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脑子里有什么
人的脑子里,有三样东西: 情绪、观念与客观事实。 ——客观事实,就是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与我们该有的生活方式。 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要践行自己的价值,找到生命的意义。这意味着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做许多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些事情包括:赚钱,谋生,吃饭,睡觉,读书,学习,旅游,婚恋,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伴侣…… ——观念,就是你如何看自己人生的过程,如何看每件事。 事情就是事情,没有情感属性。但不同的人,有完全相反的评价。 有人认为读书累,恨不能宰掉天下写书人,烧掉所有的书。有人认为工作累,稍微干一点点活,就委屈的哭成了泪人。 有人认为读书好玩,认为别人一生的智慧,你读本书就全掏来了,这是占尽便宜的好事儿。有人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职业,并在工作中获取尊严与快乐。 ——情绪,来自于周边环境的灌输,与心境的波动。 比如说,厌恶读书的人,看到书本就生出疲累之感。或是宣扬读书无用,或是积极一点,鼓励孩子学海无涯苦做舟。但因为自己视读书为恐怖之事,结果鼓励反倒成了恐吓,让孩子拿起书本就委屈得要死。 再比如说,有人视日常工作为苦为累,纵然咬牙鼓励自己别怕苦累,可累在心里,苦在心里,不激励还好,越激励越感到苦和累。 所以说:这个做人呢,一定要知道天地平衡的规理,才能够获得快乐的内心。 什么叫天地平衡的规理涅? 人世间的快乐,不是无缘无故的,是构筑在积极的人生态度之上的。 比如说,你读一本书,让自己比昨天稍微优秀一点点。这一点点优秀,是以时间的付出为代价,一边是时间,一边是优秀。你付出多少行进的时间,就会获得多少优秀的进步,这两个东西是平衡的。 再比如说,你工作中,有一点小小的成果,内心就获得了小小的成就感。成就感为我们带来快乐。一边是付出,一边是优秀与快乐,此二者也是平衡的。 相反,颓废的人生,不肯读书学习,对劳作充满了厌恶的人。就会把正常的人生,描述成无端的苦与累,读本书叫苦,做点事嫌累,纵然被强迫着读书工作,但心里所感受到的,只有与常态人生对抗所生出的真正的苦累、与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极少感受到快乐——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苦累,与他们和生活的对抗,同样是平衡的。 所有人的人生,都是等同的。 但不同的选择,却让我们的生命获得不同的质量。 如果陷入到与人生的对抗之中,就会止于平庸,并时刻承受着内心成长的巨大冲击,所以总会感受到难言的苦痛与压力。 反之,如果你在日常中挖掘到了快乐,就会于学习中获取乐趣,于工作中获得成就,每一点进步,都会让自己心花怒放。就会享受到传说中的岁月静好,简约欢乐。生活就是生活,永远是客观的存在,截然相反的观念与感受,让我们分别获得痛苦与快乐。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境,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