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感到孤独,但我能承受并消解它——读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不觉今年夏天又快过完,读一首夏天的诗。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写风景、自然的一流大诗人,但是我更喜欢孟浩然。为什么?
因为王维的诗太过干净、冷寂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他的诗里没有人的气息,仿佛一种过度纯净的载体,过滤掉了许多生活的气质,而且由于某种出世的心境,将自己也排除出去了。即使他有时也描写人,“竹溪归浣女,莲动下鱼舟。“但这似乎也是一种缥缈而杳然的人物,是艺术的、欣赏的、经过特殊的过滤过后的画面。虽然美,但却与生活有一层隔。
孟浩然就不是这样的,他是生活中的,七情六欲的,有生活的温度、气息和气氛。他的诗是身边的日常,平然、自然而美,有种大象无形之感,人与自然仿佛互相敞开,互相吐纳呼。是与山光呀、池月呀、荷香呀、竹露呀一样的存在。这些自然事物与人包融在一起,没有我来欣赏你、评判你的那种高级感。就是因为自然都在这样发出自己的声音,荷花、竹露,都在表明自己的存在。诗人内心也受到触动,于是他“欲取鸣琴弹”。但是人毕竟不是荷花、也不是竹子,诗人马上感到一种孤寂与落寞感,“恨无知音赏”。
人会感到孤独,虽然周围的一切是那么融洽、自适,让人觉得人和自然中的事物没有差别,但人毕竟是自然中思绪更多的动物。这是一种人本质的体验和感受。这也是孟襄阳和王摩诘的不同之处。你可以感受到情感的自然流淌,它既不夸张,也不抑制,也不淡化。它就像那些自然的事物一样,存在、动人。我承认我有时悲伤、我承认我也会孤独。我并不总是能超然物外,豁达明理,至上忘情。这是孟浩然比王维的诗,在情感上与我们更贴近之处。它承认人作为一个人可以有的情绪与伤感。
但是孟荆州又不是李商隐,他不会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轮流、辗转。他有他的排遣与出处。“感此怀故人”,然而故人不在身边。诗人又想,“中宵劳梦想”,中宵指半夜,应该差不多是子夜时分,就辛苦一下自己,子夜梦见辛君吧。我承认我感到孤独,但我能承受并消解这份孤独。这种姿态,是不是格外动人?
园
2017.8.14
唐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不觉今年夏天又快过完,读一首夏天的诗。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写风景、自然的一流大诗人,但是我更喜欢孟浩然。为什么?
因为王维的诗太过干净、冷寂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他的诗里没有人的气息,仿佛一种过度纯净的载体,过滤掉了许多生活的气质,而且由于某种出世的心境,将自己也排除出去了。即使他有时也描写人,“竹溪归浣女,莲动下鱼舟。“但这似乎也是一种缥缈而杳然的人物,是艺术的、欣赏的、经过特殊的过滤过后的画面。虽然美,但却与生活有一层隔。
孟浩然就不是这样的,他是生活中的,七情六欲的,有生活的温度、气息和气氛。他的诗是身边的日常,平然、自然而美,有种大象无形之感,人与自然仿佛互相敞开,互相吐纳呼。是与山光呀、池月呀、荷香呀、竹露呀一样的存在。这些自然事物与人包融在一起,没有我来欣赏你、评判你的那种高级感。就是因为自然都在这样发出自己的声音,荷花、竹露,都在表明自己的存在。诗人内心也受到触动,于是他“欲取鸣琴弹”。但是人毕竟不是荷花、也不是竹子,诗人马上感到一种孤寂与落寞感,“恨无知音赏”。
人会感到孤独,虽然周围的一切是那么融洽、自适,让人觉得人和自然中的事物没有差别,但人毕竟是自然中思绪更多的动物。这是一种人本质的体验和感受。这也是孟襄阳和王摩诘的不同之处。你可以感受到情感的自然流淌,它既不夸张,也不抑制,也不淡化。它就像那些自然的事物一样,存在、动人。我承认我有时悲伤、我承认我也会孤独。我并不总是能超然物外,豁达明理,至上忘情。这是孟浩然比王维的诗,在情感上与我们更贴近之处。它承认人作为一个人可以有的情绪与伤感。
但是孟荆州又不是李商隐,他不会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轮流、辗转。他有他的排遣与出处。“感此怀故人”,然而故人不在身边。诗人又想,“中宵劳梦想”,中宵指半夜,应该差不多是子夜时分,就辛苦一下自己,子夜梦见辛君吧。我承认我感到孤独,但我能承受并消解这份孤独。这种姿态,是不是格外动人?
园
2017.8.14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