧?(我把那几根物证以“比心”的姿势举在胸前)
- 没有啊,这朋友的,寄养。
- ……几天?
- 一礼拜吧。
- 那……能不能尽量早点让你朋友拿走,我对猫过敏,咱们房东也不让…
砰。
一周后。
- 那个,你猫怎么还没送走呀?而且怎么还让你猫去厨房了啊。
- 厨房是公共场所啊,你能去,猫怎么不能去了。
- 不是,不是去厨房的问题,你不说就寄养一周吗?
- 我朋友那边房子没落实,我催催吧。
- 咱们当初租房的时候可是说好的,不能养宠物呀。
- 这也不是我养的啊,都说了是寄养嘛,你有点爱心吧,我难道扔了它吗?我会催我朋友尽快拿走的啦,你看它多可爱啊。唉,你别躲啊,熬,你过敏是吧……那你躲着点它走吧。反正我肯定不能扔了它对吧,马上就拿走昂。
砰。
我是个包子性格,特怂,不会吵架,信奉得饶人处且饶人。可是在对门完全理直气壮的养了起来,甚至任由猫咪在客厅嬉耍的时候,我实在忍无可忍了。
我说,你要非得养,就退租吧,房东不让养。
她说,你合同上写了么?牛x你趁我不在把我猫扔了,我在微博上好好曝光你!
合同上确实没写这条,是我和房东都疏忽了。我只能宽慰自己,哪个北漂没在租房的过程里遇到过几个无赖?我给房东打了个电话,原原本本讲了一下,想说不行我就退了吧,确实过敏的厉害。
房东在电话里说,不成!说话不算数的人你不能惯着她!
话音落下一个钟,房东已经站在了我们的客厅,我、房东、猫主人,三足鼎立。
房东是个北京大姐,盘头,身形敦实。循循善诱、苦口婆心长达半小时无果,对方一口咬定反正你合同里没写,现在猫我就养了,你能拿我怎么办。
大姐从沙发上腾的站起来,说出了我铭记到现在的一段话。
“爸妈离的那么老远,一礼拜不好意思给你们打几个电话怕你们烦,哪个爸妈不是天天提心吊胆,怕你们遇见骗子,怕你们领导呲儿你们,怕你们过的不好。你们应该互相照顾,不是互相为难。你们这些外地过来北京打拼的小姑娘,哪个容易?还不知道互相体谅吗?都是北漂,怎么,北漂还为难北漂吗?”
大姐忘了我其实是个北京人,我自己也忘了。大姐为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热泪盈眶。是啊,在北京这座城市生活的普通人,谁容易?

房租高,工资低,没脸跟爸妈要钱的时候,最爱吃的菜是煮老玉米,入口的味道叫成长。
被领导骂了也不敢哭,只敢躲到厕所里偷偷掉眼泪,客户在等着,不能哭太久,赶紧拿手纸抹一把脸,眼圈通红也要把口红补好。
庆功会上,酒过三巡,团队抱在一起说明年咱们业绩肯定还能再冲一冲的时候;搬家是因为有能力支付更高房租的时候;认识的同事越来越多,过完年,大家在会议室里感慨天下美食皆中华的时候。
在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只是这座城市里的普通人,还有那么一点执着的普通人。
养猫的问题,后来解决了,不是因为大姐这段感动的话。是因为大姐后来说,要么你走、要么猫走,要么我天天来你这闹,反正我也有钥匙,不服你报警。
后来大姐还跟我说,邪不压正,咱不怕她。
这是我在北京的第二套房,我住了三年,大姐从来没涨过房租。我知道这位热心的北京大姐觉得我们这些北漂不容易,我也时常想起她。

都让一让,我要虐狗了。
交了男朋友,俩人收入加在一起也足够我们独立租房了,于是,我们开始了我们的同居生活。
后来,我们在豆瓣日记上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警示“那些渴望同居的“怨侣”们:
原来出门再利落的男生,袜子内裤也是满地扔
你们知道女生可以不出门就不洗头么,最长记录是劳动节,7天
周末不出门就打一整天游戏,以前一问都说是看书呢
爱做饭=爱捣鼓一些奇奇怪怪的烘焙,捣鼓完还不收拾,真正的拿手菜只有胸柿鸡蛋
卧槽,他居然拿臭脚给你闻
原来女神也会放屁
谢谢你,教会在垃圾堆里如何生存
卸完妆我以为我回错家了
呼噜震天响,踹也没用
她睡你就得睡,她不睡你也别睡
剩饭倒是有人吃了
有段时间我身体不好,她学会了熬粥
窝在沙发上看电影的时候,多了独家个靠垫
俩人一起洗澡,多省水!
周末我们一起去超市买下周的食材,彼此爱吃什么都记得门儿清
回家我们一起研究哪种颜色的桌子最配地毯,想把房间布置成我们都喜欢的样子
我爱你。我也爱你。

后来,这房子确实一点点变成了我们都喜欢的样子,几乎每件家具都是我们一起挑的。除了,墙上那颗钉子。
这房子墙上本来就有一颗钉子,但是大小不合适,挂不了我们都喜欢的那幅画。我说撬了重新钉一个,要死要活就是钉不进去,也不敢太使劲,怕给人墙凿坏了还得赔。他说,你起来,我来!
哐哐就砸,不带看的,是钉进去了,歪了。钉子形成了一个优雅的90度角,与墙面平行……我说,你别撬了,就这么放着,你就天天看着它,干事儿老这么鲁莽,你就天天盯着这钉子长长记性!
冷战了几天,他不高兴,嫌我话说重了。后来我也后悔,因为说了也没用,你让他天天看着这钉子,他也记不住。
可是我记住了。
有时候看见墙上那颗歪了的钉子,虽不算历历在目,但也还能记得那些鸡飞狗跳和爱恨情仇。现在这套房我自己租,自己住,自在多了!
我挺喜欢这颗钉子的。生活撕心裂肺的时候,我老下意识的摸摸这颗钉子。它仿佛在告诉我,别怕,风雨都会过去的,留在心里的始终只剩感恩和平静。
朋友来家里做客,总会取笑这颗歪脖儿的钉子,可是关于这颗钉子的故事,他们不知道。只有我和我的房子知道。

是的,前三套房子,房产证上都不是我的名字。但它们永远都是我在这座城市里的家。
或许,通过我和拆迁办的共同努力,在未来我能在这里拥有我的第四套房子,写我名儿的那种。
也保不齐,我就这么一直租下去了,和所有北漂一起期盼好中介、好房东。
其实我也不见得一直在北京生活,身边陆陆续续有同事在打听移民,听起来有点复杂,但也难说没有动心。
公司新来的应届生小朋友,住在一个六人间,乐呵呵的跟我说,屋里人多暖和,冬天都不用开暖气;还有同事说走就走,去丽江开客栈了;认识一个摄影师朋友,常年在世界各地飘,去哪儿都住酒店……
我们可以选择为房奋斗,也可以选择自由漂流。有的人只看到生活的沮丧,而我能看到力量。
我想,我们真实的生活,是我们的下一个决定,我们的生活,绝不在那些别有用心的爆款文章里。
无论你在北京、广州、上海还是深圳,祝愿每一个还在为生活努力的人们,一切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