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官的说与做
读书太少,记性又不好,对于言官制度什么时候出现完全没有印象,只知道秦代即有谏议大夫和御史丞,相当于谏官和监官,分别监察君主和百官。
随着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没落,宋代赵普之后宰相就失去了坐而论道的地位,到了明代,朱元璋更是借胡维庸案彻底废除宰相制度,而谏官也就理所当然的消失了。
明代监官的地位提升了,风闻奏事成为了日常,于是权力大增。权力是需要制约的,但是监官的权力却没有很好的制衡,最终发展成党争和意气之争。于是到了清代言官式微,但清流还是不绝于史。
个人感觉,言官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但是得有个度。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乏聪明人,能把某件事的不合理处看清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能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的人却不多。所以,有时候解决问题比提出问题更难,也更加重要。当然,如果提出某个问题的不合理是基于个人的意气,那就更是不太应该了。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