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马拉松赛后最有效的恢复方式没有之一
当酣畅淋漓地跑完一场马拉松比赛后,对于大多数业余跑者来说,肌肉、关节和脚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酸痛和疲惫感。使用冰敷等冷疗法来进行赛后恢复,缓解疼痛与肿胀感,已经是很多跑者心目中的“常识”,一些马拉松赛事还会专门准备冰水泡脚池供选手赛后第一时间使用。

那么,冰敷为什么会起到作用?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今天天生酱就给大家讲讲关于“冰敷”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在剧烈运动后,尤其是发生了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等情况,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会导致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加速,温度升高,毛细血管在超负荷下破裂,伤处形成肿胀,产生炎症反应。
在这种情况,伤处最需要的是控制炎症,减少肿胀,防止受伤引起的内部组织液和血液的渗透,形成粘连和第二次损伤,因而采用冰敷最为适宜。

它可以促使血管收缩,减缓新陈代谢速度,控制炎症扩散,进而减轻痛感。跑者世界杂志文章《Ice Baths: Cold Therapy》中还提到,当冷疗结束后,皮下组织温度提高,血流速度会比冷疗前更快,有助于加速代谢废物的排泄。

冰敷的时间很讲究。时间过短仅能给皮肤降温,对肌肉组织不会有影响,作用不大。但是如果时间过长,引起局部发生缺血效应,直接影响局部组织的供氧和其它营养物资输送,进而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产生冻伤的危险。一般普遍认为,15到20分钟之间是理想的冰敷时间。

如果从感官上判断,在冰敷时,随着皮肤温度的降低,会逐渐有冷感、灼热感,痛感,麻木感。当出现麻木感时,冰敷就应该立刻结束,避免出现过冷导致的损伤。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冰敷虽好,但并不是万能的。
在运动损伤的后续恢复期(一般为24小时之后),过度使用冰敷,会由于局部缺血造成一种惯性的局部炎症,痛感就更难消除。在这个阶段(运动损伤的中后期与慢性损伤),采用热敷更为适宜。热敷的作用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细胞活性增强以帮助受伤组织愈合。

总而言之,前期控制靠冰敷,后续愈合靠热敷。当运动后发生软组织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情况时,第一时间靠冰敷控制炎症的蔓延,减缓肿胀。
等到出血期过后,就可以使用热敷来加速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消除炎症,帮助身体修复。
根据不同的阶段合理运用疗法,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