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分析——中国人民大学考研难度分析
院校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创办的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1958年,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此前,创办于1924年的燕京大学新闻系于1952年并入北大新闻专业,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新闻系集人大、燕京和北大三所大学新闻教育力量于一体,开始了新中国新闻教育的历程。1988年,新闻系改名为新闻学院。学院现有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和广播电视学四个硕士点,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和广播电视学四个博士点,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师资雄厚,截至2012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892人,其中教授565人,副教授682人。学校拥有17名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其中,黄达担任委员会顾问,罗国杰担任委员会副主任),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2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1人担任副主任委员;8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先后有43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25位专家入选中央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传播学专业:本专业的教学、研究方向是广播电视理论与广电新闻实务。教学兼顾广播电视实践操作与两大媒体传播理论的介绍;理论研究主要关注在该领域发展过程中传播规律的揭示和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实务则贴近广播电视传播实践展开,主要解决两大媒体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出相关可操作性建议。
传媒经济学专业作为新闻与传播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独立进行硕士、博士招生是在2004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传媒经济理论与传媒经济实务。理论研究主要是解决在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理论体系的完善问题,对传媒经济发展提出一些深入的、终极性的思考等;实务则贴近传媒经济实践展开,主要解决传媒经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可操作性建议等。
新闻学专业新闻学专业在硕士和博士阶段设有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实务新闻学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实务新闻学包括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等多个分方向。
传播学专业1998年,新闻学院首批被批准为传播学硕士点和传播学博士点,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新闻学院设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媒介经济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广告研究中心和危机传播管理研究中心,并拥有一批全国著名的学者和导师,为在读研究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与科研条件。主要研究方向有传播理论研究方向、视觉传播研究方向、新媒体研究方向、策略传播研究方向。
专业硕士
人大新传专硕不区分小方向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复试分数线375
参考书
人大新传专硕从2009年开始不设置固定参考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更广阔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悦读几本指定的书就能考上的研究生不是人大需要的和个研究生。建议根据人大以往的参考书目,阅读经典教材,同时注意各类期刊论文阅读,提高专业素养。
2008年参考书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上海交大出版社,2007年版
《当代新闻理论》,郑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陈力丹,上海交大出版社,2007年版
《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喻国明,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推荐阅读
《新闻采访学(第二版)》,蓝鸿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新闻写作精要》,高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考研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包括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第一部分:新闻采访写作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了解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以及分析判断稿件新闻价值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稿件、编写消息。
一、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与素养
1.新闻记者在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分工
2.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3.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
二、新闻采访的性质和任务
1.新闻采访的性质
2.新闻采访的任务
3.新闻采访的特点
三、新闻线索
1.新闻线索的意义
2.新闻线索的特点
3.新闻线索的来源及其类型
四、新闻选题与新闻敏感
1.新闻选题的意义
2.新闻选题标准
3.记者的新闻敏感
五、新闻采访方法
1.新闻采访的准备
2.采访的主要方法
3.采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新闻文体与消息写作
1.主要新闻文体的类型和特征
2.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要求
3.消息的新闻要素及其写作方法
第二部分:新闻编辑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编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新闻媒体的定位、新闻编辑的基本职责、选择修改稿件的基本方法、标题制作的要求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修改新闻稿件、评析报纸版面。
一、新闻编辑的工作任务和基本素养
1.新闻编辑工作的任务和特点
2.新闻编辑的基本素养3.新闻编辑的能力结构
二、新闻媒介的定位与编辑方针
1.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
2.影响媒介定位的主要因素
3.编辑方针的主要内容
三、新闻报道策划与组织
1.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新闻选题决策
3.新闻报道方案设计
四、新闻稿件的选择与修改
1.新闻稿件选择的必要性
2.新闻稿件选择的主要标准
3.修改新闻稿件的标准
4.改稿的主要方法
五、新闻标题
1.新闻标题的特点与功能
2.新闻标题的主要类型
3.新闻标题的结构
4.标题制作的要求与方法
六、报纸版面
1.版面的基本知识
2.版面语言的基本含义及应用分析
3.版面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4.稿件配置与版面设计
第三部分:新闻评论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评论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了解新闻评论运作的基本流程,熟悉不同媒介、不同体裁新闻评论的概念、特点及写作要求,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评论作品。
一、新闻评论基本概论
1.新闻评论及其基本特征
2.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
3.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
二、新闻评论的选题
1.新闻评论选题的思维特点
2.影响评论选题的因素
3.选题的类型
三、新闻评论的要素
1.观点与论点
2.论据
3.论证与分析
4.新闻评论中的事实
四、新闻评论的结构
1.结构对于评论写作和阅读的意义
2.评论论证结构的基本类型
3.评论的开头与结尾
4.新闻评论的标题
五、新闻评论的语言
1.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2.新闻评论语言的运用
3.新闻评论语言的风格
六、各类媒介上的新闻评论
1.报纸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2.广播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3.电视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4.网络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初试时间180分钟,闭卷、笔试。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包括新闻传媒的发展历史、新闻学基础理论、基本的传播学理论和传媒经济学基础理论四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传媒的发展历史
要求考生了解人类经历的几种传播形态;世界范围内现代新闻传媒诞生和发展的大体历史;英国、美国的新闻传媒大体的发展历史,以及对世界同行业发展的影响;19世纪至今中国现代新闻传媒的大体发展历史。
一、信息传播和新闻传媒的历史沿革
改革开放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传媒体系(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体系/中央广播事业局管辖的人民广播电台体系,以及影响很小的以北京电视台为代表的电视台体系/全国新闻总汇——新华社)改革开放后传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发展
第二部分:新闻学基础理论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学的一些基本理念,认识传媒的基本职能,以及拥有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法治的意识。
1.新闻与宣传的异同
2.新闻价值
3.新闻真实
4.作为职业理念的和作为操作方法的新闻客观性原则
5.传媒的社会功能(守望与预警/社会协调/传承与教化/娱乐)
6.各种传媒的传播特征(报纸/广播/电视/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7.舆论以及舆论导向
8.传媒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9.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第三部分:简单的传播学理论
要求考生知悉基本的传播学理念,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技术论学派等,知晓基本的情况。
1.传播(Communication)的含义与类型
2.五W线性传播模式/传播的循环互动模式/信息寻求模式
3.传媒新闻传播中的控制(把关)
4.传媒与受众研究(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
5.传媒的传播效果研究(议程设置论/沉默螺旋理论/培养理论)
6.传媒形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麦克卢汉等)
7.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8.传播学批判学派
9.公众的媒介素养
第四部分:传媒经济学基础理论
要求考生熟悉传媒经济学领域内的关键术语、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并懂得利用传媒经济领域内的基本理论解释传媒经济现象。
1.媒介经济学要解决的一般问题和特殊问题
2.媒介产业的特征与本质
3.影响消费者受众媒介选择的因素
4.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在传媒产业中的应用
5.不同赢利模式中广告对传媒经济的作用
6.SCP分析框架在传媒产业中的应用
7.传媒行业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8.传媒产业中的政府规制
9.传媒产业内的投融资
初试时间180分钟,闭卷、笔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创办的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1958年,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此前,创办于1924年的燕京大学新闻系于1952年并入北大新闻专业,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新闻系集人大、燕京和北大三所大学新闻教育力量于一体,开始了新中国新闻教育的历程。1988年,新闻系改名为新闻学院。学院现有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和广播电视学四个硕士点,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和广播电视学四个博士点,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师资雄厚,截至2012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892人,其中教授565人,副教授682人。学校拥有17名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其中,黄达担任委员会顾问,罗国杰担任委员会副主任),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2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1人担任副主任委员;8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先后有43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25位专家入选中央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传播学专业:本专业的教学、研究方向是广播电视理论与广电新闻实务。教学兼顾广播电视实践操作与两大媒体传播理论的介绍;理论研究主要关注在该领域发展过程中传播规律的揭示和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实务则贴近广播电视传播实践展开,主要解决两大媒体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出相关可操作性建议。
传媒经济学专业作为新闻与传播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独立进行硕士、博士招生是在2004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传媒经济理论与传媒经济实务。理论研究主要是解决在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理论体系的完善问题,对传媒经济发展提出一些深入的、终极性的思考等;实务则贴近传媒经济实践展开,主要解决传媒经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可操作性建议等。
新闻学专业新闻学专业在硕士和博士阶段设有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实务新闻学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实务新闻学包括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等多个分方向。
传播学专业1998年,新闻学院首批被批准为传播学硕士点和传播学博士点,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新闻学院设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媒介经济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广告研究中心和危机传播管理研究中心,并拥有一批全国著名的学者和导师,为在读研究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与科研条件。主要研究方向有传播理论研究方向、视觉传播研究方向、新媒体研究方向、策略传播研究方向。
专业硕士
人大新传专硕不区分小方向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复试分数线375
参考书
人大新传专硕从2009年开始不设置固定参考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更广阔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悦读几本指定的书就能考上的研究生不是人大需要的和个研究生。建议根据人大以往的参考书目,阅读经典教材,同时注意各类期刊论文阅读,提高专业素养。
2008年参考书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上海交大出版社,2007年版
《当代新闻理论》,郑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陈力丹,上海交大出版社,2007年版
《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喻国明,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推荐阅读
《新闻采访学(第二版)》,蓝鸿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新闻写作精要》,高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考研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包括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第一部分:新闻采访写作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了解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以及分析判断稿件新闻价值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稿件、编写消息。
一、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与素养
1.新闻记者在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分工
2.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3.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
二、新闻采访的性质和任务
1.新闻采访的性质
2.新闻采访的任务
3.新闻采访的特点
三、新闻线索
1.新闻线索的意义
2.新闻线索的特点
3.新闻线索的来源及其类型
四、新闻选题与新闻敏感
1.新闻选题的意义
2.新闻选题标准
3.记者的新闻敏感
五、新闻采访方法
1.新闻采访的准备
2.采访的主要方法
3.采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新闻文体与消息写作
1.主要新闻文体的类型和特征
2.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要求
3.消息的新闻要素及其写作方法
第二部分:新闻编辑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编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新闻媒体的定位、新闻编辑的基本职责、选择修改稿件的基本方法、标题制作的要求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修改新闻稿件、评析报纸版面。
一、新闻编辑的工作任务和基本素养
1.新闻编辑工作的任务和特点
2.新闻编辑的基本素养3.新闻编辑的能力结构
二、新闻媒介的定位与编辑方针
1.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
2.影响媒介定位的主要因素
3.编辑方针的主要内容
三、新闻报道策划与组织
1.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新闻选题决策
3.新闻报道方案设计
四、新闻稿件的选择与修改
1.新闻稿件选择的必要性
2.新闻稿件选择的主要标准
3.修改新闻稿件的标准
4.改稿的主要方法
五、新闻标题
1.新闻标题的特点与功能
2.新闻标题的主要类型
3.新闻标题的结构
4.标题制作的要求与方法
六、报纸版面
1.版面的基本知识
2.版面语言的基本含义及应用分析
3.版面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4.稿件配置与版面设计
第三部分:新闻评论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评论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了解新闻评论运作的基本流程,熟悉不同媒介、不同体裁新闻评论的概念、特点及写作要求,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评论作品。
一、新闻评论基本概论
1.新闻评论及其基本特征
2.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
3.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
二、新闻评论的选题
1.新闻评论选题的思维特点
2.影响评论选题的因素
3.选题的类型
三、新闻评论的要素
1.观点与论点
2.论据
3.论证与分析
4.新闻评论中的事实
四、新闻评论的结构
1.结构对于评论写作和阅读的意义
2.评论论证结构的基本类型
3.评论的开头与结尾
4.新闻评论的标题
五、新闻评论的语言
1.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2.新闻评论语言的运用
3.新闻评论语言的风格
六、各类媒介上的新闻评论
1.报纸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2.广播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3.电视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4.网络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初试时间180分钟,闭卷、笔试。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包括新闻传媒的发展历史、新闻学基础理论、基本的传播学理论和传媒经济学基础理论四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传媒的发展历史
要求考生了解人类经历的几种传播形态;世界范围内现代新闻传媒诞生和发展的大体历史;英国、美国的新闻传媒大体的发展历史,以及对世界同行业发展的影响;19世纪至今中国现代新闻传媒的大体发展历史。
一、信息传播和新闻传媒的历史沿革
改革开放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传媒体系(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体系/中央广播事业局管辖的人民广播电台体系,以及影响很小的以北京电视台为代表的电视台体系/全国新闻总汇——新华社)改革开放后传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发展
第二部分:新闻学基础理论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学的一些基本理念,认识传媒的基本职能,以及拥有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法治的意识。
1.新闻与宣传的异同
2.新闻价值
3.新闻真实
4.作为职业理念的和作为操作方法的新闻客观性原则
5.传媒的社会功能(守望与预警/社会协调/传承与教化/娱乐)
6.各种传媒的传播特征(报纸/广播/电视/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7.舆论以及舆论导向
8.传媒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9.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第三部分:简单的传播学理论
要求考生知悉基本的传播学理念,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技术论学派等,知晓基本的情况。
1.传播(Communication)的含义与类型
2.五W线性传播模式/传播的循环互动模式/信息寻求模式
3.传媒新闻传播中的控制(把关)
4.传媒与受众研究(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
5.传媒的传播效果研究(议程设置论/沉默螺旋理论/培养理论)
6.传媒形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麦克卢汉等)
7.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8.传播学批判学派
9.公众的媒介素养
第四部分:传媒经济学基础理论
要求考生熟悉传媒经济学领域内的关键术语、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并懂得利用传媒经济领域内的基本理论解释传媒经济现象。
1.媒介经济学要解决的一般问题和特殊问题
2.媒介产业的特征与本质
3.影响消费者受众媒介选择的因素
4.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在传媒产业中的应用
5.不同赢利模式中广告对传媒经济的作用
6.SCP分析框架在传媒产业中的应用
7.传媒行业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8.传媒产业中的政府规制
9.传媒产业内的投融资
初试时间180分钟,闭卷、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