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御剑和神谷活心
这次是瞎聊,所以行文上不会那么严肃,而且所谈的关键词无非就一个:《浪客剑心》真人版。谈之前,让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动作片这个电影类型。动作片的外延无疑非常广泛,而且在每个时代它的所指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好莱坞的琼斯博士就被归类为动作片男主角,而其后,像兰博、约翰•麦卡伦(《虎胆龙威》)等风格迥异的角色,也被称之为动作片。在香港,动作又指向了最早的功夫片,这是由李小龙开创,经由李连杰、成龙等人发扬光大的类型,后来又嫁接之武侠片、科幻片等等。正是香港电影的这种动作模式,以及由此而来的武行体系,成了如今动作片样式的标准配备,哪怕在超级英雄如《美国队长2》里,我们也能看见一二。
虽然动作片的样式如此多变,但我们可以总结的一条是,在大部分追求刺激与商业化的类型片里,主角都是打不死的硬汉,而且坏蛋必将被惩罚。这就引发了一个叙事上常见的问题,主角反正会获胜,那么悬念的安排不在于他会不会打倒他,也不在于他如何打倒他。换言之,问题的关键不在动作本身,因为那只是引发感官反应的低层机制,就好比我们说这部片打得好帅,那只是在夸耀武指和剪辑等拍摄手法,还包括配乐。假如换一个场景,比如我们拍国际摔跤联盟的纪录片或者巴西柔术的现场纪实电影,你还是会觉得很帅,可那不是电影。那么电影会是什么样子?它如何有效地引发悬念?这就得回到实际例子中去。
最近很有幸,被我发现了一部日本acg真人化的电影,叫做《浪客剑心》,在此,我们将不讨论动画原作,而仅仅着眼于电影本身的改编。这个系列有三部,其实是第一部作为单独的一个,后面两部实则是一部,不过分为上下集在一年内先后上映。在第一部电影里,一开头就提出了一个极其抓人眼球的悬念:主角还会不会拔刀,拔刀之后又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类似于这样的疑问,是很多武侠片里会提出的,比如前段时间被天雷滚滚的《三少爷的剑》。而在这里,绯村剑心面临的境况是,倒幕战争终于结束,人们迎来了一个和平的明治时代,所以像他这种代表旧时代罪与罚形象的武士,将不再被需要,废刀令就是一个象征性的事件,所以他得将刀藏起来,也就是武侠片里常说的归隐。可问题是,在电影其后的一个反讽性镜头里,新时代的罪孽又在滋生,比如第一部中的贩毒集团。于是,我们自然把目光抛向了剑心。此时矛盾便产生了,他自己的誓言是不再拔刀,那么一个单纯的对抗坏人绝不是拔的理由,而即使拔了,他又该如何撞破自己的心魔(杀欲与压抑杀欲的自我之间的对抗)?之后,他这个旧时代的幽灵,又该如何带着这把已拔之刀生存在这个不需要他的世代?注意,拔刀与时代困境,就被联系起来了,由此,主题上的表达便从悬念中产生:武士在面对这个时代该何去何从?同时,由于存在熏这个女性角色,那么其间的悬念又回到了剑心与熏的各种互动中,故事便丰满起来。
我们当然知道剑心会击败这些坏人,也知道击败的过程肯定会一波三折,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他拔刀的理由,以及拔刀后的态度,这个才是作为编剧决定性的胜利,它凌驾于一般观众之上,给了我们重重一击。(当然,这个悬念与主题必然来自于原作,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改编如何将其包装进电影)。不过在第一部这一颇有想法的创意之后,我们迎来了第二三部的疲软,这也是大多数动作片面临的困境,叙事的重心彻底变成了如何更帅地呈现动作,而不是故事本身。
有人会说,在剑心与志志雄的这个对抗中,电影的野心变得更大了,因为它借由志志雄这一形象(剑心的反面,仇恨新时代),质疑了明治时代的正当性,挖掘出了表面正义后的邪恶。因为凡革命,无不流血牺牲,明治的成功,恰恰是建立在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基础上。类似于这种政治隐喻出现在一部动漫改编的动作电影里,的确会让人眼前一亮,只是本片的叙事焦点却没有围绕在这个问题之上。在第二部开头,其实只说了一件事,而且这件事只需要通过一句话就能说完:剑心会不会帮助政府刺杀志志雄呢?这的确是个有效悬念,因为在第一部里,剑心的说法是,他不会再成为政府的刽子手。所以当整个第一幕都用来建构这一悬念时,故事的表达重心就发生了偏移,它成了:剑心为了保卫这得来不易的和平与新时代,不得不成为政府的爪牙,对抗那些潜伏在阴暗中的恐怖分子。换言之,在质疑与肯定之间(也就是之前说的政治隐喻),并无悬念,因为主角一开始就选择了后者,和平-新时代,战乱-旧时代(他唯一的选择即悬念就是以什么样的理由帮助政府)。这在意识形态上是无可辩驳的一环,进而,有想法的剑心,成了主旋律剑心,那么故事的整体走向就成了痛扁大魔王,说得更明白点,悬念就是最简单的:剑心能不能以及如何击败志志雄呢?而这是较为低级的做法。
当然了,低级也有低级的玩法,千万不要看不起这种聚焦于动作的悬念,如果玩得好,它依旧能引发震撼人心的效果。我们可以回想一部13年前的电影,它叫《新警察故事》。在以往的成龙警察系列里,那个主角永远都是打不倒的,即使落入坏人的圈套,他也能凭借自身智勇,力挽狂澜,这几乎成了观众对他的既有认知。但在这部电影里,一开头就展现了他的重大失败,不仅被人当猴耍,而且连自己的小弟都保护不了了,这样的大哥,还能是大哥吗?尽管这部电影的最终悬念依旧是好人能不能以及如何打败坏人,可由于第一幕的建构,在影片的发展阶段,最重要的也最揪人心的矛盾变成了:这个曾经的大哥,能否以及重燃雄心?同时,还有另一条不那么明显的线索,这关乎到悬念里的神秘手法,由王杰饰演的这名警探,在开头那次任务中出卖了成龙一等人,所以导致了失败。而这个由“谁干的”构成的悬念,也将在故事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由此,《新警察故事》这部电影,才建立自己的主题:人,如何面对不断衰老的困境。而在意识形态上,我们看到了新旧冲突,这种冲突也就隐约地指向了香港的时局。
回到剑心,之前我们说,经由第二部一开头的悬念设置,影片的表达被锁死了,那么突围的可能性就降低了。之后如果还想在政治隐喻上做文章,就必然形成结构上的累赘与冗余,因为这需要在影片的进展中不断地添加意义,而添加意义的一般的做法就是说教,这是最省事也最直接的,由此呢,这种表达就生硬了。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它没有这么做,至少在第二部里没有。所以呢,《京都大火篇》基本就成了一个过过眼瘾的动作特效大片,但,这也比生涩的说教要好,至少我的感官得到了满足。可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点,那就是由佐藤健饰演的剑心与神木隆之介饰演的宗次郎之间的对决。在这场对决中,由于曾经的铸剑师父赤空给了剑心一把“残次品”影打,而宗次郎得到了长曾弥虎彻的助力,所以将影打斩断。这无疑就是种隐喻了,它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新警察故事》的叙事,主角经受打击,他该如何站起来?然而我们又知道,这一悬念基本就是无效悬念,首先这是刀断了,人的意志还没断。其次因为这不过是为了引出剑心与猎刀张的对决,所以我们可以将对决宗次郎看做叙事上的一个过渡段,重心仍旧在于动作炫技。最后,我们会发现,故事进行到此时,废话越来越多。因为哪怕是一个具体的冲突和矛盾都没有正式展开(对决这里发生在五十分钟左右处),同时剧作还得应付苍紫的出现,而在整个第二部里,苍紫被完全排挤在叙事外围,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魂野鬼,即使后来和老头打了一架,不过也是为了填塞叙事空间和动作表现的丰富度,这是和强行说教基本没有区别的强行打斗。
第二部的的确确成了空洞的动作展示陈列馆,第三部又如何呢?我们看到,它一上来就迫不及待地引入了新角色,由福山雅治饰演的比古清十郎。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因为之前的剑心感受到了深深地屈辱,他发现自己连宗次郎都打不过(你看,之前弃置了的戏剧资源又再一次被用上了,因为编剧一定感受到了第二部里剧作张力欠缺的弊病),所以那个经典的母题,英雄倒下了,他该如何站起来又一次回到了我们的视野,而这一层故事,已经拖了一个多小时了(按照当时在日本上映的时间来算,就是拖了一个多月了)。于是,比古清十郎,飞天御剑流的大宗师,在观众毫无预警地情况下出现了,而他的出现,就开启了主角问道求心的过程,而由于之前太多废话,时间已经不够,所以呢,这个求心的过程很草率,说教就出现了,甚至连剑心的内心独白都有了。这一切的一切,非常生硬,没有任何一个可以看的点。然而,最致命的永远在后面。我们先前说了,《京都大火篇》一开始就承认了这个和平时代的正当性,也就是在质疑与肯定之间是没有充足的戏剧发展空间的。可是,当求心段落完成后,志志雄一干人等突然就拥有了话语权,他们一再重申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呢,由伊藤博文为代表的政府,也开始成了编剧手里的枪,处死革命党的情节,一定触到了很多人G点,可惜,这是一场骗局。根本就没有处死,也根本就没有悬念。至于志志雄等人,在结构上也无法产生更强大的张力,一切的质疑与反思都成了生硬的诉求(这连说教都算不上),那么意识形态的表达基本等于零。可政治隐喻又是怎么回事?的确很多人都感受到了这一层。其实,讽刺和隐喻谁都会做,因为编剧只要把一些桥段和人物对白强行填塞进故事就可以了,这些东西可以完全和悬念(剧作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以及主题无关,它们只是零碎事件,经由观众的完形,将其补全。
再次回到整个故事的开端,如果我们去除很多很多不必要的废话,将故事集中在剑心受挫-站起这一最重要最核心的戏剧层面,那么这部电影不说优秀也是合格。而且,在《京都大火篇》的开头,志志雄把警察吊在空中的场景,不就和《新警察故事》很像吗?而在结尾的纵火现场,那不也和《黑暗骑士崛起》最后的大决战很像吗?后面两部电影,都是在讲一个英雄如何“死而复生”的故事,为什么就不能保有本心坚持自己当初想做的呢?
吐槽归吐槽,在《浪客剑心》这三部曲中,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比如它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
虽然动作片的样式如此多变,但我们可以总结的一条是,在大部分追求刺激与商业化的类型片里,主角都是打不死的硬汉,而且坏蛋必将被惩罚。这就引发了一个叙事上常见的问题,主角反正会获胜,那么悬念的安排不在于他会不会打倒他,也不在于他如何打倒他。换言之,问题的关键不在动作本身,因为那只是引发感官反应的低层机制,就好比我们说这部片打得好帅,那只是在夸耀武指和剪辑等拍摄手法,还包括配乐。假如换一个场景,比如我们拍国际摔跤联盟的纪录片或者巴西柔术的现场纪实电影,你还是会觉得很帅,可那不是电影。那么电影会是什么样子?它如何有效地引发悬念?这就得回到实际例子中去。
最近很有幸,被我发现了一部日本acg真人化的电影,叫做《浪客剑心》,在此,我们将不讨论动画原作,而仅仅着眼于电影本身的改编。这个系列有三部,其实是第一部作为单独的一个,后面两部实则是一部,不过分为上下集在一年内先后上映。在第一部电影里,一开头就提出了一个极其抓人眼球的悬念:主角还会不会拔刀,拔刀之后又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类似于这样的疑问,是很多武侠片里会提出的,比如前段时间被天雷滚滚的《三少爷的剑》。而在这里,绯村剑心面临的境况是,倒幕战争终于结束,人们迎来了一个和平的明治时代,所以像他这种代表旧时代罪与罚形象的武士,将不再被需要,废刀令就是一个象征性的事件,所以他得将刀藏起来,也就是武侠片里常说的归隐。可问题是,在电影其后的一个反讽性镜头里,新时代的罪孽又在滋生,比如第一部中的贩毒集团。于是,我们自然把目光抛向了剑心。此时矛盾便产生了,他自己的誓言是不再拔刀,那么一个单纯的对抗坏人绝不是拔的理由,而即使拔了,他又该如何撞破自己的心魔(杀欲与压抑杀欲的自我之间的对抗)?之后,他这个旧时代的幽灵,又该如何带着这把已拔之刀生存在这个不需要他的世代?注意,拔刀与时代困境,就被联系起来了,由此,主题上的表达便从悬念中产生:武士在面对这个时代该何去何从?同时,由于存在熏这个女性角色,那么其间的悬念又回到了剑心与熏的各种互动中,故事便丰满起来。
我们当然知道剑心会击败这些坏人,也知道击败的过程肯定会一波三折,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他拔刀的理由,以及拔刀后的态度,这个才是作为编剧决定性的胜利,它凌驾于一般观众之上,给了我们重重一击。(当然,这个悬念与主题必然来自于原作,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改编如何将其包装进电影)。不过在第一部这一颇有想法的创意之后,我们迎来了第二三部的疲软,这也是大多数动作片面临的困境,叙事的重心彻底变成了如何更帅地呈现动作,而不是故事本身。
有人会说,在剑心与志志雄的这个对抗中,电影的野心变得更大了,因为它借由志志雄这一形象(剑心的反面,仇恨新时代),质疑了明治时代的正当性,挖掘出了表面正义后的邪恶。因为凡革命,无不流血牺牲,明治的成功,恰恰是建立在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基础上。类似于这种政治隐喻出现在一部动漫改编的动作电影里,的确会让人眼前一亮,只是本片的叙事焦点却没有围绕在这个问题之上。在第二部开头,其实只说了一件事,而且这件事只需要通过一句话就能说完:剑心会不会帮助政府刺杀志志雄呢?这的确是个有效悬念,因为在第一部里,剑心的说法是,他不会再成为政府的刽子手。所以当整个第一幕都用来建构这一悬念时,故事的表达重心就发生了偏移,它成了:剑心为了保卫这得来不易的和平与新时代,不得不成为政府的爪牙,对抗那些潜伏在阴暗中的恐怖分子。换言之,在质疑与肯定之间(也就是之前说的政治隐喻),并无悬念,因为主角一开始就选择了后者,和平-新时代,战乱-旧时代(他唯一的选择即悬念就是以什么样的理由帮助政府)。这在意识形态上是无可辩驳的一环,进而,有想法的剑心,成了主旋律剑心,那么故事的整体走向就成了痛扁大魔王,说得更明白点,悬念就是最简单的:剑心能不能以及如何击败志志雄呢?而这是较为低级的做法。
当然了,低级也有低级的玩法,千万不要看不起这种聚焦于动作的悬念,如果玩得好,它依旧能引发震撼人心的效果。我们可以回想一部13年前的电影,它叫《新警察故事》。在以往的成龙警察系列里,那个主角永远都是打不倒的,即使落入坏人的圈套,他也能凭借自身智勇,力挽狂澜,这几乎成了观众对他的既有认知。但在这部电影里,一开头就展现了他的重大失败,不仅被人当猴耍,而且连自己的小弟都保护不了了,这样的大哥,还能是大哥吗?尽管这部电影的最终悬念依旧是好人能不能以及如何打败坏人,可由于第一幕的建构,在影片的发展阶段,最重要的也最揪人心的矛盾变成了:这个曾经的大哥,能否以及重燃雄心?同时,还有另一条不那么明显的线索,这关乎到悬念里的神秘手法,由王杰饰演的这名警探,在开头那次任务中出卖了成龙一等人,所以导致了失败。而这个由“谁干的”构成的悬念,也将在故事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由此,《新警察故事》这部电影,才建立自己的主题:人,如何面对不断衰老的困境。而在意识形态上,我们看到了新旧冲突,这种冲突也就隐约地指向了香港的时局。
回到剑心,之前我们说,经由第二部一开头的悬念设置,影片的表达被锁死了,那么突围的可能性就降低了。之后如果还想在政治隐喻上做文章,就必然形成结构上的累赘与冗余,因为这需要在影片的进展中不断地添加意义,而添加意义的一般的做法就是说教,这是最省事也最直接的,由此呢,这种表达就生硬了。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它没有这么做,至少在第二部里没有。所以呢,《京都大火篇》基本就成了一个过过眼瘾的动作特效大片,但,这也比生涩的说教要好,至少我的感官得到了满足。可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点,那就是由佐藤健饰演的剑心与神木隆之介饰演的宗次郎之间的对决。在这场对决中,由于曾经的铸剑师父赤空给了剑心一把“残次品”影打,而宗次郎得到了长曾弥虎彻的助力,所以将影打斩断。这无疑就是种隐喻了,它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新警察故事》的叙事,主角经受打击,他该如何站起来?然而我们又知道,这一悬念基本就是无效悬念,首先这是刀断了,人的意志还没断。其次因为这不过是为了引出剑心与猎刀张的对决,所以我们可以将对决宗次郎看做叙事上的一个过渡段,重心仍旧在于动作炫技。最后,我们会发现,故事进行到此时,废话越来越多。因为哪怕是一个具体的冲突和矛盾都没有正式展开(对决这里发生在五十分钟左右处),同时剧作还得应付苍紫的出现,而在整个第二部里,苍紫被完全排挤在叙事外围,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魂野鬼,即使后来和老头打了一架,不过也是为了填塞叙事空间和动作表现的丰富度,这是和强行说教基本没有区别的强行打斗。
第二部的的确确成了空洞的动作展示陈列馆,第三部又如何呢?我们看到,它一上来就迫不及待地引入了新角色,由福山雅治饰演的比古清十郎。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因为之前的剑心感受到了深深地屈辱,他发现自己连宗次郎都打不过(你看,之前弃置了的戏剧资源又再一次被用上了,因为编剧一定感受到了第二部里剧作张力欠缺的弊病),所以那个经典的母题,英雄倒下了,他该如何站起来又一次回到了我们的视野,而这一层故事,已经拖了一个多小时了(按照当时在日本上映的时间来算,就是拖了一个多月了)。于是,比古清十郎,飞天御剑流的大宗师,在观众毫无预警地情况下出现了,而他的出现,就开启了主角问道求心的过程,而由于之前太多废话,时间已经不够,所以呢,这个求心的过程很草率,说教就出现了,甚至连剑心的内心独白都有了。这一切的一切,非常生硬,没有任何一个可以看的点。然而,最致命的永远在后面。我们先前说了,《京都大火篇》一开始就承认了这个和平时代的正当性,也就是在质疑与肯定之间是没有充足的戏剧发展空间的。可是,当求心段落完成后,志志雄一干人等突然就拥有了话语权,他们一再重申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呢,由伊藤博文为代表的政府,也开始成了编剧手里的枪,处死革命党的情节,一定触到了很多人G点,可惜,这是一场骗局。根本就没有处死,也根本就没有悬念。至于志志雄等人,在结构上也无法产生更强大的张力,一切的质疑与反思都成了生硬的诉求(这连说教都算不上),那么意识形态的表达基本等于零。可政治隐喻又是怎么回事?的确很多人都感受到了这一层。其实,讽刺和隐喻谁都会做,因为编剧只要把一些桥段和人物对白强行填塞进故事就可以了,这些东西可以完全和悬念(剧作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以及主题无关,它们只是零碎事件,经由观众的完形,将其补全。
再次回到整个故事的开端,如果我们去除很多很多不必要的废话,将故事集中在剑心受挫-站起这一最重要最核心的戏剧层面,那么这部电影不说优秀也是合格。而且,在《京都大火篇》的开头,志志雄把警察吊在空中的场景,不就和《新警察故事》很像吗?而在结尾的纵火现场,那不也和《黑暗骑士崛起》最后的大决战很像吗?后面两部电影,都是在讲一个英雄如何“死而复生”的故事,为什么就不能保有本心坚持自己当初想做的呢?
吐槽归吐槽,在《浪客剑心》这三部曲中,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比如它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就是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