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喜欢上跑步的
“黄老师,你又去锻炼了啊!”每当门卫看到我穿着运动服出现在小区门口时,他都会这样跟我打招呼。我虽然没有教过书,但门卫总喜欢称我为老师。是的,我最开始跑步的时候,主要是为了锻炼。那应该是2007年。那时我跟女儿说,我想去非洲登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海拔将近6000米,是非洲最高峰。我女儿说,你这样的身体状态,恐怕不行。登高海拔的山需要健壮的腿部肌肉,强健的心肺,而我已经有将近40年没运动了。2007年春节,我去四川登了5000米的四姑娘山大峰。虽然成功登顶,但举步艰难,上气不接下气,尤其最后100~200米,几乎每走几步都要停下来喘息。我女儿说,如果真的要去登乞力马扎罗,那就要锻炼,增强体能,可以跑步,骑自行车。。。我就这样开始跑步了。


跑步的特点是方便易行。除了一双跑鞋,不需要什么装备。也不需要什么设施,只要是有路,几乎任何地方都可以跑。而且绝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人跑,不需要约其他人(每个人的速度不一样,也很难一起跑)。我开始跑的时候,也只能跑1~2公里。跑的腿酸,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出大汗。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慢慢的可以跑3~5公里。

我相信跑步有利于健康。我不是运动学家,但我猜跑步时肌肉运动,消耗能量,产生热量,所以肺要增加呼吸提供氧气,心跳加速增加血液循环,人体要出汗降低体温,所以坚持跑步除了会增强腿部肌肉外,还增强心脏和肺的功能。医生说我现在心跳平时只有每分钟50多跳,表明我的心脏目前还很强壮,这也许跟我一直在运动有关。另外经常出汗,也利于皮肤新陈代谢,减缓老化。正因为我跑步和其他的体能训练,使我身体变的强壮。2年后,我与女儿一起登顶乞力马扎罗。事实上,从2007年到2012年6年中,我攀登了10座高海拔的雪山。


许多人以为跑步会伤关节,我认为那是一个误解。我相信跑步不仅不伤关节,而且还有利于关节。我开始跑的时候,我的膝关节也疼痛,还肿起来。我去看医生。那医生说,你跑的太多了。不是你的关节有问题,而是你的肌肉不够强健。这样跑步的冲击力都集中到关节上,你的关节受不了。你要休息,消肿以后还可以跑。不要一下跑太多,每个星期增加10%。以后肌肉强健了,你的关节也不会再疼。听了他的话,我休息了三个星期,肿消了,再跑,从此膝关节没有再疼过。后来,我的脚腕关节也肿过,再去看医生。他还是那几句话。我再休息,消肿以后再跑,就没事了。我的个人经历也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同,最近看到报道说,研究表明除非是超强的跑步,一般跑步不伤害关节。什么是超强跑步? 那报道说,每周92公里(相信大部分人达不到)。我把那个报道的链接附在这里,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跑步是否伤膝盖?美国权威医学刊物给出最终结论
跑步除了有利健康外,还会产生一种愉悦感。这不仅是许多跑友共同的体会,也有科学依据。维基百科说,“「跑步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是指當運動量超過某一階段時,體內便會分泌腦內啡。長時間、連續性的、中量至重量級的運動、深呼吸也是分泌腦內啡的條件。長時間運動把肌肉內的糖原用盡,腦內啡便會分泌。這些運動包括跑步,游泳,越野滑雪,長距離划船,騎單車,舉重,有氧運動舞或球類運動(例如籃球,足球或美式足球)。”百度百科说,“内啡肽也被称之为“快感荷尔蒙”或者“年轻荷尔蒙”,意味这种荷尔蒙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我女儿说,跑步是一种最使人放松的运动。我自己的体会?我在跑步时,一般需要开始3~5公里的适应,然后就进入状态。我跑步时经常听音乐,兴奋起来后,就会随着音乐手舞足蹈。另外,跑步对我来说,还是一种独处。我喜欢有自己独处的时间,那时候可以胡思乱想,做梦当皇上,三宫六院。。。现在明白了吧,跑步也会上瘾,也能产生“中国梦”。正是这种愉悦感使我爱上了跑步。
当然,跑步还有些其他“副作用”。我嘴馋贪吃,看到美食口水就下来了。跑完步,饥肠辘辘,食欲大开,吃什么(除了狗粮)都很香,也不用担心要减肥。也许跑步增强了体质和抵抗力,我很少伤风感冒。跑步还使人更乐观,自信。我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去跑跑,马上就开朗起来。我的一个跑友说,我连马拉松都跑下来了,人生中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是的,跑步上瘾后,就会去想跑马拉松,总想试试能不能跑下来。我第一个半马是2011年的杭马。参赛的那天好兴奋,有那么多人一起跑。记得那次还有一个跑友MM带着跑了一阵,教我一开始不要跑的太快。从那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2012年在北京跑了第一个全马,2014开始每年跑3~4个全马,到现在已经跑了12个全马。除了在国内跑,还到美国华盛顿和葡萄牙里斯本跑。为什么喜欢跑马拉松?跟平时自己一个人跑的最大区别在于马拉松是成千上万人一起跑,好热闹,就像一个跑友嘉年华。许多跑友MM身材健美,穿着性感。记得有次看到一个MM穿着半透明的短裤,里面的斑点内裤若隐若现,害得我拼命跟了好大一阵子。还有周围观众的热情鼓舞,各种各样的标语口号也使人兴奋。有些国内的马拉松赛道全程封道,戒备森严,享受到皇帝出行的待遇。当然,参赛是对自己平时训练的检验。42公里,不是那么容易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在参赛前一般要训练至少1~2个月,跑量要增加到每星期50公里以上,最后还要试跑30~35公里。所以好几次跑到终点的时候,我都热泪盈眶。





马拉松之后还有越野跑。马拉松在平路跑,平路跑的不过瘾就到山里跑。越野跑的路面高低不平,路线上上下下,难度比平路大多了,挑战性也强。通常的说法是,每上升100米,就相当于平路1公里。我越野跑时不听音乐,因为要集中精力看路。我还习惯带根登山杖,多条腿借借力,也防止摔倒。从2013年起,我参加过4个(30公里)越野跑。杭州的30公里越野跑一般累计上升将近2000米,这样就相当于平路50公里。我好像只有一个(黄山)在关门时间内完赛。




现在平时在杭州,我大部分是隔一天跑一次,每次跑10~15公里。10公里就是沿着杨公堤跑到南山路,再从苏堤跑回来。那条线,在苏堤那段最爽,因为在杨公堤已经跑了5公里,身体刚好适应,苏堤两边都是湖,没汽车,空气好。15公里就再跑到白堤,然后从北山街回来。在国外,就在公园里跑,那公园的小径专供跑步/骑行,跑一圈4公里。


对我来说,理想的跑步天气是气温在摄氏10~15度。零度到25度也都可以跑,25℃以上就太热了,容易中暑。也许是岁数大了,我跑步的速度一直上不去,每小时在8.5公里左右。马拉松最好的成绩也只是4小时40多分钟,看到其他跑友一个个超过自己,既羡慕,又嫉妒,恨不得把那葡萄藤砍了。
跑步虽然使人身心健康/愉快,但并不一定使人长寿。我不是生理(生命)学家,但我猜测长寿主要还是基因遗传。我的父母亲都不运动,但也都活到95岁以上。事实上,小白鼠的寿命比乌龟短很多。我希望自己能一直这样跑下去。我宁愿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少活几年,也不愿像乌龟那样一动不动的活100岁。
(部分照片取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