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人生是一场永不休止的冒险,至死方休。
前几天,我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一句话吸引了我:我的鹦鹉,仿佛是我的宠儿,唯它获准说话。“《鲁滨逊漂流记》!”我脱口而出。可是这样一句普通的话,单独拎出来后却像箴言般有的新的含义,我也不禁想到之前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经历。
第一次读《鲁滨逊漂流记》是在小学三年级。一本小人书,却让我翻了无数次字典。记得读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居住在沿海小城的原因,我总是憧憬着来一场海上冒险。当然在出发之前必须先找到自己的“星期五”,于是我的冒险就一直停留在了这一步。
再一次有机会读这本书是在备考研究生的时候。那段时间,工作无望,研究生又不一定能考上,整个人生都很灰暗,情绪低沉。某天早上,照常去图书馆看书,发现一直看书的架上竟然有本《鲁宾逊漂流记》。早上六点半开始,读完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了。
不同于儿时的那本小人书,现在的这本书很厚,也有了当年不曾出现过的细节。鲁宾逊在我心目中也从当年那个无所畏惧的冒险家,变成了一个普通人,甚至是一个懦弱的人。首先他是因为海难才沦落荒岛的,接下来他做的所有事都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制作陶瓷,驯养山羊,种树……似乎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在教你逃避。这一遍看下来,整个人非但没有了小时候那种冒险的冲动,反而觉得更加脆弱。一本冒险小说,被当时的我看成了一本荒野版本居家避险指南,所有的事情似乎都没有意义。
可是刚刚又回想这本书的时候,又觉得鲁滨逊实在是伟大。鲁滨逊虽然是被动流落荒岛,但他却一直在主动地求生。即使遇到吃人的野人,他也没有放弃生的希望;即使一无所有,他仍然坚信自己可以回到家乡;即使日月如梭,他依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时间。命运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我们自认为拥有的一切,但惟独有一种东西能在毁灭中任然保持生命,那就是信念。
书的内容一直没有变,变的是我们自己,不同的我们赋予了相同的书本不同的意义。人生是一场场永不休止的冒险,至死方休,而其中最伟大的冒险,就是与自己的命运进行抗争。这是我现在的想法,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生阅历的增加,下次再读这本书的时候,肯定还会有不同的感悟。
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写出这么虚伪的文字。包括上一句,和这一句。
----------------------------------------------------------------------------------------------------------------------------------------2020年,工作半年了,公司党支部为了丰富精神生活,让我们写读书笔记。
实在不知道应该写什么,研究生入学到现在,基本上没看过几本书,看过的几本也有那么些“政治不正确”,要不回忆一下《鲁滨逊》吧。
先想想自己有什么想表达的,再联系书里面的内容,建立联系。
《熟悉》是我一直想表达的主题。小时候拥有的物质很少,但是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都如数家珍,我知道钱币上铅笔上每一道咬痕,我给钢笔起过名字,也永远记得教室后面那把新扫帚在阳光里的样子。就像鲁滨逊,他爱护自己初期每一笔来之不易的物资。现在工作了,有了工资,可以买一些自己想要买的东西了,可是常常不知道应该买什么,有时候心血来潮买回来了,也没有了当初那味儿了。物质是一样的,只是我们的生命中多了太多的事,一块新橡皮可以开心一下午的日子不复返了。
我认为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是很少的,为了体验那种绝望中物尽其用的感觉,我常常幻想去流浪。因为实现不了,我经常一个人独自走很远的路,去体验陌生未知,然后在口干舌燥的时候仔细体会一瓶矿泉水。但是这些行为并不管用,他并不能让我重新获得当初的那种感觉。这件事本身没什么,唯一痛苦的是,它打破了我之前的一个信念:不必身体力行出世再入世,闭上眼睛,学习道理,就可以一切ok了。现在看来,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去经历,才可以去获得,否则即使获得也只是短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