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
一 如何调试
为了控制BASS鼓的泛音和空响,使它的音色低沉而饱满,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往鼓腔里面添塞海绵,棉絮等!
①如果你的鼓皮一般,是比较厚的白色鼓皮,你可以填塞一床“小棉絮”、枕头等在BASS鼓里(也可以按照第三条办)
②如果你的鼓皮比较薄,填塞一床稍大点的棉絮在里面(也可以按照第三条办)
③如果你的鼓皮比较好,像REMO油皮等,你可以找一段海绵圈在里面(一般做沙发的地方,都有海绵,你可以去购买一点,长度刚好等于BASS鼓的圆周长,宽度和BASS鼓长度一样,海面厚度最好10厘米以上!然后把它圈进BASS鼓里就行拉~,要使音色越低沉,海绵就越厚点,但是如果厚到把鼓腔都填满了,声音就太闷了,像是躲在鼓腔里没传出来一样:),还有就是你可以在海绵的表面均匀的挖出一些小坑,这样用更薄的海面就更达到效果)
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上面的只是一部分方法,而且都不是死板的,每种方法都可以试试看,音色是没有绝对完美的,只要它让我们感觉满意就行拉~如果你把东西都填塞好了,你务必把前鼓皮调好,才去踩踩试试,如果觉得声音还不够好,再把鼓皮去卸来再试,调试的时候不要没上前鼓皮就用踩锤试,因为当你把前鼓皮上好了,音色和没上鼓皮是两个概念,所以没上鼓皮就试的话,很难区别到底调好没~也许这样来来回回的,是有点麻烦,要想得到好音色,就得慢慢试~~
二 有关BASS鼓开洞的问题:
如果你觉得填塞了东西后,BASS鼓音色还是过于单薄,或者是声音好像就只在内鼓皮表面响,而没有穿透鼓身和外表皮发出来的话,可以考虑在外鼓皮上开个洞。
首先把底鼓的外鼓皮取下,然后用圆规画一个圆,最后裁剪,圆的大小依据个人爱好而定,但是它的大小和位置也会影响到音色! 依据我的经验给你个参考:
①如果想使音量大一点,具有穿透力,获得空旷一点的声音, 在外鼓皮正下方开一个直径18到25厘米左右的洞。
②如果想使声音更低沉点,就在外鼓皮的左边或者右边,开一个直径15到20厘米的洞!
反正如果要使声音更凝聚一点,洞的直径就小一点,要使音量大点,就把洞开大一点!但这只是一方面,另外还要看底鼓里面了装些什么东西和装了多少!
①如果是装的是一床被子,而且塞得比较满,你可以洞开到左边或者右边,大小在20到25之间!
②如果你是用10厘米厚的海绵把里面圈了一圈的话,你可以把洞开在正中偏下一点的地方,洞的大小在15到20之间!
如果洞口较大而开在最中间,可能不够美观,音量要大一点,穿透力快一点,如果洞口较小开在两边,声音会有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回响在鼓腔内,会得到一个更平缓和低沉的声音~
注意: 洞口的大小对音量和音色很有影响,如果你怕开得太大了,没法再改小的话,你可以试着先开一个小洞,你再开,慢慢来~~
开洞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先用圆规画一个大小合适的圆
2 用剃须刀片或者削笔刀(其他很锋利的小刀),慢慢的,一点点的跟着圆规画出的路线裁下鼓皮~
3用电烙铁把洞口的一圈全部烫一下~以防止以后不小心撕裂~(如果你不闲丑的话,可以用透明胶布把洞口周围都包一层,从洞口处是最容易把鼓皮撕裂的,所以这个得注意~
一些BASS鼓的注意事项和小窍门:
①洞开好后,最好不要通过洞往里面填塞东西或者取出海绵等。
②在BASS鼓内鼓皮和踩锤撞击的地方,贴上一块布胶布,这样鼓皮的寿命就长了
③压鼓圈的螺丝应该和鼓身垂直。
④BASS鼓两边的支架高度要一样
⑤BASS鼓最好不要抵到墙上打,这样会损坏鼓身。
⑥BASS鼓下面要垫上地毯防止跑动,这也减少了打鼓过程中鼓身的震动,从而保护了鼓。
2005-9-28 15:47 回复
贝司手金山
3位粉丝
2楼
关于鼓的录音方法 !!!
在流行音乐的录音中,架子鼓的录制是非常基本和常见的,但不容易把握,下面就我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鼓的录音与调音
录音所采用的方式随作品效果的着重点不一可分为纯真方式和完美方式。前者主张录制音源的原始声,不带入其他装饰色彩,通常不加均衡,不经过混音台,直接进入录音机。但其对乐器、乐手、话筒的要求则十分严格,常用于古典、爵士乐的录制。后者则不然,它尽量多的利用效果器来使最终的结果达到华丽,与真实声有所出入,不大自然,多用于录流行乐。显然,架子鼓的录音方式则多以完美方式为主。
在录鼓之前首先要对鼓进行调音。一般而言,鼓手集中于表现自己的击鼓手法,而对录音来说,调好鼓的音色至关重要,这项工作一般由录音师来完成。调试方法很多,因习惯而异。以TOM嗵鼓为例,当上下鼓皮调音不一致时会产生不和谐的声音,一般而言是先将上、下鼓皮均放松,然后逐面调紧,先调下边鼓皮,左手压住中间,鼓皮上将出现皱纹,将起皱部分边上的螺丝拧紧,如此再分别调紧所有的螺丝,直到每个螺丝边鼓皮敲击出的音高基本一致为止。这样每部分的鼓皮声都是均匀的,鼓皮松紧程度以鼓挞弹回的感觉而论,需上下一致,不一定为同一音高,以听觉为标准使两者音色配合默契。鼓皮过紧过松都会影响鼓槌的敲击力度与弹性,鼓手也会感到不自然。好的调音“咚”声是集中与圆滑的,不能散掉。下鼓皮比上鼓皮稍松些能产生相对厚实的音响效果;如需要还可以卸掉下边的鼓皮。总的调制以最小的那个嗵鼓为标准,获得一个音质,再慢慢加上别的嗵鼓,调出整体音色。
在整个录鼓过程中,传声器的选择与放置也是很重要的。选择不太灵敏的传声器,如大振膜传声器,以便得到厚实的低频声。通常用动圈式传声器近距离录单鼓(如用SENNHESER公司的MD442拾取TOM鼓),因鼓的声音很大,易破坏电容传声器的性 质或相互串声。录踩镲(Symbal)可以选用晶体体传声器。方向性一般均设置为心型。
另外,录鼓传声器摆放的原则是越靠近鼓皮拾取的鼓皮声越真实,低音越好;反之,将传声器距离鼓皮远些则高音会显得丰富些,增加了明亮度,但也增加了串音机率。就一般情况来说,都将传声器放得靠近鼓槌敲击点一些,其他频率再用均衡器来弥补,但要当心传声器被鼓槌击中。 我们通常还设置两只电容式传声器(也可选用 合适的动圈式传声器)位于整个鼓群的上方中间两侧,用以为整个鼓群的声像定位,称为主传声器(可选择AKG C414传声器)。若单用主传声器拾取鼓群,声音会显得单薄,所以要与点传声器配合使用。另外,主传声器之间距离要合适,过大,鼓声往中间靠,整体显得“空”;过小,鼓群的立体感出不来。
1:串声一直是最大的录音问题,我推荐动圈与电容的搭配使用。鼓还是尽量使用动圈话筒拾音,避免使用LOW CUT的话筒。
2:至于文章说的HIHAT也使用动圈拾音,我觉得不是很好。CYMBAL最好是使用电容话筒拾音,可以获得很好的镲片立体感,动圈会因为他的指向性而突出部分频率!拾镲片最好是使用小震膜的电容话筒,而且从上而下的拾音。镲片的最佳听觉位置在镲片的上方。
3:军鼓的拾音有很多讲究,一般而言是使用动圈话筒平行与上鼓面。拾音,可以避免过多的中高频。尤其可以避免底皮的沙带声!高级的录音师,再处理一些需要沙带音的录音时,一般采用两个话筒同时拾上下皮,通过控制音量配比和均衡,可以得到很好的沙带声和鼓腔声的结合,是爵士乐鼓手的最爱。或是细腻派的鼓手的选择。
4:关于最后所说的 主传声和定位传声结合的办法,也是一般运用在爵士或轻音乐的录音。摇滚乐的录制,是一定需要大规模的定位拾音的!
5:一般脚鼓的均衡是衰减所有中高频,一般在100HZ以上全切,也有爵士乐手喜欢保留一点中频,得到脆脆的脚鼓声,,个人喜好而已!
为了控制BASS鼓的泛音和空响,使它的音色低沉而饱满,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往鼓腔里面添塞海绵,棉絮等!
①如果你的鼓皮一般,是比较厚的白色鼓皮,你可以填塞一床“小棉絮”、枕头等在BASS鼓里(也可以按照第三条办)
②如果你的鼓皮比较薄,填塞一床稍大点的棉絮在里面(也可以按照第三条办)
③如果你的鼓皮比较好,像REMO油皮等,你可以找一段海绵圈在里面(一般做沙发的地方,都有海绵,你可以去购买一点,长度刚好等于BASS鼓的圆周长,宽度和BASS鼓长度一样,海面厚度最好10厘米以上!然后把它圈进BASS鼓里就行拉~,要使音色越低沉,海绵就越厚点,但是如果厚到把鼓腔都填满了,声音就太闷了,像是躲在鼓腔里没传出来一样:),还有就是你可以在海绵的表面均匀的挖出一些小坑,这样用更薄的海面就更达到效果)
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上面的只是一部分方法,而且都不是死板的,每种方法都可以试试看,音色是没有绝对完美的,只要它让我们感觉满意就行拉~如果你把东西都填塞好了,你务必把前鼓皮调好,才去踩踩试试,如果觉得声音还不够好,再把鼓皮去卸来再试,调试的时候不要没上前鼓皮就用踩锤试,因为当你把前鼓皮上好了,音色和没上鼓皮是两个概念,所以没上鼓皮就试的话,很难区别到底调好没~也许这样来来回回的,是有点麻烦,要想得到好音色,就得慢慢试~~
二 有关BASS鼓开洞的问题:
如果你觉得填塞了东西后,BASS鼓音色还是过于单薄,或者是声音好像就只在内鼓皮表面响,而没有穿透鼓身和外表皮发出来的话,可以考虑在外鼓皮上开个洞。
首先把底鼓的外鼓皮取下,然后用圆规画一个圆,最后裁剪,圆的大小依据个人爱好而定,但是它的大小和位置也会影响到音色! 依据我的经验给你个参考:
①如果想使音量大一点,具有穿透力,获得空旷一点的声音, 在外鼓皮正下方开一个直径18到25厘米左右的洞。
②如果想使声音更低沉点,就在外鼓皮的左边或者右边,开一个直径15到20厘米的洞!
反正如果要使声音更凝聚一点,洞的直径就小一点,要使音量大点,就把洞开大一点!但这只是一方面,另外还要看底鼓里面了装些什么东西和装了多少!
①如果是装的是一床被子,而且塞得比较满,你可以洞开到左边或者右边,大小在20到25之间!
②如果你是用10厘米厚的海绵把里面圈了一圈的话,你可以把洞开在正中偏下一点的地方,洞的大小在15到20之间!
如果洞口较大而开在最中间,可能不够美观,音量要大一点,穿透力快一点,如果洞口较小开在两边,声音会有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回响在鼓腔内,会得到一个更平缓和低沉的声音~
注意: 洞口的大小对音量和音色很有影响,如果你怕开得太大了,没法再改小的话,你可以试着先开一个小洞,你再开,慢慢来~~
开洞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先用圆规画一个大小合适的圆
2 用剃须刀片或者削笔刀(其他很锋利的小刀),慢慢的,一点点的跟着圆规画出的路线裁下鼓皮~
3用电烙铁把洞口的一圈全部烫一下~以防止以后不小心撕裂~(如果你不闲丑的话,可以用透明胶布把洞口周围都包一层,从洞口处是最容易把鼓皮撕裂的,所以这个得注意~
一些BASS鼓的注意事项和小窍门:
①洞开好后,最好不要通过洞往里面填塞东西或者取出海绵等。
②在BASS鼓内鼓皮和踩锤撞击的地方,贴上一块布胶布,这样鼓皮的寿命就长了
③压鼓圈的螺丝应该和鼓身垂直。
④BASS鼓两边的支架高度要一样
⑤BASS鼓最好不要抵到墙上打,这样会损坏鼓身。
⑥BASS鼓下面要垫上地毯防止跑动,这也减少了打鼓过程中鼓身的震动,从而保护了鼓。
2005-9-28 15:47 回复
贝司手金山
3位粉丝
2楼
关于鼓的录音方法 !!!
在流行音乐的录音中,架子鼓的录制是非常基本和常见的,但不容易把握,下面就我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鼓的录音与调音
录音所采用的方式随作品效果的着重点不一可分为纯真方式和完美方式。前者主张录制音源的原始声,不带入其他装饰色彩,通常不加均衡,不经过混音台,直接进入录音机。但其对乐器、乐手、话筒的要求则十分严格,常用于古典、爵士乐的录制。后者则不然,它尽量多的利用效果器来使最终的结果达到华丽,与真实声有所出入,不大自然,多用于录流行乐。显然,架子鼓的录音方式则多以完美方式为主。
在录鼓之前首先要对鼓进行调音。一般而言,鼓手集中于表现自己的击鼓手法,而对录音来说,调好鼓的音色至关重要,这项工作一般由录音师来完成。调试方法很多,因习惯而异。以TOM嗵鼓为例,当上下鼓皮调音不一致时会产生不和谐的声音,一般而言是先将上、下鼓皮均放松,然后逐面调紧,先调下边鼓皮,左手压住中间,鼓皮上将出现皱纹,将起皱部分边上的螺丝拧紧,如此再分别调紧所有的螺丝,直到每个螺丝边鼓皮敲击出的音高基本一致为止。这样每部分的鼓皮声都是均匀的,鼓皮松紧程度以鼓挞弹回的感觉而论,需上下一致,不一定为同一音高,以听觉为标准使两者音色配合默契。鼓皮过紧过松都会影响鼓槌的敲击力度与弹性,鼓手也会感到不自然。好的调音“咚”声是集中与圆滑的,不能散掉。下鼓皮比上鼓皮稍松些能产生相对厚实的音响效果;如需要还可以卸掉下边的鼓皮。总的调制以最小的那个嗵鼓为标准,获得一个音质,再慢慢加上别的嗵鼓,调出整体音色。
在整个录鼓过程中,传声器的选择与放置也是很重要的。选择不太灵敏的传声器,如大振膜传声器,以便得到厚实的低频声。通常用动圈式传声器近距离录单鼓(如用SENNHESER公司的MD442拾取TOM鼓),因鼓的声音很大,易破坏电容传声器的性 质或相互串声。录踩镲(Symbal)可以选用晶体体传声器。方向性一般均设置为心型。
另外,录鼓传声器摆放的原则是越靠近鼓皮拾取的鼓皮声越真实,低音越好;反之,将传声器距离鼓皮远些则高音会显得丰富些,增加了明亮度,但也增加了串音机率。就一般情况来说,都将传声器放得靠近鼓槌敲击点一些,其他频率再用均衡器来弥补,但要当心传声器被鼓槌击中。 我们通常还设置两只电容式传声器(也可选用 合适的动圈式传声器)位于整个鼓群的上方中间两侧,用以为整个鼓群的声像定位,称为主传声器(可选择AKG C414传声器)。若单用主传声器拾取鼓群,声音会显得单薄,所以要与点传声器配合使用。另外,主传声器之间距离要合适,过大,鼓声往中间靠,整体显得“空”;过小,鼓群的立体感出不来。
1:串声一直是最大的录音问题,我推荐动圈与电容的搭配使用。鼓还是尽量使用动圈话筒拾音,避免使用LOW CUT的话筒。
2:至于文章说的HIHAT也使用动圈拾音,我觉得不是很好。CYMBAL最好是使用电容话筒拾音,可以获得很好的镲片立体感,动圈会因为他的指向性而突出部分频率!拾镲片最好是使用小震膜的电容话筒,而且从上而下的拾音。镲片的最佳听觉位置在镲片的上方。
3:军鼓的拾音有很多讲究,一般而言是使用动圈话筒平行与上鼓面。拾音,可以避免过多的中高频。尤其可以避免底皮的沙带声!高级的录音师,再处理一些需要沙带音的录音时,一般采用两个话筒同时拾上下皮,通过控制音量配比和均衡,可以得到很好的沙带声和鼓腔声的结合,是爵士乐鼓手的最爱。或是细腻派的鼓手的选择。
4:关于最后所说的 主传声和定位传声结合的办法,也是一般运用在爵士或轻音乐的录音。摇滚乐的录制,是一定需要大规模的定位拾音的!
5:一般脚鼓的均衡是衰减所有中高频,一般在100HZ以上全切,也有爵士乐手喜欢保留一点中频,得到脆脆的脚鼓声,,个人喜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