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摇东西 ——东西方后摇差异小议系列之旋律向

有好久了,时常察觉到自己对后摇的热情已经在逐渐消退,无论是对于喜爱乐队的动态还是对新作品的渴求,都渐渐冷淡了下来。不知是厌倦了他一味的公式化而失去了追寻后摇滚实验气质的初衷,还是麻木的被围住在了庞杂众道吉他音墙旋律之间,但我确切的感知到我的耐心存量确实不足了。 收藏一个豆列,每个月“收货”一次,已经成了我听后摇的常态。但一笔带过的作品实在是太多,偶尔对上胃口的也只是默默的点个赞而已。但真是庆幸身边还有那么多对后摇一如既往热情的朋友们,要是没有你们的坚持或许我早已和后摇互道珍重了。尤其是看到你们我就仿佛看到了后摇音乐的一切特质:单纯、沉迷、寡言、热情、细腻、富有哲思。不由想起了刚接触后摇时的自己,那种能够被简单旋律打动,对音乐单纯无限憧憬渴求的热情。 音乐仿佛永远都是如此纯粹,他静静守候在别处,等待你寻找到他发现他不同侧面的美。如今坐下细细想来,也许我对后摇的热情其实并没有消散,而是在寻求之路上迷失了最初他吸引我的那一个侧面,然而要在迷途中回到原来的那条简单笔直的路,所谓初心,如今看来这又是何其困难。 音乐没有变,后摇当然也没有变。如今我实在欣赏感激那些不忘初心的乐队与聆听者。想到这里,我有了些许释然。有时仔细想想其实音乐还真不能改变一个人反而是更能固化一个人,而真正能改变我们杀死热情的也只是时间和自我罢了。 为了找寻对后摇的热情,我想回到最开始的时候,不再去畅想意淫所谓的创新融合,到底来看看后摇本身的魅力在哪里。我想这样来诠释:从东方与西方对后摇做一次地理上的划分。其实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山重水复,还有更多你我从前不曾发觉的差异与缘由。阐述一番后摇原有的魅力所在,但愿能够让你重新拾起你的“后摇初心”,那就再好不过了。
可以说我认识到这个差异的确切时刻点是在去年年底看台湾后摇乐队晨曦光廊巡演台下忽然想到的。当乐队在舞台上演奏起全新EP中的那首“小公主”,简单含蓄美丽的旋律不断在耳边震颤之时,忽然间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仿佛是种久别重逢的感慨。这再简单不过的旋律,层层堆叠推进的后摇“套路”,配器也是不存新意,但就是这样的旋律实在的走了我的心。 脑海中一下闪现出了无数个名字,那些无数个我曾无限崇拜的名字。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吸引着那时的我?又是什么样的特质让他们在趋同化的后摇风格中脱颖而出?此时此刻不得不嘲笑自己似乎连最基本的疑惑都没有搞清就敢来指手画脚、兴师问罪,真是羞愧难当。接下来的几天中这个问题一直在脑中往复,翻出之前的聆听纪录,反复的再次回听,似乎窥见一二,不妨说来探讨。 那就先就事论事,就以这首“小公主”与晨曦光廊乐队为题眼来展开之后的探讨。晨曦光廊乐队算的上是台湾较为新生的后摇滚乐队了。他们的作品带有浓厚特有的台湾色彩,擅用点缀,旋律清新,弱化鼓与贝斯节奏乐器的作用,是典型的旋律向后摇乐队。 这里插一句,我通常习惯将后摇乐队大致区分为旋律向后摇乐队、节奏向后摇乐队与实验融合向后摇乐队。如晨曦光廊、MONO、Explosions in the Sky这类主流的后摇乐队就属于典型的旋律向后摇,如Toe、té、tfvsjs这样的乐队则属于明显的节奏向乐队,而像Oiseaux-Tempête、Sigur Rós、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如此类型的乐队我都将其归为实验融合向。 这样一来,以这样的标准来纵观后摇滚这个领域你会发现:普遍上来讲,来自亚洲的乐队大多都可以划归为旋律向与少部分节奏向乐队,但似乎很难找寻真正意义上的实验融合向乐队,而欧美则有大量的实验融合向乐队与节奏向乐队存在。而且如果再仔细比较聆听后你会发现:就算是被划归在同一类型里的东西方乐队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别。 大方向的差异与小范围区别,都可以说是体现着东西方后摇不同的侧面,究竟是他们的哪些特质捕获了你最初的芳心?后摇滚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东西文化的碰撞,究竟他们想要表达如何的终极诉求?这些问题也许你和我一样,在这之前是从未思考察觉到的。希望这次简单的阐述能够让如此热衷后摇滚的你明白,找到你所追寻的“后摇初心”
那就先让我们通过两个实例比较来看看东西方旋律向后摇的不同侧面吧。 “小公主”无疑是一首典型的东方式旋律后摇佳作。也许你之前并未留意,但当这样的旋律响起在耳边时,你一定能确信这一定是一支亚洲乐队的作品。舒缓委婉的东方式吉他旋律重复,与亚洲旋律后摇乐队驾轻就熟的慢节奏运用,层层递进铺垫的乐曲走向,吉他音墙既是主旋律,密不可分,情绪感染强烈,将听者的情绪一步一步的带入乐曲当中,饱满宏大的氛围下又有着温柔细腻悦耳的旋律基底。可以说“小公主”完全就是亚洲旋律后摇最完美的范例之一,也是亚洲旋律后摇最吸引听者特质的集中体现者。

再拿一支欧美旋律向后摇乐队的作品与之做一个比较。德州后摇乐队This Will Destroy You的一首“The World Is Our ___”是我本人认为欧美旋律后摇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同样是弱起重复的吉他旋律,但好像一下会带给人一种鲜明的主题感,作品的磅礴大气不经意间就浩浩荡荡展现在耳中。将主旋律隐藏在吉他背景音墙之下,如同峡谷间奔腾不止的江河,坚实而壮阔。 其实我知道这样的比较也许太过于牵强片面,但其实从细节之中不难发现一些确实存在于后摇滚在东西方各自成长过程中的差异。 两首作品聆听下来,不难发现,晨曦光廊的“小公主”更善于运用慢节奏,在旋律上也较为舒缓,乐队对作品的细节把握尤其值得称赞。这当然也归功于亚洲人一贯的文化认同,含蓄而内敛,以小见大,作品也更注重对感性情绪的表达力。而“The World Is Our ___”则是明朗直接,大开大合,乐器的分离度高使得作品层次感增加,更密集的鼓点,更快的主题切入,不拘小节,毫不拖泥带水。作品更注重宏观情绪把控与理性的解读。 其实从这两支曲目的比较上就不难看出东西方旋律向后摇的根本差异其实就是在于对于作品表达诉求的着力点的差异,更注重感性情感表达的亚洲后摇乐队擅长运用慢节奏、处理作品细节、对动静结合的编曲模式驾轻就熟,以小见大的风格与旋律重复运用,作品往往呈现的是一种闭环的状态。而更注重理性表达与作品思辨的欧美乐队则更擅长采用高乐器分离度的编曲,明朗的节奏与旋律进行,直线式的表达,毫不纠结于小我的重复。 首先,慢节奏的使用也让作品的情感表达慢了下来。一点点的积累使得作品层次感尤为的强烈,也很容易将听者带入整首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当中。欧美后摇中虽然也有很多擅长慢节奏的乐队,最有名的比如Explosions In The Sky,但我认为其使用的着力点并不着重在于作品情绪表达上。所以慢节奏的运用可谓是亚洲后摇滚的杀手锏之一。

其二就是对作品整体细节的掌控。无论是强弱处的转折变化,还是每个音符鼓点的演奏,都是如此的平滑,细腻而自然。同时他们能在作品编曲中加入许多细节使得作品更佳丰富,由此,情绪表达上也是更加细腻而饱满。能做到这点的亚洲后摇乐队也是比比皆是。而欧美乐队的很多作品侧都会给人“空”而“硬”的印象。

说到编曲,你会发现亚洲后摇乐队尤其喜爱将动静对比的手法放入到作品当中,所谓的静爆静的模式也只是简单的形容这样的手法。比如像“小公主”这样层层堆叠最后爆发的简单模式运用到位了也是极富冲击力的。而很多时候动静结合的手法是复杂的甚至是隐藏的。纵观整个后摇圈子,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在我看来没有谁能够比亚洲旋律向乐队驾轻就熟了。动静结合的编曲手法不但使乐曲显得丰富饱满,也能让作品的情绪表达做到自然而有的放矢,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出那种内敛含蓄的东方式精神内核。

而欧美后摇乐队在编曲方面更多采用的手法则是让乐器分离,主要是两把吉他各自与贝斯之间的分离度。器乐混奏更适合制造浓烈的氛围,而器乐分离更适合旋律的进行,同时使得作品富有层次而饱满,最主要的是让作品不拘泥于原来动机的重复,或是更好的变化动机,而不像许多亚洲乐队不断强化原有的旋律动机。这样的表达方式是更加理性的,乐曲旋律也可以更加顺畅的进行。在流动的旋律中更能体现出作品的活力和深度,显得更加冷静而不富有过多情绪化。

跳脱出以上表面的差异,将这些都延伸开来,其实就能看出东西旋律向后摇在创作诉求与表达意图的不同面。亚洲乐队的作品通常以小见大,通过精细的创作与演奏,慢节奏的运用,以初始的窄化视角通过作品的进行,使其不断放大到一个大主题之中,而且通常会是一种闭环的情绪状态,美丽而令人沉迷。而欧美后摇却恰恰相反,他们手法比较单一,也就是在旋律创作与器乐的编排上下了很多功夫,但流动的作品往往可以体现出很宏大的视角,克制的爆发中显得更成熟更有深度,他们往往没有将自我封闭在作品之中,随时都有突破与变换,所以他们创作的旋律往往不是用优美来形容但却吸引力十足,欧美乐队在作品的丰富程度上来讲要比亚洲后摇更广阔一些,可以说如果亚洲乐队是靠"专一"获得芳心的话,那欧美乐队就是靠"内涵"攻下城池。

主页君也只是在这里简单的分析了一下东西后摇之间的差异与特质,把一些普遍的特点提炼出来,做做探讨,做做思考,也许能使你把握自己的口味从而找到更适合你的乐队与作品。 从本人主观上来讲,在旋律向后摇的偏好上面,我还是更倾向选择亚洲乐队,因为一些审美与文化相似性,他们的作品往往更走心,旋律也比较精致优美,同时将后摇的那种内敛而饱满的气质表现的尤为优质。但许多欧美乐队在旋律上的创新也是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可以给人带来以深沉的思考与克制的情绪释放,这些都是我喜爱的后摇特质。 本来是想用一个篇幅将几种类型的后摇风格都快速梳理清晰,但到真正写的过程中才发现内容还是很庞杂的,存在的差异也是繁多的,所以决定用几期的时间向大家详尽分析阐述,这样也能让主页君有更新的动力,各位觉得不嫌弃不无聊的话就请大家期待吧!

-
P1atypus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27 13:39:37
-
火车上吃的烧烤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5 21:52:03
-
去挪威找鱼算账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1 15:38:21
-
豆友226346619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4 15:16:46
-
Juy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7 23:34:21
-
ad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5 12:28:26
-
繁缕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05 23:23:41
-
念念不忘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3 11:45:34
-
后摇那些事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29 00:02:05
-
x核桃x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3 13:39:04
-
摆渡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5 10:32:59
-
Zeonfai H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3 11:22:48
-
潜水艇司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2 12:08:52
-
马萨的小站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8 23:30:27
-
zErgA26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3 17:57:16
-
Nanonanofau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5 23:44:36
-
Zh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6 13:36:10
-
DI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7 09:34:09
-
M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3 18:49:36
-
盐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3 09:57:28
-
夏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2 23:37:12
-
Kidult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7 14:34:34
-
好吧再会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3 10:51:19
-
不只一盒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2 14:11:12
-
4AD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9 16:44:01
-
浅梦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6 15:09:40
-
Kill_magic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6 12:39:57
-
羊瘦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3 20:19:36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3 10:34:34
-
好大一只羊飞过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3 01:08:02
-
雷卡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2 07:10:22
-
高莫障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2 00:54:13
-
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1 22:29:20
-
改个名字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1 02:56:40
-
师太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0 21:50:41
-
三本雅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0 21:31:11
-
FranzCam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0 19:35:11
-
Astaroth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0 17:49:36
-
Cubrick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0 17:23:29
-
一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0 17:18:5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0 17:01:11
-
T3的小喇叭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0 16:53:15
-
傻老爷们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0 16:43:54
-
集市书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0 16: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