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坑与填坑

大抵网文作者都是要挖坑的,挖坑不填也是常事,更有甚者几乎每篇文都是坑。想想这种行为其实和灰松鼠差不多,它们也热爱挖坑。
在进化过程中,有些动物进化出了储存食物的行为,当然有存就有偷。对松鼠来说,由于一片区域里经常同时生活着很多松鼠,因此偷和被偷简直是家常便饭。以北美红松鼠为例,它们吃下肚的松果里平均有25%是偷来的——反过来说,被偷的也差不多是这个比例。
于是科学家重点观测了又猥琐又萌的灰松鼠。它们在吃上面可谓是费尽了心机:它们自己埋下的橡果在地里呆不过三天就会被吃或被偷,即使研究员们埋下去的橡果也呆不过五天。为了避免被其他松鼠偷,灰松鼠会把食物分散藏在不同的地方,并发展出了强大的空间记忆力来记住自己藏食物的位置。它们甚至还会在藏食物的时候耍一些小心机来骗松果贼。科学家发现灰松鼠拿到橡果时有三种行为。有时候它们会叼着橡果找一个风水宝地,挖坑,把橡果扔进去,再填土埋起来。有时候它们会挖很多个坑,直到找到一个满意的才把橡果埋进去。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没有橡果的坑是不会填的。但是还有一些时候灰松鼠会把没有橡果的坑也填上,然后叼着橡果继续挖新的坑。看吧,和网文作者的行为模式简直一模一样。
科学家们认为这种“填了坑里面没果子”的行为是一种骗术,为此他们设计了两个实验来说明这一点。第一个实验是为了证明这种骗术确实有效。虽然理想的情况是观察到有其他松鼠试图挖这些假坑从而被骗,不过因为骗术频率本身就不高,所以没办法系统地观察出足够多的数据。于是它们只好找来了一些本科生(本科生到底做错了什么……)来观察松鼠埋橡果的行动,并要求他们等松鼠走了以后去把橡果挖出来。数据表明,挖假坑确实能有效减少橡果被挖出来的次数(……感觉简直是当然的)。第二个实验则是从理由入手。如果松鼠填假坑的行为是为了避免橡果被偷,那么橡果被偷之后填假坑的频率就应该变高。实验结果表明,当第一批埋下去的松果被实验员挖走之后,埋第二批松果时填假坑的行为明显增多了。
所以希望人和人之间多一点真诚少一些套路,不要跟着松鼠学坏了,宁可不写也不要挖坑啊。
秋天的橡果 载着可爱的谎言 都在坑里啊
如果你喜欢这个系列的漫画,欢迎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也欢迎关注公众号TILcomic~ (扫下面^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