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个人信息泄露的根源
在业内多位专家看来,堵截网络欺诈、电信诈骗的根本是规范信息泄露源头,这需要对身份认证的全面系统性顶层设计。
“凡是以个人信息比对、以信息的充分性来进行网络身份识别的,一定会泄露所有的个人信息。各行业与身份证号关联的信息一旦被‘黑产’关联,就能全面反映个人的隐私信息,这是一个死结。”上述公安部三所专家表示,“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市场化的身份信息核验制度,因为这侵犯个人隐私。”
大数据时代,一旦身份信息向互联网机构提供,结果就是附加的个人信息验证要素越来越多,身份四要素已经不够用了,还得加上人像识别、活体识别,但新技术不断被攻击;结果是信息越要越多,泄露越多,陷入恶性循环。“即便互联网机构不留存个人信息,怎么保证在网络传输中是安全的?”他反问。
在前述公安部三所专家看来,根源在于网络实名制的泛化。主要西方国家出于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角度,未要求网络实名。中国因国情特点,要求全面落实网络实名制,比如支付账户实名制、网络游戏实名制、快递实名制、移动运营商实名制等,“现在App都要强制实名制”。
实名制是通过二代身份证用于线下身份认证,“到了线上,防伪功能就都没有用了,只是一串身份证的数字号码;线上不应该也通过线下的身份信息来验证。”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强制实名制只是为了监管便利,但是把原本线下适用的强制实名制复制到线上,却没有考虑到公民隐私信息的泄露问题。”
出自财新周刊本期封面报道《整肃数据产业链》第三部分,本节小标题是《根源网络实名制?》。
元非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社会政治行动主义与黑暗三角人格 (15人喜欢)
- 2024年私人阅读最佳非虚构长文 (156人喜欢)
- 新农合与新农保的一些影响 (28人喜欢)
- Scott Alexander 论文化战争 (10人喜欢)
- 【译文】罗伯特·诺齐克:谁会选择社会主义? (3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