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忆
查看话题 >入园准备第一讲:入园焦虑及2-3岁孩子的年龄特点

PART 1.入园焦虑的表现
由于每个孩子自身的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孩子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有的孩子头一两天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幼儿园的老师称它为“后反劲”;
有的孩子一入园就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跟在老师后面悄悄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
还有的孩子会出现头痛、肚子痛、发热、上火、尿频、便秘等生理现象,一回家这些症状马上消失。入园焦虑反应严重的孩子甚至会出现晚上睡觉不踏实、做噩梦,连说梦话都是“我不上幼儿园”,等等。
孩子产生入园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分离焦虑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关系,一旦离开家庭和亲人,孩子会缺乏情感上的依恋,有的孩子甚至会担心父母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不要自己,才把自己送到幼儿园的。因而产生不安心理而没有安全感,进而产生分离焦虑。
第二,社会性能力弱
一是社会适应能力弱。行为科学认为,适应是指个体以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以便使自己能够顺应环境的过程。3岁前的孩子年龄小,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弱。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孩子已经习惯了家庭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教师,以及陌生且有规律、有规则幼儿园生活,孩子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会出现不愿意上幼儿园,想妈妈想家的焦虑情绪。
二是人际交往能力弱。两三岁的幼儿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时期,人际交往的能力刚刚萌芽,缺少人际交往的技能。他们虽然喜欢与小伙伴在一起,但又不知道怎样与小伙伴交往,一旦来到有许多不熟悉面孔的集体里,也会因不适应产生焦虑情绪,跟小朋友发生冲突。
第三,生活自理能力弱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在生活中处处受到成人的过度呵护,还没有饿饭就送到嘴边,出门不是抱着就是坐车,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由成人代劳,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突然到了一个什么都需要自己做的环境里,自信心受到严重挫伤,惧怕上幼儿园,产生逃避心理。
第四,家庭教养方式偏颇
有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误导,也会导致孩子的入园焦虑情绪,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会拿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用“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叫老师把你关起来,不接你回家”之类的话来教训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认为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这也是孩子入园后不适应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PART2. 2~3岁儿童的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
一,自理能力方面
两三岁的孩子特别愿意自己做事,自己会洗手、搬小椅子、帮爸爸妈妈拿拖鞋等简单的劳动。睡前会将鞋子衣裤放在固定的地方,自己会穿脱衣服、系扣子、穿脱鞋子,但常分不清反正左右。能很好地用勺子吃饭,很少撒饭粒,能用杯喝水且不洒水。自己会大小便,会自己拉下松紧带裤坐在马桶上或便盆上大小便。白天不尿裤子,夜里不尿床。能在大人帮助下自己洗脸、漱口、刷牙。开始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
二,社会性方面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独立行为的意愿;自发地与同伴和睦共处,但很少有接触和交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视为己有,不愿意分享,有较强的攻击性;情绪易受外界环境及周围人的影响,不稳定,易激动,易变化;自豪感、自尊心、羞愧感、同情心等情感开始萌芽;2岁半以后常常跟大人对着干不听话,特别是对妈妈,最常说的话是“我不......” “是我的”“我自己来”,等等。
三,大动作方面
2~3年龄段的孩子基本掌握了跑、跳、攀登、钻、爬等复杂的动作,动作协调平稳,姿势正确;能单足站立、足尖走路、单脚跳两三步、连续双脚跳、双脚交替地上下楼梯;还能从大约25厘米的高处往下跳、较平稳的走平衡木、独立行走500~1000米,有较好的身体平衡能力。
四,精细动作方面
能比较灵活、准确、熟练地操作扔、拿、推、拉、捏、搓、撕、涂鸦等动作;会捡起豆子放入瓶中,每分钟捡20颗豆左右;能熟练串珠;能搭8块积木,会用积木搭高塔。
五,语言方面
2岁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能够理解成人的言语,用语言与成人进行交流。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图书、图画和去过的地方的名字,会用“我” “你”等人称代词,“大” “小”等形容词;会用简单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很少回应别人。
六,认知方面
能够理解相反的概念,知道大和小,能区分多和少;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早上和晚上;有初步的空间知觉,知道远近等空间概念;能识别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会模仿画画,如画垂直线、水平线、园等;对鲜明的色彩、线条、音乐、节奏、律动有浓厚兴趣。
想学习更多育儿知识?扫描下方二维码,更多精彩等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