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存储
1.世说新语 ——南朝.刘义庆
魏晋风度,简傲绝俗,洒脱不羁,名士清谈针锋相对,机智隽永,但也感觉名士中其实混进了很多不学无术,虚谈妨务的虚伪的小人。 其实并没有完整的读完过这本书,经常翻开哪里是哪里,常以为魏晋风流在嵇康一人。钟会来访,树下锻铁,旁若无人。本来不交一言,钟会走了不就没事了嘛,但嵇康偏偏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个性,忍不住语出讥讽: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结果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才多识寡,劣于保身)……但就是喜欢嵇康这样长的又帅又才华横溢,真性情的人。嵇康将刑东市,居然会有太学生三千人集会游行不仅要求赦其无罪更要请以为师,在专制横行,毫无民主,人人自危的时代,常想要有多大的人格魅力才能让人如此倾倒,奋不顾身。也感觉无论何时学生真是最真挚热烈可爱的群体,就连不吐槽毋宁死的话痨小老头伍迪艾伦也忍不住在电影里难得肯定的称赞说:大学里的观众就是棒,你说的梗他们全都懂!
2.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古斯塔夫.施瓦布(德)
不像中国的神话零零散散、只鳞片甲,希腊神话有完整的系统,又多彩多姿,形象丰满。所读起来更有意思。很早以前粗略看过好像是郑振铎翻译整理的,感觉这个版本描述的更加具有文学性,文字华美,盎然生趣,反倒是完整故事情节不太注重这倒是个缺点。
希腊神话有的故事真的很迷人,读起来让人心驰神往。塞壬女妖拥有天籁般的歌喉,但确是致命的魔音,女妖的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而使航船触礁沉没,从未有人活着离开过塞壬岛。奥德修斯路过却十分渴望亲耳听听塞壬女妖传说中的天籁之音,于是他让水手把自己的手脚捆住,用铁索将自己绑在桅杆上冒着生命危险聆听塞壬的歌声,成为了听过塞壬歌声还能活下来的第一人。这样的勇气和浪漫精神很令人感动。
还有比较逗的类型的,酒神要满足米达斯国王的一个愿望,这二货国王不假思索的说让我把我所碰到的东西都变成金子吧。结果下场不用说很悲剧,他后悔莫及。不过还好酒神亲切友好的解除了他的魔法。我就想这国王真是好没脑筋,好可惜,一秒之内我都能幻想出比这更好的主意,不过也比较公平的是并没有人会给我实现………这国王还有更逗的事情,潘神和阿波罗比赛音乐,阿波罗可是个输不起的家伙,有曾经靠耍赖赢过势均力敌对手的先例,而且因嫉妒残酷的惩罚过对手。胜之不武还打击报复。潘神先演奏的是抒情小曲型的音乐,估计偏民歌吧,阿波罗开始演奏,我猜可能是那种阳春白雪型的古典音乐。但是阿波罗一曲还未奏完,一众人就裁决阿波罗胜(感觉比赛的公平性绝对很值得质疑,“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怎么就比不上”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了,境界有大小,但不分高下嘛,王国维如是说过),这个时候米达斯就不服气了,他大声指责裁决不公,说胜利者应该是潘。真是个耿直boy二货脸。可爱到不行,且不说结果是否公正,这货不站队官二代高富帅,如此耿直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是憨厚豪爽的不行。然而结果依旧很悲剧,阿波罗悄悄走到他跟前,双手揪住他的耳朵一提,给了他一对驴耳朵………这估计还算好的,阿波罗估计因为是赢家心情好,要不然这耿直的米达斯估计要被剥皮抽筋了……
3. 1984 乔治.奥威尔(英)
这个其实真不用推荐了,鼎鼎有名的,但我也只能推荐这些,村上春树应该超级喜欢,用来命名了小说1Q84,而且他的小说的主题很多都有1984的影子。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老大哥在看着你!我觉得这个国家的人看这书是不是都会有好惊悚的感觉,反正我看这本书真是有脊背发凉的感觉,所以不是找借口,看到一半不敢看下去了。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倒是看完了,现在大家都说极权的1984预言可能不会成真,被我们所热爱的毁灭的美丽新世界预言倒很可能成真,现在更像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4.当我们在谈论爱情的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雷蒙德.卡佛(美)小二译的比较好
村上的崇拜对象,村上写作的中下层人士的挣扎和痛苦及简洁明快的对话受卡佛影响很深。村长还自己动手把卡佛的作品翻译成日文。还模仿这个篇小说的名字写了随笔《当我在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致敬。卡佛的小说是极简主义式的,故意省略跳脱主要情节,截取零碎的片段,给出似是而非的多种不确定的可能,像推理小说一样,但读起来很怪异又让人难以释怀。而且风格都很丧,各种各样的loser粉墨登场。尤其喜欢痴迷于表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不可能。这点尤其让我着迷,因为我有轻度的社交恐惧症。《还有一件事》结尾的主人公说:“我只想再说一件事”,但是他想不起来是什么事了。《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里女主人公最后结尾是:她不停地说着。她告诉所有人。这件事里面其实有着更多的东西,她想把它们说出来。过了一会,她放弃了。村长受其影响在《且听风吟》里讲:直言不讳是件极为困难的事,甚至越是想直言不讳,直率的语言越是遁入黑暗的深处。让我不禁相信,沟通就是这样的吧。
5.走出非洲 卡伦.布里克森(丹麦)
因为电影的缘故很想读这本小说(村长实际上也推荐过),高中时看的电影,第一次被一部好电影震撼的感觉,印象十分深刻,罗伯特雷德福饰演的丹尼斯十分倜傥风流、落拓不羁非常迷人。后来觉得更喜欢配角柏克莱,很够朋友,对朋友宽容讲意气,他能够像兄长一样时常包容理解丹尼斯的放荡不羁,玩世不恭,但有人对卡伦出言不逊,他又二话不说就是一拳打过去。是至性至情之人,但自己却总把深沉的感情永远藏在心里,跨越种族隔离爱上了一个黑人姑娘,丹尼斯后来问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他说:我觉得我们交情不够深(两人实际是挚友)。每次想到这里都唏嘘不已,这个男人的心是有多纯洁多寂寞又有多坚强多脆弱。跑偏了,书更有味道,适合空闲时一个人随手翻开慢慢的读,有评论说:这是卡伦.布里克森写给非洲人民的“一份情书”,十分赞同。这段从网上直接复制过来:如果我会唱非洲的歌,我想唱那长颈鹿,以及洒在它背上的新月;那么,非洲会唱我的歌吗?唱那田中犁铧,以及咖啡农淌汗的脸庞;那么,非洲会唱我的歌吗?孩子们会发明一个以我名字命名的游戏吗?圆月会在我旅途的砾石上投下酷似我的影子吗?还有,恩戈山上的苍鹰会眺望,寻觅我的踪影吗?我觉得王国维所说的其言情也沁人心脾,其写景也豁人耳目,说的大概就是这样。
6.黄金年代,似水流年,三十而立,沉默的大多数
感觉王小波真是一个犀利到无法形容的天才式的人,除了中国的“乔伊斯、卡夫卡”“中国杂文第二人”这些标签,他学过化学,学过数学,还会捣鼓计算机C++俨然一个码农IT男,还学过经济学,所以感觉他能从经济学,理科男,IT男的各种思维角度去看待审视文学。所以他说论语是孔子经常一本正经地讲些大实话,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很亲切。我也会看论语,十分惊叹同意他这种人性的理解,论语里很喜欢子路和子贡这两个弟子的性格。他的小说觉得这三篇是最幽默机智,行云流水又荒诞不经但十分韵味无穷的作品。其中其实是有很多性描写(似乎都有人认为是小黄书……),但感觉在读的时候完全并不会因为这个分散注意力,感觉是完全很自然水到渠成的描述而已,代表着王二在黑暗的年代一种无奈甚至悲壮的反抗。你说“《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本书如小孩呓语一般的书信(情话)集,让我们得以见到王小波的一颗赤子之心”。我不能再赞同这样说的,王小波外形虽然一点不帅,但真是是一个既浪漫又专情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人,好喜欢他。
7.浮生六记 ——沈复
在这个感情的分量极轻,物质的分量极重的时代,还是要偶尔看一下至纯至性的书——
吕若婷(我还查了百度,是吕若婷说的,不能再赞同)
至纯至性的无论是书还是电影都很喜欢。浮生六记里陈芸和沈复应该是这种,老鹰乐队的歌唱When we're hungry,love will keep us alive。对,从浮生六记看十分肯定她们就是有情饮水饱的一对。试想陈芸随沈复颠沛流离应不好,但想她肯定像柔奴一样回答“此心安处,即是吾乡”吧。记得初中时在上课有学过节选自浮生六记里的《童趣》,当时感觉这人真是够调皮真会玩,老师上课时忽然说了一句“沈复文章虽然写的很有趣,但是终归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啊(后来知道了原诗,才了解这个理解大家一般都跑偏了)”当年我们那个年代我们可天真单纯了,真是不知早恋(起码我不知道),当时一点不理解老师说这句说什么个意思,感觉好奇怪,但老师这句话居然蜜汁深刻的牢牢印在脑子里了。以至于多年以后终于读了浮生六记,感觉才算明白老师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沈复感觉虽然算是富二代,但不讨父亲欢心,自己又不努力,陈芸跟着他物质生活上可以说是穷困潦倒、艰难困苦、惨淡经营,但芸娘不落世俗,毫无怨言,夫妻两人依然举案齐眉相爱甚笃就更加令人敬佩。值得钦佩的是陈芸,林语堂曾说过“芸娘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绝对实至名归,芸娘肯定属于至情至性,为爱情奋不顾身的人。沈复这个人,则一点谈不上敬佩,沈复是有些才华的,但这个人自命清高,自鸣得意而沾沾自喜,看浮生六记,一种强烈的认同沈复简直配不上他的妻子。虽然沈对芸算是体贴温柔的了,但是他本可以更积极发奋,进取入世,让芸和自己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结果他却自私的只顺从自己的破个性做个酸腐文人,不知道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银时说“国家,天空,你要的话拿去好了,光是保护眼前的人我已经都忙不过来了“,这才是应该有的态度,没让沈复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保护眼前的人你都不去做?算什么鬼。所以浮生六记六篇中,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是最动人文字,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芸的灵气,沈复只要记述,情之所至,自然流为至文了。浪游记快就一般了,散佚的中山记历、养生记道,看篇名就活该散佚,就是不散佚,谁会去看它反正我是绝对懒得看。
看到过段子通过#TFBOYS# 和#小虎队# 的歌词,我才发现世界真的变了,小虎队唱:想带你一起看大海说声我爱你,给你最亮的星星说声我想你,听听大海的誓言,看看执着的蓝天,让我们自由自在的恋爱。TFBOYS唱:给你买最大的房子,最酷的汽车,走遍世界每个角落。对TFBOYS无感,不过认同TFBOYS的歌词。内心深处是固执的坚信并向往美好如童话般的感情是存在的,但并不认同女孩子要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如果有男生只想带你去看星辰大海,那我只想把这样的男人都一脚踢到阴沟里自己去仰望星辰吧,如果下雨了你不能给她撑伞,只会关照她不要淋湿有个什么卵用。
下面摘抄一段我喜欢的美剧的台词片段(从剧本直接复制的,倒是很想学好英语,倒不是多有上进心,只是感觉要是能像你们一样不看字幕看剧感受会很棒)。
Jessica :The truth is that, it was easier for you to be alone.
Reese:That's one of the things you learn over there.In the end, we're all alone.And no one's coming to save you.Be happy with Peter.
Jessica :You don't believe that.Not really.You wanna be brave?Take a risk.Tell me to wait for you and...Say those words and I will.It would take real courage, wouldn't it?
Reese:Wait for me.……Please.
才发现只看台词好圆满,实际上男主是等女主转身离开,看着女主远去的背影,默默的说 “等我”然后顿了好久泪目自语“求你了”。当时看的好气啊(虽然我一般很欣赏这种近乎愚蠢的自我牺牲的行为,但这个情况不一样啊),心想妹子都这么说了,Mr Reese你为什么就不能直接说“等我,求你了”!!后来想了很久才略微释然,Reese可能觉得自己是行走于黑暗中的刺客,Peter多金帅气工作稳定看起来又很在乎Jessica,她值得拥有Be happy with Peter的生活吧。不过对比内心更希望接受东邪西毒里的结尾,张国荣扮演的西毒看着洪七最终带着奋不顾身的妻子一起闯荡,说道:我终于明白这个女人为什么会喜欢洪七,可能因为他够简单。看着他们走的时候,我的心在嫉妒。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机会。不知为什么,我却放弃了。我会脑洞大开的想,如果Reese看过东邪西毒这部电影,他是不是会心生悔恨:看着他们走的时候,我的心在嫉妒。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机会。不知为什么,我却放弃了。
8.人类简史记——尤瓦尔.赫拉利
你有说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应该是准备要看吧。我最近刚看完人类简史,因为我周围很多人传阅着看这本书,我也一点不排斥凑这样的热闹。是那种一口气就想读完的书,感觉文笔妙趣横生很多篇章都感觉挺耳目一新,眼睛一亮的感觉(也有很不能接受同意的地方,甚至会有让我想有找作者约架的冲动,因为很可能讲不过他要动手的)。TFBOYS唱的:给你买最大的房子,最酷的汽车,走遍世界每个角落。就比较符合书中提到的“浪漫的消费主义神话”,作者说“浪漫主义告诉我们,为了发挥潜力,就必须尽量积累不同的经验。必须体会不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关系,品尝不同的美食,还必须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而其中最好的一种办法就是摆脱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远离熟悉的环境,前往遥远的国度,好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气息美食和规范。”这就是走遍“走遍世界每个角落”;“消费主义告诉我们,相要快乐,就该去买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服务”大概是“给你买最大的房子,最酷的汽车”。浪漫主义和消费主义结合感觉挺好的,不过作者在更高的角度上说这只是想象构建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所以作者的观点是高屋建瓴式的(或者试图从)洞察全局,总之很有趣。
9.史记
每一部历史书都或多或少的一半在讲故事一半在讲历史,太史公好奇闻奇事,感觉可以说是写历史里的人里最会讲(编)故事的人。史记里的列传世家本纪大致都有看过,司马迁写的感情色彩很浓,所以有些篇章才会让人击节称赞,非常佩服,有些篇章自己就极容易代入现代的观点想和他争论,但有些即使在当时也感觉他写的太不公平,非常让人义愤填膺,忍不住会做笔记和他争论,甚至恨不得把他从书里约出来好好说个明白辩个清楚才痛快。看伍子胥列传时,吴兵入郢,伍子胥掘平王墓,鞭尸三百。申包胥使人责备伍子胥你这样报仇也太过分了,有违天道了吧。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听到伍员这么说,感动到流泪。觉得伍员肯定是觉得对别人有什么好解释的,什么是天道,你可以告诉我?!如果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话,为什么我父兄无辜惨遭屠戮,大哥当年自投罗网时说知道自己救不了父亲,恨求生不往而后不能报仇雪耻终为天下笑。大仇得报的机会有多渺茫,我自己哪能能不知道,一己之力如何与一个强大的国家抗衡,活着背负这样的压力有时倒真不如一死博个忠义的好名声,谁能想象他付出了多少,最终忍辱负重做到了。鞭尸三百又说出这样的话,感觉他大仇得报之后并没有狂喜,只是一种痛苦又绝望的宣泄与释放,失去了的,毕竟再也无法拿回来了。写武将乐毅的时候战争描写的倒很不到位,但全篇反而重点不惜笔墨全篇引用了《燕惠王书》,乐毅说: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真是谦谦君子,回复不卑不亢、温文有礼,辩驳又含蓄而有力量。写韩信坐法当斩时,韩信倒不怕死,只是恨身受辱,志未申,长叹: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这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自信让人敬佩不已。萧何的评价: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正面评价肯定了韩信并非自吹自擂的人。这手笔真是精准犀利到不行。写刘邦讨伐英布时问,双方对阵,刘邦对英布喊话“何苦而反?“,其实就是刘邦阵营的自己人都知道刘邦这话简直就是胡扯,你杀了韩信,杀了彭越,英布他们三人同功一体。不反等着被你杀啊……困兽犹斗,何况英布这样的豪杰。但英布也是犀利又搞笑的,按理说应该控诉刘邦流氓无耻睁眼说瞎话爆粗口吧,但司马迁如实描述英布不按套路出牌,故意气刘邦说:也没啥别的原因,我也想当当皇帝了嘛(“欲为帝而“),连刘邦这样的老流氓都被气的破口大骂。每次想到这里,都笑的不行。这些都对太史公佩服的不要不要的,高山仰止。但司马迁因为私人恩怨各种黑卫青和霍去病,尤其黑卫青实在太过分,又让人很气愤。
魏晋风度,简傲绝俗,洒脱不羁,名士清谈针锋相对,机智隽永,但也感觉名士中其实混进了很多不学无术,虚谈妨务的虚伪的小人。 其实并没有完整的读完过这本书,经常翻开哪里是哪里,常以为魏晋风流在嵇康一人。钟会来访,树下锻铁,旁若无人。本来不交一言,钟会走了不就没事了嘛,但嵇康偏偏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个性,忍不住语出讥讽: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结果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才多识寡,劣于保身)……但就是喜欢嵇康这样长的又帅又才华横溢,真性情的人。嵇康将刑东市,居然会有太学生三千人集会游行不仅要求赦其无罪更要请以为师,在专制横行,毫无民主,人人自危的时代,常想要有多大的人格魅力才能让人如此倾倒,奋不顾身。也感觉无论何时学生真是最真挚热烈可爱的群体,就连不吐槽毋宁死的话痨小老头伍迪艾伦也忍不住在电影里难得肯定的称赞说:大学里的观众就是棒,你说的梗他们全都懂!
2.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古斯塔夫.施瓦布(德)
不像中国的神话零零散散、只鳞片甲,希腊神话有完整的系统,又多彩多姿,形象丰满。所读起来更有意思。很早以前粗略看过好像是郑振铎翻译整理的,感觉这个版本描述的更加具有文学性,文字华美,盎然生趣,反倒是完整故事情节不太注重这倒是个缺点。
希腊神话有的故事真的很迷人,读起来让人心驰神往。塞壬女妖拥有天籁般的歌喉,但确是致命的魔音,女妖的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而使航船触礁沉没,从未有人活着离开过塞壬岛。奥德修斯路过却十分渴望亲耳听听塞壬女妖传说中的天籁之音,于是他让水手把自己的手脚捆住,用铁索将自己绑在桅杆上冒着生命危险聆听塞壬的歌声,成为了听过塞壬歌声还能活下来的第一人。这样的勇气和浪漫精神很令人感动。
还有比较逗的类型的,酒神要满足米达斯国王的一个愿望,这二货国王不假思索的说让我把我所碰到的东西都变成金子吧。结果下场不用说很悲剧,他后悔莫及。不过还好酒神亲切友好的解除了他的魔法。我就想这国王真是好没脑筋,好可惜,一秒之内我都能幻想出比这更好的主意,不过也比较公平的是并没有人会给我实现………这国王还有更逗的事情,潘神和阿波罗比赛音乐,阿波罗可是个输不起的家伙,有曾经靠耍赖赢过势均力敌对手的先例,而且因嫉妒残酷的惩罚过对手。胜之不武还打击报复。潘神先演奏的是抒情小曲型的音乐,估计偏民歌吧,阿波罗开始演奏,我猜可能是那种阳春白雪型的古典音乐。但是阿波罗一曲还未奏完,一众人就裁决阿波罗胜(感觉比赛的公平性绝对很值得质疑,“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怎么就比不上”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了,境界有大小,但不分高下嘛,王国维如是说过),这个时候米达斯就不服气了,他大声指责裁决不公,说胜利者应该是潘。真是个耿直boy二货脸。可爱到不行,且不说结果是否公正,这货不站队官二代高富帅,如此耿直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是憨厚豪爽的不行。然而结果依旧很悲剧,阿波罗悄悄走到他跟前,双手揪住他的耳朵一提,给了他一对驴耳朵………这估计还算好的,阿波罗估计因为是赢家心情好,要不然这耿直的米达斯估计要被剥皮抽筋了……
3. 1984 乔治.奥威尔(英)
这个其实真不用推荐了,鼎鼎有名的,但我也只能推荐这些,村上春树应该超级喜欢,用来命名了小说1Q84,而且他的小说的主题很多都有1984的影子。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老大哥在看着你!我觉得这个国家的人看这书是不是都会有好惊悚的感觉,反正我看这本书真是有脊背发凉的感觉,所以不是找借口,看到一半不敢看下去了。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倒是看完了,现在大家都说极权的1984预言可能不会成真,被我们所热爱的毁灭的美丽新世界预言倒很可能成真,现在更像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4.当我们在谈论爱情的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雷蒙德.卡佛(美)小二译的比较好
村上的崇拜对象,村上写作的中下层人士的挣扎和痛苦及简洁明快的对话受卡佛影响很深。村长还自己动手把卡佛的作品翻译成日文。还模仿这个篇小说的名字写了随笔《当我在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致敬。卡佛的小说是极简主义式的,故意省略跳脱主要情节,截取零碎的片段,给出似是而非的多种不确定的可能,像推理小说一样,但读起来很怪异又让人难以释怀。而且风格都很丧,各种各样的loser粉墨登场。尤其喜欢痴迷于表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不可能。这点尤其让我着迷,因为我有轻度的社交恐惧症。《还有一件事》结尾的主人公说:“我只想再说一件事”,但是他想不起来是什么事了。《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里女主人公最后结尾是:她不停地说着。她告诉所有人。这件事里面其实有着更多的东西,她想把它们说出来。过了一会,她放弃了。村长受其影响在《且听风吟》里讲:直言不讳是件极为困难的事,甚至越是想直言不讳,直率的语言越是遁入黑暗的深处。让我不禁相信,沟通就是这样的吧。
5.走出非洲 卡伦.布里克森(丹麦)
因为电影的缘故很想读这本小说(村长实际上也推荐过),高中时看的电影,第一次被一部好电影震撼的感觉,印象十分深刻,罗伯特雷德福饰演的丹尼斯十分倜傥风流、落拓不羁非常迷人。后来觉得更喜欢配角柏克莱,很够朋友,对朋友宽容讲意气,他能够像兄长一样时常包容理解丹尼斯的放荡不羁,玩世不恭,但有人对卡伦出言不逊,他又二话不说就是一拳打过去。是至性至情之人,但自己却总把深沉的感情永远藏在心里,跨越种族隔离爱上了一个黑人姑娘,丹尼斯后来问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他说:我觉得我们交情不够深(两人实际是挚友)。每次想到这里都唏嘘不已,这个男人的心是有多纯洁多寂寞又有多坚强多脆弱。跑偏了,书更有味道,适合空闲时一个人随手翻开慢慢的读,有评论说:这是卡伦.布里克森写给非洲人民的“一份情书”,十分赞同。这段从网上直接复制过来:如果我会唱非洲的歌,我想唱那长颈鹿,以及洒在它背上的新月;那么,非洲会唱我的歌吗?唱那田中犁铧,以及咖啡农淌汗的脸庞;那么,非洲会唱我的歌吗?孩子们会发明一个以我名字命名的游戏吗?圆月会在我旅途的砾石上投下酷似我的影子吗?还有,恩戈山上的苍鹰会眺望,寻觅我的踪影吗?我觉得王国维所说的其言情也沁人心脾,其写景也豁人耳目,说的大概就是这样。
6.黄金年代,似水流年,三十而立,沉默的大多数
感觉王小波真是一个犀利到无法形容的天才式的人,除了中国的“乔伊斯、卡夫卡”“中国杂文第二人”这些标签,他学过化学,学过数学,还会捣鼓计算机C++俨然一个码农IT男,还学过经济学,所以感觉他能从经济学,理科男,IT男的各种思维角度去看待审视文学。所以他说论语是孔子经常一本正经地讲些大实话,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很亲切。我也会看论语,十分惊叹同意他这种人性的理解,论语里很喜欢子路和子贡这两个弟子的性格。他的小说觉得这三篇是最幽默机智,行云流水又荒诞不经但十分韵味无穷的作品。其中其实是有很多性描写(似乎都有人认为是小黄书……),但感觉在读的时候完全并不会因为这个分散注意力,感觉是完全很自然水到渠成的描述而已,代表着王二在黑暗的年代一种无奈甚至悲壮的反抗。你说“《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本书如小孩呓语一般的书信(情话)集,让我们得以见到王小波的一颗赤子之心”。我不能再赞同这样说的,王小波外形虽然一点不帅,但真是是一个既浪漫又专情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人,好喜欢他。
7.浮生六记 ——沈复
在这个感情的分量极轻,物质的分量极重的时代,还是要偶尔看一下至纯至性的书——
吕若婷(我还查了百度,是吕若婷说的,不能再赞同)
至纯至性的无论是书还是电影都很喜欢。浮生六记里陈芸和沈复应该是这种,老鹰乐队的歌唱When we're hungry,love will keep us alive。对,从浮生六记看十分肯定她们就是有情饮水饱的一对。试想陈芸随沈复颠沛流离应不好,但想她肯定像柔奴一样回答“此心安处,即是吾乡”吧。记得初中时在上课有学过节选自浮生六记里的《童趣》,当时感觉这人真是够调皮真会玩,老师上课时忽然说了一句“沈复文章虽然写的很有趣,但是终归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啊(后来知道了原诗,才了解这个理解大家一般都跑偏了)”当年我们那个年代我们可天真单纯了,真是不知早恋(起码我不知道),当时一点不理解老师说这句说什么个意思,感觉好奇怪,但老师这句话居然蜜汁深刻的牢牢印在脑子里了。以至于多年以后终于读了浮生六记,感觉才算明白老师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沈复感觉虽然算是富二代,但不讨父亲欢心,自己又不努力,陈芸跟着他物质生活上可以说是穷困潦倒、艰难困苦、惨淡经营,但芸娘不落世俗,毫无怨言,夫妻两人依然举案齐眉相爱甚笃就更加令人敬佩。值得钦佩的是陈芸,林语堂曾说过“芸娘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绝对实至名归,芸娘肯定属于至情至性,为爱情奋不顾身的人。沈复这个人,则一点谈不上敬佩,沈复是有些才华的,但这个人自命清高,自鸣得意而沾沾自喜,看浮生六记,一种强烈的认同沈复简直配不上他的妻子。虽然沈对芸算是体贴温柔的了,但是他本可以更积极发奋,进取入世,让芸和自己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结果他却自私的只顺从自己的破个性做个酸腐文人,不知道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银时说“国家,天空,你要的话拿去好了,光是保护眼前的人我已经都忙不过来了“,这才是应该有的态度,没让沈复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保护眼前的人你都不去做?算什么鬼。所以浮生六记六篇中,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是最动人文字,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芸的灵气,沈复只要记述,情之所至,自然流为至文了。浪游记快就一般了,散佚的中山记历、养生记道,看篇名就活该散佚,就是不散佚,谁会去看它反正我是绝对懒得看。
看到过段子通过#TFBOYS# 和#小虎队# 的歌词,我才发现世界真的变了,小虎队唱:想带你一起看大海说声我爱你,给你最亮的星星说声我想你,听听大海的誓言,看看执着的蓝天,让我们自由自在的恋爱。TFBOYS唱:给你买最大的房子,最酷的汽车,走遍世界每个角落。对TFBOYS无感,不过认同TFBOYS的歌词。内心深处是固执的坚信并向往美好如童话般的感情是存在的,但并不认同女孩子要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如果有男生只想带你去看星辰大海,那我只想把这样的男人都一脚踢到阴沟里自己去仰望星辰吧,如果下雨了你不能给她撑伞,只会关照她不要淋湿有个什么卵用。
下面摘抄一段我喜欢的美剧的台词片段(从剧本直接复制的,倒是很想学好英语,倒不是多有上进心,只是感觉要是能像你们一样不看字幕看剧感受会很棒)。
Jessica :The truth is that, it was easier for you to be alone.
Reese:That's one of the things you learn over there.In the end, we're all alone.And no one's coming to save you.Be happy with Peter.
Jessica :You don't believe that.Not really.You wanna be brave?Take a risk.Tell me to wait for you and...Say those words and I will.It would take real courage, wouldn't it?
Reese:Wait for me.……Please.
才发现只看台词好圆满,实际上男主是等女主转身离开,看着女主远去的背影,默默的说 “等我”然后顿了好久泪目自语“求你了”。当时看的好气啊(虽然我一般很欣赏这种近乎愚蠢的自我牺牲的行为,但这个情况不一样啊),心想妹子都这么说了,Mr Reese你为什么就不能直接说“等我,求你了”!!后来想了很久才略微释然,Reese可能觉得自己是行走于黑暗中的刺客,Peter多金帅气工作稳定看起来又很在乎Jessica,她值得拥有Be happy with Peter的生活吧。不过对比内心更希望接受东邪西毒里的结尾,张国荣扮演的西毒看着洪七最终带着奋不顾身的妻子一起闯荡,说道:我终于明白这个女人为什么会喜欢洪七,可能因为他够简单。看着他们走的时候,我的心在嫉妒。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机会。不知为什么,我却放弃了。我会脑洞大开的想,如果Reese看过东邪西毒这部电影,他是不是会心生悔恨:看着他们走的时候,我的心在嫉妒。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机会。不知为什么,我却放弃了。
8.人类简史记——尤瓦尔.赫拉利
你有说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应该是准备要看吧。我最近刚看完人类简史,因为我周围很多人传阅着看这本书,我也一点不排斥凑这样的热闹。是那种一口气就想读完的书,感觉文笔妙趣横生很多篇章都感觉挺耳目一新,眼睛一亮的感觉(也有很不能接受同意的地方,甚至会有让我想有找作者约架的冲动,因为很可能讲不过他要动手的)。TFBOYS唱的:给你买最大的房子,最酷的汽车,走遍世界每个角落。就比较符合书中提到的“浪漫的消费主义神话”,作者说“浪漫主义告诉我们,为了发挥潜力,就必须尽量积累不同的经验。必须体会不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关系,品尝不同的美食,还必须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而其中最好的一种办法就是摆脱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远离熟悉的环境,前往遥远的国度,好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气息美食和规范。”这就是走遍“走遍世界每个角落”;“消费主义告诉我们,相要快乐,就该去买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服务”大概是“给你买最大的房子,最酷的汽车”。浪漫主义和消费主义结合感觉挺好的,不过作者在更高的角度上说这只是想象构建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所以作者的观点是高屋建瓴式的(或者试图从)洞察全局,总之很有趣。
9.史记
每一部历史书都或多或少的一半在讲故事一半在讲历史,太史公好奇闻奇事,感觉可以说是写历史里的人里最会讲(编)故事的人。史记里的列传世家本纪大致都有看过,司马迁写的感情色彩很浓,所以有些篇章才会让人击节称赞,非常佩服,有些篇章自己就极容易代入现代的观点想和他争论,但有些即使在当时也感觉他写的太不公平,非常让人义愤填膺,忍不住会做笔记和他争论,甚至恨不得把他从书里约出来好好说个明白辩个清楚才痛快。看伍子胥列传时,吴兵入郢,伍子胥掘平王墓,鞭尸三百。申包胥使人责备伍子胥你这样报仇也太过分了,有违天道了吧。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听到伍员这么说,感动到流泪。觉得伍员肯定是觉得对别人有什么好解释的,什么是天道,你可以告诉我?!如果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话,为什么我父兄无辜惨遭屠戮,大哥当年自投罗网时说知道自己救不了父亲,恨求生不往而后不能报仇雪耻终为天下笑。大仇得报的机会有多渺茫,我自己哪能能不知道,一己之力如何与一个强大的国家抗衡,活着背负这样的压力有时倒真不如一死博个忠义的好名声,谁能想象他付出了多少,最终忍辱负重做到了。鞭尸三百又说出这样的话,感觉他大仇得报之后并没有狂喜,只是一种痛苦又绝望的宣泄与释放,失去了的,毕竟再也无法拿回来了。写武将乐毅的时候战争描写的倒很不到位,但全篇反而重点不惜笔墨全篇引用了《燕惠王书》,乐毅说: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真是谦谦君子,回复不卑不亢、温文有礼,辩驳又含蓄而有力量。写韩信坐法当斩时,韩信倒不怕死,只是恨身受辱,志未申,长叹: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这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自信让人敬佩不已。萧何的评价: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正面评价肯定了韩信并非自吹自擂的人。这手笔真是精准犀利到不行。写刘邦讨伐英布时问,双方对阵,刘邦对英布喊话“何苦而反?“,其实就是刘邦阵营的自己人都知道刘邦这话简直就是胡扯,你杀了韩信,杀了彭越,英布他们三人同功一体。不反等着被你杀啊……困兽犹斗,何况英布这样的豪杰。但英布也是犀利又搞笑的,按理说应该控诉刘邦流氓无耻睁眼说瞎话爆粗口吧,但司马迁如实描述英布不按套路出牌,故意气刘邦说:也没啥别的原因,我也想当当皇帝了嘛(“欲为帝而“),连刘邦这样的老流氓都被气的破口大骂。每次想到这里,都笑的不行。这些都对太史公佩服的不要不要的,高山仰止。但司马迁因为私人恩怨各种黑卫青和霍去病,尤其黑卫青实在太过分,又让人很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