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读书笔记(七)
2017/8/7
书中有一大段篇章一直在强调“反馈”的重要性。该想想这个问题了。
昨天和今天我注意了一下自己的学习行为模式。比如在听英语听力的时候大概是这样的:听,听懂的和没有听懂的夹杂在一起,但是应为每个视屏都是说同一个主题的,再加上讲解老师配上一定的肢体动作,其实每个视屏里面说的主要内容很好理解,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应为语速慢,不懂的词汇少,总之就是比较简单。我好像跟着老师的进度看掉了一个又一个视屏。但是,我并没有可以去强迫自己每一句话都听懂。我什么啊。因为强迫要求自己每一句都听懂是一件并不舒服的事情。而还有一个问题就出在,强迫着强迫着就忘了这件事情了。但是问题也随着而来了。因为对听的过程没有高度集中,所以有时候反馈也无从谈起,不知道什么地方做的好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没有反馈也就没有针对性的改进。其实反馈是一个中间环节。最最源头的地方是没有有意识的把自己拉到一个学习区去。
视屏后面都会有供跟读的小对话。今天我又稍稍注意了一下。我的学习方式还跟小学生别无二致。将对话先抄下来,然后播放,听,跟读。这中间完完全全没有自己的思考。也没有刻意的让自己注意什么东西,比如,单词发音,语调,连读,弱化等等,我都是没有刻意让自己注意这一点的。感觉自己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其实,这应该是一个习惯问题。
知乎上有个比较火的问题是“有那些思维方式是你刻意训练过的”我记得有个答主说是“刻意练习的思维方式”现在很多人都在谈刻意练习。其实刻意练习本身也是可以培养成一种习惯的。就是说每当有遇到需要提升技能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将某一套“内功心法”拿出来。这一套内功心法就是刻意练习。但是刻意练习又并不像每天早起第一件事情就是刷牙那么简单易行。所以这种方法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养成习惯的。但是,遇到一个关于练习的问题书中提到的一个三F方法就很简单,也比较容易上手。那就是,专注,反馈,更正。在这个基础上其实还可以在最前面添加一步,那就是目标。
书中有一大段篇章一直在强调“反馈”的重要性。该想想这个问题了。
昨天和今天我注意了一下自己的学习行为模式。比如在听英语听力的时候大概是这样的:听,听懂的和没有听懂的夹杂在一起,但是应为每个视屏都是说同一个主题的,再加上讲解老师配上一定的肢体动作,其实每个视屏里面说的主要内容很好理解,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应为语速慢,不懂的词汇少,总之就是比较简单。我好像跟着老师的进度看掉了一个又一个视屏。但是,我并没有可以去强迫自己每一句话都听懂。我什么啊。因为强迫要求自己每一句都听懂是一件并不舒服的事情。而还有一个问题就出在,强迫着强迫着就忘了这件事情了。但是问题也随着而来了。因为对听的过程没有高度集中,所以有时候反馈也无从谈起,不知道什么地方做的好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没有反馈也就没有针对性的改进。其实反馈是一个中间环节。最最源头的地方是没有有意识的把自己拉到一个学习区去。
视屏后面都会有供跟读的小对话。今天我又稍稍注意了一下。我的学习方式还跟小学生别无二致。将对话先抄下来,然后播放,听,跟读。这中间完完全全没有自己的思考。也没有刻意的让自己注意什么东西,比如,单词发音,语调,连读,弱化等等,我都是没有刻意让自己注意这一点的。感觉自己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其实,这应该是一个习惯问题。
知乎上有个比较火的问题是“有那些思维方式是你刻意训练过的”我记得有个答主说是“刻意练习的思维方式”现在很多人都在谈刻意练习。其实刻意练习本身也是可以培养成一种习惯的。就是说每当有遇到需要提升技能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将某一套“内功心法”拿出来。这一套内功心法就是刻意练习。但是刻意练习又并不像每天早起第一件事情就是刷牙那么简单易行。所以这种方法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养成习惯的。但是,遇到一个关于练习的问题书中提到的一个三F方法就很简单,也比较容易上手。那就是,专注,反馈,更正。在这个基础上其实还可以在最前面添加一步,那就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