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9 第29節:韻的相關概念(六):有關韻尾的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以及“陰陽對轉”的理論
有意識地注重聲調,是從沈約《四聲譜》開始。
因為聲調在聽感上的區別度很大,而永明年間正是文人重視詩歌形式化、形式美的時期。
題外話:低級的東西普及很容易,雅的東西普及很難。比如流行歌曲,誰都能唱兩句,但是
题外话:低级的东西普及很容易,雅的东西普及很难。比如流行歌曲,谁都能唱两句,但是贝多芬的咚咚咚咚之后那一句是什么就没有很多人知道。其实,真正的贝多芬的音乐有很高层次的。
说回正题,音高的体会,应用到汉语格律诗是从永明年间开始的。汉代以前,很多人认为上古不分声调,或者只有平仄两大类(黄侃),段玉裁认为只有三调平上入,没有去声,去声是从魏晋开始的。也有人认为是上古有四声。
PS:相对来说,广州话是最接近中古的切韵音系。
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
上古四声的界限没有中古那么重要,韵尾比较重要。
陽聲韻尾:凡是有[-m、-n、-η]韻尾的都是陽聲韻尾。
陽聲韻:收鼻音韻尾[-m][-n][-η]的韻。
入聲韻:收塞音韻尾[-p][-t][-k]的韻。
陰聲韻:剩下的都是陰聲韻。沒有韻尾,或者韻尾是圓音。
如下圖:

聲符和音義相關。段玉裁:“同諧聲者必同部”,諧聲字的聲符相同,那么这些谐声字在上古的時候都是同部的。
陰陽對轉
聲符和音義相關。段玉裁:“同諧聲者必同部”,諧聲字的聲符相同,那么这些谐声字在上古的時候都是同部的。
詞的產生遠遠早於文字。在字尚未出現之前,需要用聲音來區分不同的意義(音變構詞)。比如聲母不同:長,朝;主元音不同:剛(gang)和公(gong)。
在上古,韻尾的變化是生成派生詞的重要方法。
比如“寺”字,寺的原意是有力英俊的人,這幾個字的意義都有關係。
寺→待,寺→特,寺→等,
王力先生對這幾個字的上古擬音如下:
寺(iə),特(ək),等(əŋ),可以看到,主元音都是ə,韻尾不同。
下圖可以看出,是屬於之部、職部、蒸部。

如上所述,寺特等這三個詞在成字之前的意義是靠韻尾來區分的。這種關係,江永戴震已經注意到了,戴震的學生,孔廣森形成了“陰陽對轉”的理論。
陰陽對轉:指韻腹相同的陰聲韻和陽聲韻、陽聲韻和入聲韻、入聲韻與陰聲韻之間的相互轉化,實際上是陰、陽、入相互轉化。
再重複一遍,陰陽對轉的現象說明了上古的時候,通過改變韻尾來表示新詞是一個極為成熟的音變現象。

ps:寫字的時候,等救在上面加上了形符(竹字頭),構成了形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