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力量——跑步500公里

今天跑步的累积里程达到了500公里,3月底开始跑步,4月初找到感觉,定下了今年跑1000公里的目标,经过了4个月左右,到今天目标完成了一半。
我掰着手指算了一下,如果不出幺蛾子,虽然今年只跑9个月,但是应该可以跑到1200公里。按照这样算,目标能够超额完成。
哪怕只是在我的朋友圈里,这个成绩也算不上什么,他们大把有跑了3、5000公里的人了,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意义非凡,因为在几个月以前,我压根也不会认为我会做这个事情,并且坚持下来。
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是早上6点起来,磨蹭一下之后就下楼围着小区开始跑圈,经过4个来月的锻炼,从一开始的每一步都是如同灌了铅一样,肺像是要着火,心脏跳的要炸裂,到慢慢的适应,再到体会到了多巴胺和内啡肽分泌的乐趣,会每天期待跑步。
当然也有一步都不想跑的日子,我之前分享过,大部分时候我都认为只要换上衣服穿上鞋子,哪怕再不想跑,心理上都可以认为这件事情完成了一半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有时候出了门,在楼下热身的时候,心里百般不愿意的状态也会出现。
看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里面大部分时候都有一种设定,就是超级英雄不管能力再怎么牛逼,现实中上肯定有某种软肋在局限着他,让他不能为所欲为,甚至让他痛苦压抑,不得随心所欲,这种设定让他们虽然在能力上能让我们满足YY的乐趣,但是在情绪上还是觉得他们跟我们一样是人,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
以前我不太明白这种设定,我觉得既然要让人爽,就彻底点不就行了呗,就像国内的很多玄幻小说一样,主角的唯一使命就是不断升级,其他的所有元素都只是服从于这一目的,所以可以杀妻证道、杀妹证道、杀父证道……
跑步的这个过程,我逐渐有点理解了,人是复杂和多变的,人会反复、会懊恼、会后悔、会自我激励又会自我否定、理论上,我们都知道只要坚持跑步,结果就会是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很难很难。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人性才如此有趣。只凭借这点,我觉得人工智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可能都没有办法像人这样复杂而多变。不稳定、充满意外和未知,才是人性的本质。
之前的跑步的文章里我也说过,坚持运动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复利”的力量,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一点点肉眼和身体的自我感知是根本无法体会到的,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过一段时间再看,才会发现身体和精神的进步。
人生不是打游戏,打游戏有经验系统,每打一个怪,都能看到经验值增长了一点,就是这种进度条让很多人可以坚持枯燥无味的打怪升级,获得一种满足感。现实中没有这样的进度条,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变化,所以能坚持玩网络游戏的人,坚持不了其他的事情,减肥、运动、学习、看书等等均如此。
我要说的可不是上面这些废话,这些只是正确的废话,我是想分享,其实现实中也有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下一个跑步管理的APP,看着数字从0开始变化,然后还可以把这些变化的数字跟人分享,这也算是科技进步之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值进度条吧,换一种思路,我每次取得一点点进步都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记录和分享,也是一种经验值和进度条的表现。
当然,即便如此,历程也是一米一米到一公里一公里的缓慢逐渐积累,身体的劳累和肌肉的撕裂感,这也不是通过软件或者设备可以解决的。如果激励不了自己,你告诉自己:当作这就是一场虚拟现实的沉浸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