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
查看话题 >制造一部电影的时间
一部电影的时长大部分在120分钟左右,也许你从未意识到120分钟背后,一部电影的制造需要多长的时间。
电影是光影的艺术,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它是成熟的工业成品,它的制造过程决定了它最后的品质。
你如果喜爱电影,你可以观看成百上千部电影,你可以成为一名资深电影爱好者,也可以妙笔生花成为一名出色的影评人。然而,你与电影的接触就到此为止了吗?大荧幕背后的电影什么样,真实的电影拍摄什么样,也许你和大部分人一样,即使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但与电影制造过程的接触,是一片空白。
2016年11月,制造电影工作坊发起招募,公开招募剧本、剧组各个工种,最后从报名的人中筛选出60余位组成电影剧组。组织一帮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互不相识的人共同“制造一部电影”。


制造电影工厂《西装褴褛》花絮
为什么要制造电影?
▼

1314:策划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让一个大部分的人都是业余的剧组来制造一部电影?
Amy(NEO Film Studio联合创始人,“2016制造电影工作坊”活动策划人):我们最开始做这个活动是因为在成都热爱电影的人越来越多,爱好者们对影像的认识也是愈加深入。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创造出一个平台让大家一起参与到一部电影的制作中来。虽然我们很多人看电影、评论电影,但其实能够实际去参与电影制作的人并不是太多。我们希望把所有的爱好者通过一个平台集结起来,共享资源。大家一起来体验电影制作的过程,收获快乐。这就是我们的初衷。
RAYIST(NEO Film Studio创始人,“2016制造电影工作坊”活动策划人):是的,因为我们工作室除了在制作影片以外,还想开展一些推广电影文化、介绍电影艺术的活动。之前我们也在成都当代美术馆里做过一次电影相关的公开课。我们知道很多电影的爱好者们对于电影文化、电影艺术、电影制作都抱有浓厚的兴趣。既然我们是一个立足于成都的电影工作室,我们当然也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责无旁贷地去进行成都本土的影像方面的创作。
制造电影之——剧本
▼


制造电影工厂《西装褴褛》花絮
《西装褴褛》
影片讲述一个擦鞋匠和一位衣冠楚楚的富人在某一日的街头相遇,寻常的相遇引发出不同寻常的一天。擦鞋匠和富人的命运突然被绑在一起,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起初电影工坊征集了四个剧本,刚开始共有五人是主创团队:高瑄、赵科、徐祎、杨怡静、蔡诗琪。大家在一起讨论之后,最后选择了赵科的剧本。这个剧本的可行性最高,拍摄时间和难度比较起来更容易操作。作为拍摄的中心,选出来的两位导演是相关专业的学生。
导演阐述:
《西装褴褛》从一个普通的视角出发,从一个简单的源头引出一件小事,在让观众捧腹的同时,其实也并未意图达到更深层的含义。虽然片中角色身份地位不同,但当他们都同属于小人物的嬉笑逗闹时,传达出的也是一个普通的市井生活以及还世界一个朴素的面貌。
制造电影之——导演
▼

Q1
1314:这次参与拍摄电影的体验跟以往在校的经历有何不同?
赵科(编导专业学生):最大的不一样,是之前拍电影觉得是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作品,但是这个活动就像是一个好莱坞工业体系,很专业。以前也拍过一些片子,但是大部分都是自己拍的作业,没有这么多人参与进来。报名的剧本是我之前的作业,但没有拍摄过,突然有一天我得知这个消息,就报名参加,投稿以后就被选上了。剧本修改的过程非常激烈,大家都几乎吵架。有些地方自己很坚持,别人会觉得没有必要。我们因为这个讨论很久,情绪很激动。
高瑄(电影学学生):每个人的想法都很不一样,一开始这是赵科私人的剧本,他想要的那种方式,在别人看来也许不能理解。喜剧片有很多巧合,但不能全部靠巧合。RAYIST一开始也在讨论,推敲的很严格。我们会为了一个动作的合理性想很久,我要怎么去做一个动作,合理吗?想几天都有可能。我们可以说是最幸运的两个人。我们中间经历很多,认识了很多朋友,走到今天,一个月好像很长,也有一些遗憾。
Q2
1314:你们个人对电影有什么样的感情?
赵科:我喜欢电影,我觉得电影就是我自己,我觉得在电影里人很自由。当你做你喜欢的事情,你可以为这件事做很多牺牲,大家因为相同的兴趣和爱好聚在一起,为了一个目标拼尽全力。所以我特别感谢这次让我有机会做一个系统的片子,还有经验丰富的前辈,他们对我们的循循善诱特别重要。
Q3
1314:喜欢什么样的电影,为什么想到制作默片类型的电影?
赵科:我喜欢的电影很多,跟我的性格有关,我更偏向于喜剧。但不只是那种网络的段子,我喜欢的是在喜剧的外壳之下,有对于社会的理解。我喜欢的电影人有库斯图里卡、卓别林等,对于自己喜欢一个电影我会反复去看,有时会看三四十遍。我当时觉得拍成默片会很好玩,同时也可以表达我想要表达的内容,所以选择了默片。


Q4
1314: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地对电影有自己的理解?
高瑄:我上高中的时候才开始频繁地看电影,那个时候看一些比较经典的。真正觉得自己可以走到电影里来,是在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学的是英语专业,很喜欢去图书馆,会去图书馆看很多跟电影有关的书。我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吧,我不知道是我选择了它,还是它选择了我,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影史上的东西,自己的触觉很敏感,看到更多抛却大众的东西。
当时认识了伯格曼等导演,后来遇到一个朋友,他看了很多东欧和拉美的电影,他让我觉得电影很宽广。每个人有他自己擅长和热爱的领域,可能你觉得生活无望的时候,封闭的时候,你看电影的时候会觉得有自己的世界。
Q5
1314:这次参与拍摄电影的体验对你们来说有什么收获?
赵科:很多细小的东西一下触碰到我,这可能就是电影的魅力。在这个过程里合作很重要,我们之前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方式,它完全按照程序来做,每个组分工都很精细,包括时间的把控,我们之前有过一些消沉的时候,好像觉得不太习惯。但是到了最后,我们明白每个作品有自己的拍摄方法,也很开心能够参与进来。
制造电影之——演员

▼
演员(饰 富人)周涛 宾馆工作人员:第一次场是绑架的戏,我们的手被绑着,嘴里塞着毛巾,有个情景是毛巾拿出来用脚踩,拍的时候,就一直踩过去捡起来,我就一直吃毛巾,第二天就没有食欲了。 我的年纪在剧组里算大的,我参与这个活动就是希望可以放松,我想做另外一个自己,平时工作的时候我有一个面具,我来这里给大家逗乐、抢戏,我觉得很难有机会到了一个很开心的地方。
演员(饰 擦鞋匠)陈圆 品牌策划:印象比较深刻的戏份,是我在一个黑暗潮湿的仓库里面一直挣扎……到最后真的是虚脱了,我真的没想过拍戏会这么费精力,吃一盒盒饭真是不够。
演员(饰 小匪徒)Joanna 舞蹈剧场演员+英语口语老师:我在剧组里饰演的一个小匪徒,一个反串的角色。戏份的话挺多都是在被打,特别二,有时候也会犯一些糊涂,有时候也会有一点小聪明的角色。
演员(饰 大佬的女人)周竞航 私企文职:我和大哥给自己的定位是主演里的小配角,我们的戏份比较少,但是过程很开心。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场戏,拍摄的时间最长,卡的次数最多。印象最深的是,当那场戏过的时候,我们都发自内心的欢呼,感觉从来没有过的开心。
演员(饰 保安)张飞IT男:穿上制服以后,我感觉自己跟角色融为一体,连小区的阿姨也真的把我认作保安。但是回忆起来还有遗憾,觉得自己一些动作还能做得更好。这次活动,大家花时间、不求利益,在一起开心地玩是件很难得的事。



制造电影之——摄制
▼

摄影的葛忠平、段婷、李凌浩是同班同学,拍摄时他们要坐两个多小时的车从彭山赶过来;化妆陈煜妃一早就来,然后就一直在现场等着,随时可能会补妆,还帮剧组拉来了彩妆的赞助。
制造电影之——制片
▼

制造电影工厂《西装褴褛》花絮
道具、制片租在幕后做的工作是大家难以想象的,道具和服装是制片们花了很多晚上讨论确定,然后去租借。负责道具的陈思涵,被剧组的人称为万能机器猫,煤气罐、金色的眼镜,很多大家觉得很难找到的东西她都能找到,一个女孩子提着两个煤气罐一大早滑着滑板从郫县赶过来。
制片主任陈静和李琳茜,每天早早就到现场,在大家忙着拍摄的时候帮忙看衣物及处理各种杂事;生活制片订剧组盒饭,大家吃完继续拍摄的时候,他们还要负责打扫卫生;负责剧照的王戎川为了帮道具组找来一辆老式自行车,拍摄当天从双流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市中心;道具的陈思涵在拍完最后一场杀青戏后,还不忘从垃圾堆里把啤酒瓶给捡出来,因为这是她找别人借的,必须还回去……
【本文刊登于《1314》 第 47 期,有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