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宅记> 第三回:堂屋橱里有书房

一间讲究的屋子
堂屋,听起来就是间正儿八经的屋子。当中供着祖宗神位,上首坐着父母高堂。族里的儿孙娶媳妇,大办喜事儿,得在这儿拜堂。若是家中发了白事,在这儿停灵,便是灵堂。一辈子最重要的几件事儿,都搁在了这儿。在的人,和不在了的人,相安无事地用着一间屋子,靠的是礼制。想想就知道,得有多少讲究。


可这么重要的屋子,从来不关门,或者说能不关就不关。南方湿热,索性连门都不要了。有的地方管堂屋叫“明间”,这意味着,堂屋里的光线应该最好,最亮。以前没有玻璃,窗子都是纸糊的,能透光,但有限。所以,堂屋和院子总是一起出现,关系亲密,像极了一对夫妻。堂屋朝着院子,门得时常打开,这是和自然有关的讲究。



把堂屋借给自然
清代有个文人,有趣得很。夏天,蚊子多得不行。这位老兄,愣是把这些嗡嗡作响的小虫,一股脑儿引到帐子里,再喷点儿烟气,就觉得自己看见了青云白鹤。他叫沈复,后来,还把这事儿写进了书里,叫《浮生六记》。这就是中国人眼里的自然,不一定那么科学,但得有人情味儿,可以想象,也可以把玩。蚊子都能放进帐子,把堂屋借给自然一起玩儿,便算不得什么。


我们接手的时候,“系园”还是间破旧的老宅子。有院子,没堂屋,一条走廊串着三间卧室。朝着院子的门窗都装上了防盗网,好像把家弄成笼子,才觉得安心。自然像个孩子,任性得紧,要么荒得像废墟,要么疯得像野地。没耐心伺候,不如把房子搂在怀里不撒手。院子是院子,房子是房子,“三八线”划得清清楚楚,各玩儿各的,谁也不占谁的便宜。


老祖宗不供了,爹妈围着孩子转了,可再不济,也得有个宽敞点儿的地方,招待亲朋好友。就这么着,我把挨着院子的卧室改成了堂屋。既然还叫堂屋,就得大大方方地朝着院子,而且抬脚就到。拐弯儿抹角儿地溜进去,不合适。从铁栏杆的缝儿里偷偷瞧着,或者背对着,更不能接受。拆了防盗窗,砸了窗下墙,换了四扇玻璃门,从顶到地,都透亮了。赶上好天气,就把四扇都打开,“三八线”没了,院子里的自然,说来就来。至于灰尘和蚊虫,可以多多包涵,也可以学学沈复,以此为乐。




一间没那么讲究的屋子
中国人讲究奇多,可在书房里少有铺张。刘绍棠管自己的书房叫“蝈笼斋”,蝈蝈儿待的地方,能有多大。沈从文写书的地儿叫“窄而霉斋”,想想就跟豪华不沾边儿。八旬老汉陆游,新辟一间书房,只能放下一张桌子,就美得乐不可支,还要赋诗一首。乾隆要什么有什么,可偏偏把八平米的“三希堂”当成宝贝,传给了儿子,孙子,重孙子……到今天也没变样儿。书房是难得的个人世界,没必要显摆,小而易安。在这儿不谈礼制,只由着性子。

橱子里的书房
“系园”地方儿不大,处处都得精打细算。卧室改成了堂屋,留下个衣橱没派上用场。橱子不算小,待得下一人有余。索性自己钻进去,蜷在角落里,工作读书琢磨事儿,正好补了书房的缺。以后也好给自己起个斋号,就叫“橱里斋”。


书架要大,经常看的,想看还没看的,或者是留着以后看的,都放在架子上。看不完不打紧,想看的时候没有,最是难过。椅子要大,扶手和靠背把人围个结实,才算舒坦。书读得迷糊了,钻进牛角尖儿了,歪头就能打个盹儿,一觉醒来接着想个透彻。桌子也要大,小书房里放不下整张书案,就做成“半几案”。桌板的一头儿架在几子上,另一半和书架接起来。再不行,伸出书房一截儿,也不碍事儿。至于我自己,刚好能坐下就够了。


书房再小,也得想尽办法,开出一扇窗子。通风换气自不必说,整天憋在个闷葫芦里,多灵光的脑袋也不听使唤。窗外至少是个安静的处所,要是街坊大妈天天躲在窗户根儿下,唠点儿家长里短,屋里的人不被逼疯才怪。最好对着自家院子,框出来的景致便由得自己做主。有能耐的,找几块儿好石头,叠一座假山,图个幽静。简单点儿,种上一丛竹子,也能向东坡老先生聊表敬意。


讲究还是不讲究
“系园”里,堂屋最大,要说来一套明朝的家具,放几个汝窑的瓷瓶儿,装点门面,这事儿我想不通。可为了让堂屋朝着院子,费心思,花银子,我乐意至极。书房最小,除了一屋子书,就是我自己。要是塞满了名人字画儿,一本像样儿的书也没有,那不叫书房,是库房。说到底,不管是造园子,还是盖房子,该讲究的好好讲究,不该讲究的别硬要讲究。放在面子上的,多数是为了显摆,做在里子上的,才算是讲究。


-
上官金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8-24 17:51:03
-
BaoBaoh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8-19 12:42:04
-
xsym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8-17 18:23:28
-
飞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8-17 10:48:20
-
未阿满🌙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8-17 02:48:03
-
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8-16 20:47:30
-
螺蛳仙僧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8-16 17:13:46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8-16 14:59:38
-
山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8-16 13:06:55
-
流浪的鼠鼠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8-15 14:37:25
-
因一 转发了这篇日记
写毕业论文时调研过老城南传统民居里的堂屋,堂屋和院子的互动关系至今记忆犹新,说什么也要在自己的小宅里试一试!练宅记第三回:堂屋橱里有书房。
2017-08-12 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