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相思一寸灰:写在听了青春版卡农之后
大约公元八百多年的时候,中国古代诗人李商隐借甄妃和贾充的女儿故事写下诸多无题爱情诗中的一首:“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最后一句至今脍炙人口,描尽思念之苦,——尽管很难断定那个灰是头发的灰,还是蜡烛的灰,还是心思的灰。
时间又过了八百年,德国巴洛克时代(可以成为古代吗?也许不行,这个时候已经文艺复兴了)的音乐家帕赫贝尔--帕大爷,创作了《D大调卡农》。史书记载,帕大爷还是巴赫哥哥的老师呢,德高望重可见一斑,但遗留的作品却并不多。而据八卦记载,这首曲子很可能是帕大爷纪念因罹患黑死病死去的妻儿而创作。有了这一层伤痛,每听一遍帕卡农,无不动容。
这首曲子到了近代和现代,也一样名头响当当。曾经因为一部美国世俗电影(《凡夫俗子》)引用了这首曲子,而在美国平民中广为流传。——也不知道什么缘故,也许真的是太动人,太有名,一些无厘头乐评家,若干年后,甚至不怀好意地把帕卡农放在“当今最恶俗的”曲子里。心思真是太毒了,这大约是1980-2000年间的美国往事。
时间再转换到2001年,中国普通民众(或学渣青年们)知道帕卡农,却是在韩国呕吐搞笑电影《我的野蛮女友》最后的一个桥段。女主不再“装疯卖傻”,转为正常人的时候,在一个好像是毕业歌的音乐大厅里弹起了一个美国作曲家(乔治.温斯顿)重新调整的钢琴版卡农。该版非常轻松愉悦,个人觉得听不到任何伤感。这也是为啥,很多人都觉得这版钢琴的变调非常适合在婚礼上播放。——我个人喜欢这歌版本,但它却又不是我最喜欢的版本。
实际上,帕卡农的版本真是太多了。各种乐器,产生了各种变调。若论悲怆,可能大提琴版和长笛版,最优,适合在葬礼上循环播放。若论忆苦思甜,能激发“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思绪的,我前几日贴的古典吉他版和西班牙弗朗明哥吉他版,可能又是最好的。
不过凑巧的是,我在搜索吉他版帕卡农的时候,在油管上听到了电吉他演奏的摇滚版帕卡农。而这个版本的出现却又是2006的事情。网上考古说最先是台湾小伙Jerry C做的变调,现在一般称之为Rock Canon,卡农摇滚版。我个人更喜欢称为“青春版帕卡农”,被喜爱的受众大部分是年轻人,青年色彩最重。
目前油管上,摇滚版卡农的点击率都非常高,见后表。我听了大约三四天之后,其实好恶并不是很明确,表现形式有所延展。整体上我特别喜欢这个版本的前半部分,D调一出来的时候,音量给的特别足,若似“羌笛怨柳”。但后面快节奏的扫弦,已经和“100%精神病人”相差不远了,这应该有违帕大爷的“一寸相思一寸灰”的精神吧,不过创新是年轻人的事了。
而帕卡农和我的个人渊源则是,我在小朋友一岁生日的party上,制作过一张她的成长视频,并循环播放当时收集到的各种版本的卡农:P。这种喜悦和欣慰跟婚礼上播放乔治温斯顿的钢琴版,略微类似吧。
后表:
几个摇滚版卡农油管链接:
1. Jerry C: 03-10-2006,独奏,点击量约20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8oyJztzwo
2. Matt Rach: 10-12-2006,独奏,点击量约10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Aj5LiXG5w
3. Jerry C: 06-10-2010 Youtube Music Sho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MoPO30vPd4
4. Jung: 03-07-2012,独奏,点击量最高,约40M(少年据说是吉他天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8Ic2TwGjk
5. Laura: 06-20-2016,合奏,点击量增长最快,一年的时间就到20M(可能跟油管的推送油管,或者是个西洋漂亮妹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ZgiNnGB8m4
几个个人很喜欢的吉他版卡农链接:
6. 古典吉他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XC9tuumjiA
7. 西班牙传统吉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