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岁月一把青
加班加点看完了2015年的台剧《一把青》,许久没有很多情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了。
电视剧《一把青》,改编自白先勇的作品《台北人》。有人说,白先勇是当代的曹雪芹。作为白崇禧的儿子,他见证了蒋氏政权的由盛转衰:一本《台北人》写尽国民党溃退台湾后的人生百态。而《一把青》则是《台北人》这本书中的一则中篇都算不上的故事。
刚开始看前两集时,形式上的元素:富有复古气息的年代色调,精致考究的服装美术,都做的让人赏心悦目,可导演偏偏把最重要的故事讲的让我十分纠结——把一部悲欢离合剧,生生给拍成了飞行员和女大学生的爱情,而且节奏慢的甚至不合适这个时代。我都怀疑导演的改编糟蹋了白先生的原著——可这是改编过《孽子》、《孤恋花》的曹瑞源啊。然而当彻彻底底熟悉了这部剧的节奏以后,精彩的后续故事高潮才波涛汹涌而来。
“传说,我听过,也看过。最后,我看到传说里的人老了,白了头发。传说的最后,答案都一样,也许在某个晚上,或某个清晨,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她把所有她拥有过的,失去过的,慢慢聚拢以后,她就合上眼睛。”
影片用回溯的手法,从墨婷长大后的视角讲述。她看着年迈的父母,回想自己幼时的故事,颇有《城南旧事》的味道。抗日战争结束了,胜利归来的飞行员们终于见到了后方的太太们。有的飞行员则再也没有回来过,身体和飞机的碎片都献给了蓝天。于是,战争期间,后方的空军太太们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坐在桌子前心不在焉地打麻将,搞不好下一秒就有几个太太接到消息,哭成一团。
“因缘负伤共床枕,愿求佳人度此生。”在那个时候,只有具有文化的青年才俊才能成为飞行员。郭珍在女学生床上养伤,临走时留下了这张文绉绉的纸条,后来女学生千里去寻他。这个故事像极了古代的才子佳人故事。更像台湾历来的偶像剧,男的高大帅气,痞痞的,女孩文静美丽,有书卷气。而这部剧与偶像剧最大的区别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们坎坷命运,与沉重的年代背景水乳交融。这种以纯真爱情为视角地讲述,伴随着大时代背景的跌宕起伏,更加强了“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的悲剧意味。
内战爆发以后,打破了空军村的安定祥和。十一大队赴东北参加剿“匪”,而整个局势,也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战败后,逃到台湾的大家狼狈不堪,一系列的政治审查,和紧锣密鼓的反攻大陆,当年英气勃发的青年空军们,要不扬灰苍穹,仅剩的了了也成了病残,最后选择隐忍的男人苟活到了最后,也就是开始就出现的邵大队长。通过这个角色,至少可以让我们明白,有责任的苟活,可能比勇敢的死去需要更大的勇气。
整个剧看似是在讲三个空军家庭的爱恨,更确切地说,是在讲三个女人的女人的爱情观和贞洁观。大历史背景下,秦千仪为了丈夫可以不要人格出卖别人,刀子嘴豆腐心的副师娘小顾被战死的丈夫“交接”给了小邵,小顾对小邵的情感,从一开始的瞧不上到后来死心塌地,他们反倒成了全剧中唯一一个善终的家庭。最牵动观众的郭珍和朱青,则是三个女人中命运最悲惨的,也最令人唏嘘。从一个最清纯的女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周旋于美军中校们和所谓上层的歌女,最后沦落红尘,低到尘埃。
片子讲了内战时候的中国,也讲了台湾的白色恐怖大清洗时代。我们仿佛看到了“文革”在另一片土地上,以相同的方式进行着。政治是可怕的,小清新版的“文革”在惨烈方面,并不比根正苗红的“文革”稍逊一筹。在残酷的强压下,原本紧密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情爱情友情,都变得不堪一击,人自私、胆怯的本性也暴露无遗。
而朱青,是在剧后半部分里,唯一一个看不出容颜变化的人。
这就是岁月的美丽。让一切美或不美的,都成为过去。能成为永恒的,真的只是一个个名字。
故事型的文艺作品,会让你仿佛度过了很多人的不同生活,情感愈加丰富。而我们常说的悲剧可以净化心灵,大概就是体验了诸多人的人生后,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吧?在大大小小的故事里,或长或短,或悲或喜,能让你感慨的,除了人生无常、造化弄人,还能是其他的什么吗?
个人是历史的人质:“一把青”的故事就是典型的社会悲剧。当社会大潮的动荡裹挟着个人的命运不断激荡时,大部分人的命运更像是纸船一只,说不定哪里有一个漩涡,就把它打翻了。
看到剧终时,之前的画面重新出现时,就像很多往事再次涌上心头。你看到了当初的角色是多么鲜活的在你眼前跳跃。就像和你再也回不去的朋友又回到了过去。你看到朱青还是民国式的女学生发型,看到郭珍还是一脸痞气地跳上飞机和朱青打招呼,看到空军村的太太们旗袍细腰,一架架老式飞机呼啸着冲上天空。
而硝烟都平复下来后,那些历史啊,青春啊,身边熟悉的人啊,都由光滑的玻尿酸变成了皱巴巴。那些当年刻骨,如今还是能刺痛你的心。那些关于青春的美好容颜,还是能博你一声由衷的深深叹息。
我想,人如果有灵魂的话,如果能像余华《第七天》里写的那样,能作为一个孤魂野鬼游荡在过去的时间里,那他彼时的心境大抵若此吧。岁月仿佛静止了,让你再清晰地去触摸那些亲人和老朋友的脸。
“朱青,隊友皆殉職,我難逃一死。誤你青春悔不當初,不願委身小顧,請將我抛腦後,快意餘生,勿祭。九泉下見妳孤單,我必痛入骨髓魂飛魄散......”
郭珍临死前,托队友带给朱青的遗书。
看到最后一集了,作为观众的我,都还一直“思念”十集前就已经阵亡的角色郭珍。宁愿他还是最初的那个抗日英雄,她还是那个单纯的金陵女大学生。
问世间青为何物?画不出,美的不可方物。
坦白讲,知道看完这部剧后,才开始真正理解,一个人真的可以一辈子永远都忘不了一个人。
在特定的年纪,涌上心头的热血会有着沸腾的温度,更何况是大开大合的命运。你为之付出的,本身就成了一种羁绊。纵千万人过,也再也找不到那样热切的眼神。
这就是即使到了剧中,剧情一回溯郭珍的戏份时,还是觉得朱青最需要的人,是他。
不想说中华的文化命脉在台湾这类话,但大陆这些年来确实缺少有分量的大师。想把《一把青》拍的这样有韵味,那还真的非台湾导演不可。将家国变迁、个人命运、组织在一起,通过几个人的情感纠葛,折射出大时代环境下夹缝中生存的小人物命运。
举个小例子:在剧中前,墨婷在课堂上被老师要求诵读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墨婷读着读着,泪洒当场。当一句句文言文出现在耳畔时,这情景,怕是有电视机前的观众不能理解的。试想电视机前的观众,究竟有多少人知道这篇文章的由来?大陆的导演,又有多少人,敢把这种极富人文色彩的段落放到电视上?
就是这么任性,你看不懂是你的问题,文化的东西,本身就是有门槛的。做有文化的东西,不丢人。
这也是曹瑞源最终于白先勇原著精神的地方:你可以说它没意思,但是它的尊贵气不能丢。
主题曲是个好东西。翻了翻,主题曲《看淡》的作词是姚若龙,作曲是陈小霞。姚若龙不多解释了,大家都熟。关于陈小霞这里提一句:她是陈奕迅《好久不见》、《十年》和田馥甄《魔鬼中的天使》的曲作者。
叹往事、惜流年。最值得珍惜的,或恐就是当下了。当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褪了色的当下,恐怕也泛黄的让人怀念吧?
片尾的字幕打上了“谨以此片、献给台湾”八个字,如果你看过纪录片《冲天》,看过《看见台湾》,那么你就会明白这八个字的分量。
附:
《看淡》
演唱:田馥甄
词:姚若龙 曲:陈小霞
从天空坠落的猛雷声
打乱 了人生
打碎 花样的青春
打散 了纯真
随记忆尘封的嚎啕声
沉淀 怨与恨~
沉着 或许是福份
沉沦 变幻的 爱的浮生
看淡了绝望才不浓 无奈才不痛
敢亲吻 下一阵风起和云涌
能幸福一分钟 甚至一秒钟
就快幸福吧 趁还能抱紧 未亡的梦
看淡了才不再奢求 才迎向自由
肯接受 只有无形的能不朽
用眼里的空洞 去无视沉重
岁月不倒流 就让泪倒流 腌渍离愁
狂风停 云也该放开手 淡淡地走
电视剧《一把青》,改编自白先勇的作品《台北人》。有人说,白先勇是当代的曹雪芹。作为白崇禧的儿子,他见证了蒋氏政权的由盛转衰:一本《台北人》写尽国民党溃退台湾后的人生百态。而《一把青》则是《台北人》这本书中的一则中篇都算不上的故事。
刚开始看前两集时,形式上的元素:富有复古气息的年代色调,精致考究的服装美术,都做的让人赏心悦目,可导演偏偏把最重要的故事讲的让我十分纠结——把一部悲欢离合剧,生生给拍成了飞行员和女大学生的爱情,而且节奏慢的甚至不合适这个时代。我都怀疑导演的改编糟蹋了白先生的原著——可这是改编过《孽子》、《孤恋花》的曹瑞源啊。然而当彻彻底底熟悉了这部剧的节奏以后,精彩的后续故事高潮才波涛汹涌而来。
![]() |
“传说,我听过,也看过。最后,我看到传说里的人老了,白了头发。传说的最后,答案都一样,也许在某个晚上,或某个清晨,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她把所有她拥有过的,失去过的,慢慢聚拢以后,她就合上眼睛。”
影片用回溯的手法,从墨婷长大后的视角讲述。她看着年迈的父母,回想自己幼时的故事,颇有《城南旧事》的味道。抗日战争结束了,胜利归来的飞行员们终于见到了后方的太太们。有的飞行员则再也没有回来过,身体和飞机的碎片都献给了蓝天。于是,战争期间,后方的空军太太们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坐在桌子前心不在焉地打麻将,搞不好下一秒就有几个太太接到消息,哭成一团。
“因缘负伤共床枕,愿求佳人度此生。”在那个时候,只有具有文化的青年才俊才能成为飞行员。郭珍在女学生床上养伤,临走时留下了这张文绉绉的纸条,后来女学生千里去寻他。这个故事像极了古代的才子佳人故事。更像台湾历来的偶像剧,男的高大帅气,痞痞的,女孩文静美丽,有书卷气。而这部剧与偶像剧最大的区别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们坎坷命运,与沉重的年代背景水乳交融。这种以纯真爱情为视角地讲述,伴随着大时代背景的跌宕起伏,更加强了“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的悲剧意味。
内战爆发以后,打破了空军村的安定祥和。十一大队赴东北参加剿“匪”,而整个局势,也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战败后,逃到台湾的大家狼狈不堪,一系列的政治审查,和紧锣密鼓的反攻大陆,当年英气勃发的青年空军们,要不扬灰苍穹,仅剩的了了也成了病残,最后选择隐忍的男人苟活到了最后,也就是开始就出现的邵大队长。通过这个角色,至少可以让我们明白,有责任的苟活,可能比勇敢的死去需要更大的勇气。
整个剧看似是在讲三个空军家庭的爱恨,更确切地说,是在讲三个女人的女人的爱情观和贞洁观。大历史背景下,秦千仪为了丈夫可以不要人格出卖别人,刀子嘴豆腐心的副师娘小顾被战死的丈夫“交接”给了小邵,小顾对小邵的情感,从一开始的瞧不上到后来死心塌地,他们反倒成了全剧中唯一一个善终的家庭。最牵动观众的郭珍和朱青,则是三个女人中命运最悲惨的,也最令人唏嘘。从一个最清纯的女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周旋于美军中校们和所谓上层的歌女,最后沦落红尘,低到尘埃。
片子讲了内战时候的中国,也讲了台湾的白色恐怖大清洗时代。我们仿佛看到了“文革”在另一片土地上,以相同的方式进行着。政治是可怕的,小清新版的“文革”在惨烈方面,并不比根正苗红的“文革”稍逊一筹。在残酷的强压下,原本紧密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情爱情友情,都变得不堪一击,人自私、胆怯的本性也暴露无遗。
而朱青,是在剧后半部分里,唯一一个看不出容颜变化的人。
这就是岁月的美丽。让一切美或不美的,都成为过去。能成为永恒的,真的只是一个个名字。
![]() |
空军村三姐妹 |
故事型的文艺作品,会让你仿佛度过了很多人的不同生活,情感愈加丰富。而我们常说的悲剧可以净化心灵,大概就是体验了诸多人的人生后,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吧?在大大小小的故事里,或长或短,或悲或喜,能让你感慨的,除了人生无常、造化弄人,还能是其他的什么吗?
个人是历史的人质:“一把青”的故事就是典型的社会悲剧。当社会大潮的动荡裹挟着个人的命运不断激荡时,大部分人的命运更像是纸船一只,说不定哪里有一个漩涡,就把它打翻了。
看到剧终时,之前的画面重新出现时,就像很多往事再次涌上心头。你看到了当初的角色是多么鲜活的在你眼前跳跃。就像和你再也回不去的朋友又回到了过去。你看到朱青还是民国式的女学生发型,看到郭珍还是一脸痞气地跳上飞机和朱青打招呼,看到空军村的太太们旗袍细腰,一架架老式飞机呼啸着冲上天空。
而硝烟都平复下来后,那些历史啊,青春啊,身边熟悉的人啊,都由光滑的玻尿酸变成了皱巴巴。那些当年刻骨,如今还是能刺痛你的心。那些关于青春的美好容颜,还是能博你一声由衷的深深叹息。
我想,人如果有灵魂的话,如果能像余华《第七天》里写的那样,能作为一个孤魂野鬼游荡在过去的时间里,那他彼时的心境大抵若此吧。岁月仿佛静止了,让你再清晰地去触摸那些亲人和老朋友的脸。
![]() |
看到空军村的太太们旗袍细腰,一架架老式飞机呼啸着冲上天空 |
“朱青,隊友皆殉職,我難逃一死。誤你青春悔不當初,不願委身小顧,請將我抛腦後,快意餘生,勿祭。九泉下見妳孤單,我必痛入骨髓魂飛魄散......”
郭珍临死前,托队友带给朱青的遗书。
![]() |
請將我抛腦後,快意餘生 |
看到最后一集了,作为观众的我,都还一直“思念”十集前就已经阵亡的角色郭珍。宁愿他还是最初的那个抗日英雄,她还是那个单纯的金陵女大学生。
问世间青为何物?画不出,美的不可方物。
坦白讲,知道看完这部剧后,才开始真正理解,一个人真的可以一辈子永远都忘不了一个人。
在特定的年纪,涌上心头的热血会有着沸腾的温度,更何况是大开大合的命运。你为之付出的,本身就成了一种羁绊。纵千万人过,也再也找不到那样热切的眼神。
这就是即使到了剧中,剧情一回溯郭珍的戏份时,还是觉得朱青最需要的人,是他。
![]() |
不想说中华的文化命脉在台湾这类话,但大陆这些年来确实缺少有分量的大师。想把《一把青》拍的这样有韵味,那还真的非台湾导演不可。将家国变迁、个人命运、组织在一起,通过几个人的情感纠葛,折射出大时代环境下夹缝中生存的小人物命运。
举个小例子:在剧中前,墨婷在课堂上被老师要求诵读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墨婷读着读着,泪洒当场。当一句句文言文出现在耳畔时,这情景,怕是有电视机前的观众不能理解的。试想电视机前的观众,究竟有多少人知道这篇文章的由来?大陆的导演,又有多少人,敢把这种极富人文色彩的段落放到电视上?
就是这么任性,你看不懂是你的问题,文化的东西,本身就是有门槛的。做有文化的东西,不丢人。
这也是曹瑞源最终于白先勇原著精神的地方:你可以说它没意思,但是它的尊贵气不能丢。
![]() |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
主题曲是个好东西。翻了翻,主题曲《看淡》的作词是姚若龙,作曲是陈小霞。姚若龙不多解释了,大家都熟。关于陈小霞这里提一句:她是陈奕迅《好久不见》、《十年》和田馥甄《魔鬼中的天使》的曲作者。
叹往事、惜流年。最值得珍惜的,或恐就是当下了。当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褪了色的当下,恐怕也泛黄的让人怀念吧?
片尾的字幕打上了“谨以此片、献给台湾”八个字,如果你看过纪录片《冲天》,看过《看见台湾》,那么你就会明白这八个字的分量。
![]() |
附:
《看淡》
演唱:田馥甄
词:姚若龙 曲:陈小霞
从天空坠落的猛雷声
打乱 了人生
打碎 花样的青春
打散 了纯真
随记忆尘封的嚎啕声
沉淀 怨与恨~
沉着 或许是福份
沉沦 变幻的 爱的浮生
看淡了绝望才不浓 无奈才不痛
敢亲吻 下一阵风起和云涌
能幸福一分钟 甚至一秒钟
就快幸福吧 趁还能抱紧 未亡的梦
看淡了才不再奢求 才迎向自由
肯接受 只有无形的能不朽
用眼里的空洞 去无视沉重
岁月不倒流 就让泪倒流 腌渍离愁
狂风停 云也该放开手 淡淡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