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弹】解密《绝密543》:愈艰难愈坚强,无论大国与小家
![]() |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大部分时间,国家都处于和平状态,但在某些局部战争仍然存在,也仍然涌现了许多的战斗英雄,今天,我们说说岳振华。
因为,刚刚,正好有一部关于他和他的空军地空导弹二营的电视剧《绝密543》正在播出,老英雄岳振华早在2013年已经去世了,很可惜他不能亲眼看到这部关于自己英雄经历的优秀剧集,然而对于能够看到这部剧集的我们来说,也算是一种幸运。
![]() |
剧集里,那位叫肖占武的空军地空导弹二营营长的原型正是当年的岳振华,而且,我相信,剧集中关于肖占武带着他的部队如何使用苏联兵器一架又一架地打下美制最先进的侦察机的经过,应与岳振华和战友们当年的故事差不多,尤其是那些充满了智慧和算计的专业军事情节――这是编不出来的。
当然,肖占武带领二营击落美国飞机,只是这部剧集的一个又一个高潮段落,是这部剧集最令人激动人心的地方,但这些并不是这部剧集的全部――除此外,这部剧集还为我们这些50多年以后的观众准确而丰富地呈现了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制、战术和操行方面的无数细节,我相信,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军事题材爱好者,一定会心有触动。
![]() |
在肖占武他们之前,解放军空军里根本就没有地空导弹部队,肖占武所在的二营是从一支曾经参加抗美援朝的空军高炮部队全员改编过来的,营中大部分军人都在朝鲜打过仗。可以想见,这群土包子部队转身为地空导弹部队之时,大部分人都已30岁出头,而他们要完成的却不只是换手一件兵器,而是向现代化武器和战法的全面升级。说实话,这样的经历放在今天都是不可想像的,让一群本来就文化水平不高的军人,在30多岁的时候,从头学起,去操纵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地空导弹,而且还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双过关。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居然操作这些兵器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这一切恐怕还要归功于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非常强大的战胜之心,这其实才是这部剧集最令人感动和印象深刻的地方。
![]() |
肖占武所在二营,当初改编为地空导弹部队,要先过理论关,他们摸索着用外人看起来非常土却非常实用的办法创造“考试奇迹”,全营官兵旁听苏联专家的封闭式授课之后,一人强行背诵记忆一段,然后居然可以在下课之后将复杂的导弹理论和操作原理完全复述出来,这也是这个营后来“全营一杆枪”战斗精神的来历。
看到这时,我会想到,其实当时的中国就是真正的“全国一盘棋”,肖占武二营的这种“全营一杆枪”只是一种局部的放大。“全营一杆枪”,多么朴素的道理,又是多么难以完成的任务,但肖占武带着二营做到了,反过来说,当全营真的变成一杆枪的时候,这杆枪当然一下子变得天下无敌了。
![]() |
虽然作为曾经参加抗美援朝,甚至是解放战争的军人,那时候的解放军官兵,个个都有自己的脾气,都有自己的不服气,这部剧集也把这些军人个性作为戏剧性进行了强化呈现,但同时,更难得可贵的,还是营长肖占武与政委李继先一直在用一种先民主、后集中的治军方式管理团队,他们但凡遇到专业上难以攻克的问题,全营干部马上召开诸葛亮会,那是真正的群策群力,各抒己见;可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三湾整编以来建立的各种管理方式、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以及基层部队的治理体系,在二营这支英雄部队的日常里时时体现,所以我相信,这一定是本剧的编剧对当年的解放军有过认真研究得来的结果。
官兵平等,群策群力,再由军事主官下最后的决心――肖占武虽然脾气火爆,好勇斗狠,但同时他也是解放军传统军事理论塑造出来的标准中国军人,所以这才有他带着部队一次又一次创造军事奇迹的结果。
![]() |
当年,岳振华曾经以区区一个营长挂大校军衔,有人甚至说,如果不是1965年解放军取消了军衔制,凭他的军功或会成为独一无二的少将营长。当年毛泽东听说了岳振华指挥二营打下美国最先进的U-2侦察机之后,亲令“打下一架晋一级”,电视剧里,也有肖占武打下第一架U-2侦察机之后,周恩来亲自电话打到军营表示祝贺的情节。当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军功就有一切,一切都这么简单,再想想现在于50多年后进行的中国军事改革,其目标之一还是有军功就有一切,其实这50多年以来,我们曾经在歧路上迷失得太远了,也该回头了。
《绝密543》这部剧集里所解密的珍贵内容数不胜数,比如,那段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打下数架美国U-2侦察机的往事,那时候,新中国建国才十几年,国防科技水平严重落后,中国自己不能造飞机,更不能造导弹,全靠苏联老大哥援助,60年代初中苏闹翻,地空导弹部队只好用几组可怜的几乎技术过时的导弹装置对抗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侦察机。
![]() |
其实,看到这些段落,除了自然想到的那些保卫祖国的高大上主题之外,我竟也会由此想到当下那些刚刚立业、成家,家底子极其微薄,同时又背着沉重经济压力的年轻人家庭,他们似乎人人都有过这样艰难的生活体验,手里没钱没物,但又得建好自己的这个小家,为此,可谓兢兢业业临深履薄,拼命工作,一分钱掰八瓣了花,为了在那种情况下过好日子,为了把自己的小家逐渐维护好,负责任的年轻人们一定深悉经营小家的极端不容易。
小家不易,何况大国?
19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十多年,是在旧中国的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那时的中共管理、治理这个物质基础极其薄弱的国家,就像现在许多年轻人经营他们的小家一样,举步维艰,一丝不苟,精心致志。
![]() |
比如《绝密543》里解密了很多当时的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如何在兵器破旧、技术落后的条件下,像经营自己的小家庭一样,一分钱掰八瓣地计算,计算到骨子里的“战斗往事”,或者也可以说,那年代的中国整个就是这样过来的,现在不是有很多人在嘲笑和质疑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普遍推行粮票、肉票、布票、油票,甚至是豆腐票吗?不是很多人质疑当时近于严苛的计划经济体制吗?
我想,如果现在的人都能从这个角度去欣赏、去体验当时年代整个中国人的物质困境,体验当时在美、苏两霸威胁之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如何在一大批肖占武这样的战斗英雄支撑之下,在有限的经济、物质基础条件下仍然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国防任务,以及当时的毛主席、周总理如何带领全国人民兢兢业业、临深履薄地经营着这个东方大国,许多现在困扰我们的事也会一下子得到开解。(文/司马平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