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酒神巴克斯》
![]() |
《酒神巴克斯》(Bacchus)是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 1517.9-1610.7)早年的作品之一,本作是卡拉瓦乔受雇于红衣主教德尔蒙特(Cardinal del Monte)时以年轻艺人明尼蒂(Mario Minniti)为模特创作的一系列肖像画中的一副。画中的年轻人穿着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罗马式长袍,而更像是随意搭在椅子上的白布,布上更有没有清洗干净的斑块。年轻人的肩膀和前胸肌肤细腻,但略粗糙的手指和脸颊呈现出评论家所说的“平民红”。因而,这更像是为一个乔装成酒神的人所作的画像。画中人的五官线条柔和,面色红润,嘴唇厚实肉感,长相整体看来更酷似女性。他头上戴着由葡萄叶和果实盘绕而成的帽子,帽子因为太沉仿佛即将掉落,年轻人仿佛不能承受帽子的重量而将重量放在支在靠椅的那只胳膊上,双手的姿势相当柔美,一只手轻轻攥着白袍前的绒质缎带,另一只手则微微翘起托着一杯红酒,整体的姿势即是在邀请观者前来加入他的狂饮。年轻人面前摆着一篮过分成熟的水果,看上去生机盎然,象征着青春的活力和欢愉,然而最前方已经开始腐败的、带有虫洞的果实又暗示着这乐趣的稍纵即逝和衰老、死亡的如影随形。(但也许卡拉瓦乔画这副画的时候碰巧篮子里的果子就是这样,画家不过是诚实的描述了现实。)
作为巴洛克式艺术启蒙者的卡拉瓦乔,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画作中对比强烈的明暗。《酒神巴克斯》里暗褐色的背景凸显了前景中布料及人体肌肤的色泽,仿佛一道强光直接打在人物的身上,将人物与混沌的背景相隔开来。人物线条的柔和和色彩的明亮与背景的暗沉浑浊形成了天然的戏剧效果,让人物以一种浮雕式的表现手法直接展现在观者面前。卡拉瓦乔较他之前的提香、丁托列托而言,画里的神性更少,现实意味更浓,他从不打草稿,总是直接作画,更不愿美化作品中的人物。不过更引人注意的是,他一生画作基本以年轻的男模特为描绘对象,像本作的模特明尼蒂,卡拉瓦乔前后以他为原型画了《音乐家们》、《琉特琴师》《圣马太的蒙召》等等,因为卡拉瓦乔一生作品里鲜少刻画女性,以至于现代评论家一直对他是否有潜在的同性倾向抓着不放。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写艺术源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太阳神崇高、文明,而酒神则混沌、原始,正是两股力量的混合才迸发出艺术的性灵之美。虽然尼采自己都说自己这本早期著作写的逻辑不清,但是用这个理论来形容卡拉瓦乔狂暴而天才的一生倒是非常合适。
年糕·乔治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渣翻】第十三位陪审员2——芦辺 拓 (2人喜欢)
- 【渣翻】第十三位陪审员1——芦辺 拓 (3人喜欢)
- 【民翻】解开世界之谜的男人——法月纶太郎 (4人喜欢)
- 【民翻】背信の交点(Scissors Crossing)下篇——法月纶太郎 (2人喜欢)
- 【民翻】背信の交点(Scissors Crossing)上篇——法月纶太郎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