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第一年教会我的事

随着长达7个月的伊萨卡冬季的结束,我也在康奈尔大学度过了我的第一个学年。概括一下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获得了一种“不用怕”的心态吧。
到了国外以后,面对的选择骤然增多,而承担一切结果的人突然只剩下自己一个,选择时的犹豫与害怕便愈发凸显出来。拿选课说起,康奈尔大学作为一个大型的大学,分设7个学院,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课程,学院之间也可以互相选课,170个研究主题,每个主题下再分设课程,选项之多之眼花缭乱非常容易让人眩晕。我入学前格外紧张,费尽心力排好课表后拒绝任何改变。整个学期过的兢兢业业,不敢放弃或者随意更改任何一门课,简直紧张到变形。结果到了第二学期,自己实在对同时面对哲学和文学两门文科力有不逮,只得中途放弃掉文学。当时十分纠结,害怕自己作出错误的选择。因为少上了一门文科课,我先前的计划被完全打乱,只得重新制作课表。不过在一遍一遍的改课表中,我也意识到其实改变,不断作出选择才应该是生活的常态。过早的将自己拘束在既定的轨道里,便相当于忽视了成长的意义。更不用说因为害怕意料之外的结果而不敢做出选择。有了“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个心态以后,我发现我反而更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多发掘自己的潜力,多加尝试与挑战。现在我在为到底双专业什么发愁,不过应该算是甜蜜的烦恼了吧。
同样将生物作为我的主专业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生物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化学,基因,生物统计等等。相对于计算型理科来说,生物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记忆与背诵的,同时还包含许多实验部分。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也是百味交杂,尤其是这学期我选了一门自学生理课。整个学期没有老师讲课,一切全靠自学,然后通过每单元后的口试,笔试,实验报告,解剖考试,和期末考试分数来决定最终的成绩。当我第一次独自面对一整只即将被“研究”的小老鼠时内心是非常崩溃的。而且相对应的课业压力也非常的大。由于我的拖延症晚期,最后一个单元,一共40多页书,是在两天之内赶工考完的。当时在图书馆最高层挑灯夜读的时候内心充满了绝望与悲伤。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这门课学下来成就感无与伦比,因为我们比普通的生理课,多了许多解剖的内容,还锻炼了自己口语表达科学概念的能力。每一次做出选择,自是有相对应的结果。或许我选择了普通的生理课,我可以学的更轻松,成绩会更好,然而通过自学,我觉得我获得了更多单纯听老师讲课所无法得到的体验。只要做出选择后努力享受过程,争取做到不后悔,我觉得选择本身或许也就不是那么得充满不安感了。
实验室,兼职的申请,社团的加入,参加社交活动结识新朋友,与陌生人组队完成项目,约见教授剖析自己文章的漏洞,报名参加重大的比赛,尝试全新的体育运动,以至于宿舍的选择,课程的选择,校园及校园周边的熟悉,都可以在“不用怕”的心态下被很好的解决。有一点“随遇而安”的感觉,更理科一点说,应该是适应能力增强的体现吧哈哈。也没有说很多具体的东西,因为感觉大家都很厉害,操作完全不成问题。但想到我初到学校时紧张,兴奋,不安和失落的心情的起起落落,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种“不用怕”的心态吧~最后想起了我在离开北京机场最后一条朋友圈“再见”的下面,一个姑娘给我的留言,她说“天下之大,四海为家。”
版权申明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了解更多AADPS学员的第一手感想
本文的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aadps.net/2017/1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