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出来混得好好说话
一直在追《我的前半生》的朋友说,“我从那部剧里学到一招”,罗子君跟陈俊生离婚后,因为某件事,需要前夫支付她50万。陈俊生讨价还价,唐玲也去求“能否少一点”,前婆婆甚至跪求。这时,贺涵坚定地给她灌输了“不能降低要求。否则,他们会觉得你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人”。朋友直呼学到,这一句,“你要坚信你不是可以被讨价还价的人” 可以用在N多方面。
我跟她分享,《好好说话》里的一个例子。电视剧《欢乐颂》里有一段剧情是这样的:
女主角樊胜美的父母重男轻女,为了解决儿子的问题,不惜一次又一次逼女儿出钱出力。樊胜美一直抗拒,说自己没有办法,但最后实在受不了家里苦苦相逼,每次都拿出来一点,并强调这是她最后一次,也是她的底线。但一等到压力来临,谈判濒临破局的时候,她又会再多让一点,以致于前面那些警告与声明都毫无意义。
在书里,这被称为“挤牙膏”式的让步。是一个误区。其实就是等同于“你是可以被讨价还价的。”
破解的方法,除了贺涵那一招,还有一招“跳崖式让步。”
樊胜美如果跟家人谈判,比较好的做法是先喊穷,不管家人怎么挤牙膏,就是一分钱不给。然后等家里的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再用某个无法轻易复制的理由,比如意外的项目奖金全数会给家里。这时,家人会不会很开心?会。但他们会不会觉得,以后继续逼樊胜美,就能让她继续有像这样彩票式的运气?不会。(因为理由是无法复制的)
再说一个例子。(工作狗、文字狗好好看哦)
一个朋友新到一个单位,老板总是把工作他,比如一天要做5个案子。当工作一件又一件积累下来的时候,这位朋友有点受不了了,他想主动拒绝,又开不了口。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的想法是,要么接受,要么拒绝。但谁也不喜欢被拒绝,特别是老板。
《好好说话》里说,要把这种“是非题”转为“选择题”。
他可以说,“领导,因为我现在手头的材料已经很多了,虽然您要我再接一件也没问题,但在执行品质上就不太可能和之前一样,这样行吗?”
这样巧妙地表示:你要我做可以,品质与效能,你选一样。
无论领导选了哪一样,要么接下来,但做得可以差那么一点;要么领导收回成命。
《好好说话》是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奇葩说》主创成员出品。除了字小了点,看着费眼外,其他都好,很口语化,不会看睡着。特别是对我这种说话不经过大脑,又心直口快的缺货,值得一看再看,画圈圈做笔记。
全书是总分结构,第一章是总论,基于“权力”一词的逻辑,建构出五种说话场景,演讲、沟通、说服、谈判、辩论。从第一章开始看可能会放弃,第一章纯理论,看着费脑。不看了。
第二章,最有意思。主要讲沟通。比如如何礼貌委婉地拒绝对方借钱(千万不要直接问借多少)、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用自嘲和自谦进行自我保护~~
第四章,讲谈判,最实用。年轻人要敢于开高价、谈判中学会“掀桌”~~
再说下去,要剧透了。
最后,用推荐序中的一段结尾吧。
关于说话这件事,古人有一个说法值得大家借鉴。说一句话之前要问三个问题:第一,我说的这句话是真是假,有没有事实依据?如果是真的,接着问第二个问题:我说这句话会起到什么效果、有没有用?如果你相信会有正面效果,再问第三个问题:我说这句话是不是出于善意,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是樊登在推荐序中说的,并且他说,“有一天,我想试试这招的效果,真的很不错,那一天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我也试了一下,活生生咽下去好多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