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皆苦
人生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形态繁多的痛苦,一个一贯不幸的状况。”叔本华曾说过: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有些人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总以生活中那些看似幸福、快乐的事情来欺骗麻痹自己。请闭上眼睛静静的思考,人的一生中能被铭记的时刻,究竟是金榜题名时的喜悦还是亲人离去,梦想破灭时的心痛?我想,你应该有了答案。 那么痛苦的起源是什么呢?佛教《金刚经》中写到人生七苦:“生老病死,爱憎会,怨别离,留不得。”叔本华也在著作《意志与痛苦》中说“欲求和挣扎是人类的全部本质”。由此可见,痛苦的根源有三,本能的欲望,对死亡的恐惧,不能改变的无奈。 “人生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与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最后两种成分。"人就是这样,在越接近最原始的欲望,接近自己灵魂的时刻,就越感到恐惧。当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会带给你一时的欢愉,然后呢?便是无尽的空虚。你要知道,人便是欲望的实体,奴隶,人之欲无厌。基督徒笃信,人生来便要赎罪,上帝当初将人类发配人间,本就是对人偷吃禁果的处罚。从出生到死亡从精神到肉体被人性的弱点折磨。欲望满足便无聊,反之则痛苦,人生永远陷入痛苦的轮回不能自拔。一切追求挣扎都是源于缺陷,由于对自己现状不满而产生。所以,一天得不到满足编痛苦一天。 对死亡的恐惧也是无法摆脱的。一个人,终其一生而建立起来的最美好,最亲密的关系的亲人爱人最终都会一一从他生命中离去,不可避免。因为人永远生活在一种孤独和惶恐不安之中,真正做到如庄子般鼓盆而歌的人又有几个?更何况鼓盆而歌的真正原因,不就是因其妻终于摆脱了人生的苦难,超然而去了么? 我们都知道尼采,这个以其超人哲学,酒神精神为武器的伟大哲人,自以为找到了救万民于水火的超人,最后不也落得了个抱着驴子大哭疯掉的结局么?而他的悲剧就在于“不能改变的无奈”。他看到了人类光鲜外表下的丑恶的扭曲的灵魂,私欲,贪婪,无知,任性,这些人类固有的劣根性,高呼着“重建一切道德,上帝已死,热望超人的诞生”,可这一切终究是无法改变的,上帝赋予我们灵魂,让我们有了对真善美的向往,同时有赐予我们一副丑,俗,脏的身骨,这本身就是矛盾的。人便是矛盾的综合体,所以我们无法改变,或者说从本质上得到救赎。这难道不是痛苦么?千百年来,人类对至善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歇。灵魂的助产师苏格拉底也好,曾经登上神坛的孔夫子也罢,谁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