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婴儿喜欢被抱着+走动?
关于这个问题,我听过很多类似的话题。
比如:“我小孩一定要抱着,还要走动,不然就哭个不停”,“不抱就哭,好像身体装了感应器”……而各种解答也差不多千篇一律:“不能惯坏了,一旦开始抱他,从此就必须抱着他了”……
关于原因,基本上是“安全感”的解释。婴儿从子宫里刚出来不久,他不习惯外面的世界,没有安全感;他需要像子宫一样的环境:被紧紧包裹着,轻轻的晃动。
嗯,其实我一直也蛮相信这个说法。
但是!
既然问到这个问题,而且答案是那么的“自然而然”,这不太符合我的脑洞啊~~
关于“安全感”,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婴儿站出来说话,“嗯,确实,我们缺少安全感,所以我们需要抱抱。就像你们20多岁的妹子,不也经常要“抱抱”嘛!”——当然,也没有说,“咳,你们瞎说啥啊。我们安全得很~~要抱抱纯粹是我们乐意。”
首先,从事实出发。我很少的经验告诉我,婴儿被抱着,并不会就安静下来;而安安静静抱着的状态下坐在一个地方,婴儿也很快会不耐烦。他需要抱着+走动!而另一个情况则是,如果用婴儿车推着他,在公园或小区、郊外慢慢的走着,他也特别安静。
综合起来看,婴儿需要的主要是“移动”。“联通”也需要,但“移动”更重要!——果然大国企啊,无奈脸。至于抱抱,有婴儿车躺着,甚至比不会抱的奶爸更受欢迎啊。
插播一下,各位父母可以试试。不抱孩子,直接放婴儿车里推着走。过分一点的,可以试试开起纪录片给小BB看。
所以,我的猜想来了:婴儿和成人一样,对无聊的环境和状态,表示零容忍。由于他还不会上网,也不会玩手机、IPAD,也还没有学习到闭着眼睛听音乐冥想。看东西,因为视力没有完全发育好,也只能看个大概。这种情况下,打发无聊、杀时间的主要方式,当然是“运动”了。而且,“运动”还只是表象,真实的情况是“移动”的过程中,眼睛可以看到更多的图像变幻。
如果科学家可以试验、检测,我相信婴儿的学习过程,一定是从刚出生就开始了。他还没有能力阅读学习,他的学习是听不同的声音,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部分,是看不同的图像,并且把这些图像快速存入大脑的“硬盘”。从一个很小的事情中,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他看到奶瓶,会直直的走过去,抱起来就喝。——在他那大脑的“硬盘”里,一定早早存储了“奶瓶—>喝奶”的图像内容!
当然,我的回答是开脑洞啦!
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要从我们的“视界”、“思维”、“经验”出发,去解释所有的一切。如果这样看待世界,则世界是一个主观的世界。如果我们从事物的本身出发,去解释事物,可能就是“事实”。——而事实上,不管我们从什么角度去“解释”事物,都很可能是我们的“想象”而已。
——————————————————————————————————————————
PS:我比较讨厌成年人对待婴儿的方式:希望婴儿像大人一样,按时吃奶、睡觉,不吵不闹。如果我作为婴儿,那是不是我也可以要求:父母你陪我就认认真真陪我,不要看电视看剧,不要玩手机。我不开心你认真不要敷衍的来理解我?哪怕认真一点像你上班那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