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国记
每次看完一本书都会情绪激动,有很多想表达的想法。但下笔时却不知道该从哪写起,只能作罢。 作为一名看爱情剧长大的弱女子,对【三国演义】这类题材的书籍是排斥的。又因文字大抵看不懂,人物多,情节复杂,极难消化,最为重要的是内容太多,光看厚度就让我倒吸一口凉气。所以一直不敢觊觎。然生活总是充满惊喜的,当时正好看完【安娜·卡列尼娜】,大抵有近十天没看书(挑剔矫情症又犯了,找不到好看的)。闲着无聊追剧【楚乔传】,因剧情狗血转而迷上【司马懿】(哈哈,好像有点移情别恋),结果被剧中曹操父子和司马懿等历史人物吸引,喜爱到无法自拔,欲挖掘更多关于他们的历史故事,于是,开始啃三国模式~ 根据朋友圈晒日常的记录,始于7月3日21:50。 “【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结義 斬黄巾英雄首立功】 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倂入於秦。及秦滅之後。。。”好吧,打开看第一页的时候我内心是崩溃的,第一段落就十多个字不认识。非常感谢万能的互联网,感谢强大的kindle,自带翻译功能,才让我可以略读三国历史。 最初的那几周,每看一句就得翻译一两个字,平均两小时看不到十页,痛苦万分,凭着对阿满的痴迷(我的最爱),我开启了晨读、午读和夜读模式,苦苦坚持一月零10天后终于看完。 前奏表演完毕,欲知正文如何,且看下文。 三国故事我分为三部分,用三种情绪表达就是从最初的热血沸腾到敬佩万分再到悲伤嘆哉。接下来也从这三个情绪来描述我眼中的三国。 【热血沸腾】 汉灵帝荒诞无能,喜爱十进侍,致生灵涂炭。一群能人义士聚在一起开始谋划着拯救芸芸众生,于是他们开始四处演讲,发誓要带着大家吃饱穿暖。听罢,乡亲们摸着打鼓的肚子,遂离田,抄起家伙,额系汗巾,开始浩浩荡荡的起义之路,因汗巾皆沾田中黄泥,故名为“黄巾起义”。 此时中原分为黄巾派和反黄巾派。反黄巾派亦分两派,其一是以刘备三兄弟为代表的农民派;其二则是以曹操为代表的官方派。话说刘备从小自命不凡,闻黄巾四起,遂喜,欲建功立业。奈何作为一贩履小儿,苦无门路,嘆曰:刘备啊刘备,你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施展之处。突灵光一闪,飞身去宗庙翻阅族谱。原来自己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跟灵帝能沾点亲,按辈分正好是灵帝的叔叔。一日备上街贩履,见两人体貌异常,一人推车贩豆腐,长须枣脸;另一人行于闹市,提着一坛酒,咬着一大块肉,面目狰狞毛发尽竖。备观二人皆有将相,遂上前自曝家人,二人闻是皇家子弟,遂喜而结为兄弟,尊刘备为大哥。三兄弟号召数千人乡亲抵抗黄巾军。 黄巾军被镇压后,董卓专权跋扈,幼主欲弑卓。曹孟德假意投卓,欲乘机杀之,怎奈被吕布识破,可怜孟德只能逃离。寄于友家,友喜出买酒,孟德闻磨刀之声,疑其欲杀己献卓,乃入而弑全家。忽见旁边柱子绑一猪,方知是其家人意在宰猪宴客,晦之,夺门而出,恰逢友人提酒方归,操亦杀之,随从不解,操曰: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对曹操的喜爱大抵是从这开始的。 及卓毙,曹操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帮派,同时广纳贤士,用人为善。袁绍、孙坚、张秀、刘表等各据一地。野心日益膨胀的曹操挟天子以另诸侯,势力最大。所以各方诸侯将领又开始讨伐曹操。 而此时的刘备三兄弟呢,因前期破黄巾军有功,在京任闲职。曹操与备合作过,敬其英勇,又恐其害己,遂防之。备则终日种菜,欲显无图。一日,操与备煮酒论英雄,备谨慎至极,终因天雷而被识破。备三兄弟得帝衣带诏令后连夜逃离,四处投奔。 却说操出征张秀,因贪恋美色兵败于张秀,弃兵只身一人逃跑,途中,大将典韦和大儿子为救操被剁为肉泥,操亦不顾。看到这时我情绪尤为激动。震惊于操极致的自私,当然,我的观点是矛盾的,既认同又反感。作为一名政治家,于乱世中,他应该如此,方能成就大事;然跳出那个环境,他应该会被千夫所指吧。 词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