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北山不死,光影未灭
在珠海这座城市,当我们提起北山时,那自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每一次提起它,我们却总是下意识的把那个“村”字忽略,为什么?当我们走进那片阡陌之地就会发现,那村其实就留在那里,映衬着前街的风雅与新潮,仿佛硬币的两面,相依却不相见。

说起北山村,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其深厚的历史,而北山的历史则起于杨氏一脉。据当地记载,北宋元丰5年(公元1082年),以杨姓氏族为主体的中原地区移民就在此定居。北山村的杨氏大宗祠目前是珠海最大的宗祠,位于北山村东侧,始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规模宏伟,富丽堂皇,为珠海市古建筑艺术的典范。

原来的宗祠由村里杨氏一脉众筹重修后,被开发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日开放供游人参观。即使重修后的宗祠找不回原来的样子,可是身处其中细心听能感受到来自与百年前人们祭奠时一声声祝愿与祈祷、闻到一缕缕香火飘散的清香。

整个村落安静平和,人们重复不变这几百年来的生活方式。上图背后是新建的楼房,前面是古老的建筑,新与旧照应,仿佛成了北山村在新时代发展的缩影。走进村里,新楼与旧物参差不齐,人们拆掉一片片旧瓦,添上一块块新砖,保护与发展似乎是纠缠不清的矛盾,存在于目前中国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继续往村里走,一处西式小洋楼映入眼帘,在粤式古建筑里特别突出耀眼,主人一定是一个有生活趣味的人,能将这样一栋漂亮的白房子藏在村中。
目前的北山正处于一个速变的时期,村前靠近珠海大道的地方已经建立了起了一栋栋千篇一律的商业住房和漂亮的大广场,各种好看的花朵静静地躺在人工花坛中,村里却立着各种新式楼房和老房子。市场中叫卖声仍然不断,一颗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岁月的古树下面一群老人坐在摇椅上闲谈……
光影流转,北山不死,它依然在那,即使旧屋被拆掉,隐藏在北山村人身体里的安和平静早已深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