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一篇
最近被人问及是否写过专业论文,我很惭愧说没有。今天找东西,发现9年前写过一篇关于互联网的小文章,居然刊载的《南方论坛》是核心期刊啊!如果在高校中文系,这样对于评职称都用呢!感谢当年找我约稿的师兄李敬泽,多年后再看这篇稿子,有些恍惚。发现网络上一些数据库把它当成专业论文收集了。很感慨。
穿过我的网络的你的手- -
都市的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地陷入网中央了。每天上班的8小时都是瞪着计算机屏幕度过的。休息的一小时,眼睛还是不由自主随着鼠标的箭头晃动。网络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
第一次在BBS上灌水,就像第一次约会一样激动人心。取了一个"绿毛水怪"的网名。真实的我躲在这个希奇古怪的名字后暗笑。我跳上跳下,可以出言不逊,可以为所欲为。这种自由的感觉让人轻舞飞扬。
无论是世界名著也好,是网络文学也罢,我们都可以拿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名作家。"再也没有道貌岸然的批评家对我们的看法谆谆诱导。再也不用卑躬屈膝拍出版社编辑的马屁。我们可以想说任何想说的话,可以表达任何自己的思想。而不必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我们已经独立,我们已经长大,我们可以主宰自己。
互联网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虚拟的巨大活动场所,人们仿佛从生活的各个封闭的小山村,来到一个可以容纳无数人的巨大广场。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令人眼花缭乱。以前的批评家仿佛是在走街串巷的货郎,告诉生活在村子里的我们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他们又像牧师,在传教布道,我们仰望着,他们神圣的光辉代表着来自天国的上帝的意志。
现在,神死了。
牧师也不被重视了。在这个巨大的广场。人们的注意力往往被最离经叛道的言辞所吸引,被最为哗众取宠的表演所迷惑。
有一些人很快地找到志同道合者,相互呼应,同攻同守。思想的火花在碰撞。无数的小溪和浪花可以形成真正的海洋。思想的海洋。同时也是班驳陆离的海洋。
问题出现了。
首先,不是谁都可以获得进入这个巨大的活动场所的入场券的。第一批进入者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现在,已经发展到35岁以下,男性占79%,集中于高学历和白领阶层。他们对所谓的文学趣味和文学价值,显然有别于专业从事文学研究的人士和文学爱好者。
其次,由于这个群体的特性,决定了他们的评判很难是专业水准或良莠不齐。
再次,由于缺乏传统媒体时代,大众接受舆论的单调、被动性。已经没有权威了,但是人们除了一开始发出解放的嚎叫,再让他们阐述自己的独立思想、真知灼见,又似乎难以为继。
最后一点,文学同所有艺术形式一样,本质上是个体的审美活动。见仁见智,不太容易形成共通的判断。
鉴于此,网络上的大众文学趣味的形成也就非常复杂、多元。
版主,网上又称斑竹、板猪。是网上各种论坛、沙龙的组织者。在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方面产生了许多很有意思的现象。
拿曾经号称文化网站的博库网来说,在它的鼎盛时期,可以说囊括了当时互联网中文世界各路论坛精英,许多新浪、网易上的江湖大腕儿,纷纷打点行囊,奔赴博库,真可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博库是故乡。麦田、小米、猛小蛇、紫霞、古尤尤纷至沓来,甚至于在网络文学界大名鼎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尚爱兰也在博库开了自己的论坛,自说自唱。在网络江湖上颇有名头的狂马和萧三郎索性就搬到博库上班了。那时的博库有些像水泊梁山,聚集了无数英雄豪杰。
各位版主兢兢业业,细心耕耘他那一亩三分地,一时间,呼朋唤友,人气还很旺。在"爱书人之家"的小米的论坛里有这样一个帖子:
《不是我教你诈---论坛新手成名实用攻略》
亩产万斤
第一步:选择论坛
一般来说,论坛当然是越大越好,一帖百看,岂不美哉?但对于新手来说这未必能成为现实,故不一定是件好事,你的文章反而很容易淹没在帖子的海洋里,没有人理睬,很伤积极性,而这对新手是致命的。所以应该选择一些比较中等的论坛,大致为每天上10-20新帖左右的论坛,无论是里面是网友还是版主较容易注意你,容易得到鼓励和因你引起话题。
第二步:选择网名
别以为这是一件小事,一个好的网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原则是新奇---这容易吸引注意;尽量独一无二---为以后在别的论坛发展准备,一个很容易被别人想到注册的网名,不利于在各论坛打"品牌效应";能用中文的尽量使用中文,字数在3-5个左右;最好能注册2-3个,为自己吹捧自己作准备,作为不受人注目的新手是需要的,在有跟帖后系统会将帖子自动前移的论坛,这种效益尤其明显。
第三步:舆论准备
主要是做两件事:找出论坛最有名的代表人物以及对网友的吹捧。原则是:攻击人别怕名大、吹捧人别怕头大,只管大胆找一个最有名的人骂,这容易引起轰动;而吹捧是引起被吹捧人注意的最好办法,并一般都会给你报答,而别人(尤其是较有名气的)说你句好话,对提高点击率所起的作用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当然,你看不懂要捧的文章也没关系,说句"好文!精辟!"也同样受用,但如果是骂别人,要有条理,不宜采用零字节,那会对你水平产生怀疑,被认为是"小将"的档次。记住:骂人比捧人更需要技巧。
第四步:实际写作
这是最关键的,但也是最不能给予指导的,因为这被人的水平决定的,一般来说如果你想到一个观点,那就从正反、内外、过去和将来等两方面引申开去,并加一些例子就是一篇文章了。有几点要注意,1:如果你的理论基础比较好,就尽量说理,千万别怕烦,网上没有几个人静得下心来细读,看到很长的理论,崇敬之心总会滔滔不觉,哪怕他骂你文章太长了,但在潜意识里评价仍不会低。如果你的理论基础不怎么样,就尽量提出一些具有轰动性的观点,给人脑袋嗡地一声傻半天的效果。2:如果你的思想偏"左",就努力攻占爱国、穷苦百姓代言人的制高点。如果你的思想偏右,在当前政治气候下,一般不要涉及具体现政府及其领导人的话题,可以美其名曰批"左",批假什么主义---也许事实上你批的就是前者,这样比较保险一点。3:尽量口气大一点,要知道谦虚也不过是因为有了可以谦虚的条件,没有条件时的谦虚效果并不好。在文中尽可能用上自己的网名,如本来要写"我认为......",你可以写成"(你的网名)认为......",如此,网名频繁地出现,既可以增强语句的气势,又能混个脸熟,何乐不为?
第五步:上帖技巧
这好象不成为问题,但尤其在上帖时机上还是需要注意的。1:因避免在双休日上帖,不要以为双休日上网点击的人会多--这是误解,而是恰恰相反,这与现阶段单位上网的比例高有很大关系。2:对一些限时上帖的论坛(如强坛22:00至10:00不能上帖),把握时机在22:00前几秒上帖,点击率将是惊人的,因为长长的12小时内你的帖子都排在前面!对于跟帖后系统将帖子自动前移的论坛,在你的帖子被挤到下一页时,跟帖一次效果也非常明显。3:如果你有较敏感的文章准备上帖,又恰恰是版主要审核的论坛,在上帖之前最好向版主问声好。
第六步:守业方法
有道是创业容易守业难,网上的知名度的确也需要靠给人持续不断的新鲜感才能维持的。但哪怕是一个著名的作家,都会有一些咬笔杆子、狠拍脑袋也没有灵感的时期--原因甚至本人也不清楚。在这时就可以用一句两句话捧捧人什么的。宣布"永远退出论坛"或阐明"我为什么不退出论坛"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不过这需要一点技巧,不要弄巧成拙。但不要因为还没有名气而难为情。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需要说明是这仅仅是从成名上考虑,但一般来说,你名气越大,别人选择与你争论的机会就越多,自觉不自觉地,在各方面的水平就会有相应的提高。同时,任何名人(包括正经的和不正经的)都不是照搬了别人的成名"攻略"才成名的,都需要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但不可否认,他们常常是最善于学习别人的"攻略"的,因为这使他们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另外,提了以上这么多条,也不表明俺做地就怎么样--尤其在捧人方面,这是我性格的缺陷所致,嘿嘿!
这则帖子清晰地、恰如其分地描述出网上江湖的特性。在这个时候,看到的任何观点很难说是作者自己真实的思想,他也许为了所谓的江湖地位和名头而绞尽脑汁地大放厥词呢!
在这样夸张的面具后面,你很难看到真实思想的交锋,有时也像大专辩论赛,为了辩论而辩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网络文化正如大潮一样,铺天盖地地袭来。网络正在慢慢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在文学批评领域彻底抛弃了传道的牧师们,但在形成公认的大众趣味方面似乎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正如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诗句:
这是最美好的时光
也是最难熬的日子
这是充满智慧的年龄
也是极其愚笨的年龄
这是拥有信念的时代
也是背信弃义的时代
这是光辉灿烂的季节
也是黑暗泥泞的季节
这是希望的春天
也是绝望的冬日
我们拥有一切
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正在走向天堂
我们正在走向另一条路......
3308字/
2001年第3期《南方文坛》
穿过我的网络的你的手- -
都市的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地陷入网中央了。每天上班的8小时都是瞪着计算机屏幕度过的。休息的一小时,眼睛还是不由自主随着鼠标的箭头晃动。网络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
第一次在BBS上灌水,就像第一次约会一样激动人心。取了一个"绿毛水怪"的网名。真实的我躲在这个希奇古怪的名字后暗笑。我跳上跳下,可以出言不逊,可以为所欲为。这种自由的感觉让人轻舞飞扬。
无论是世界名著也好,是网络文学也罢,我们都可以拿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名作家。"再也没有道貌岸然的批评家对我们的看法谆谆诱导。再也不用卑躬屈膝拍出版社编辑的马屁。我们可以想说任何想说的话,可以表达任何自己的思想。而不必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我们已经独立,我们已经长大,我们可以主宰自己。
互联网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虚拟的巨大活动场所,人们仿佛从生活的各个封闭的小山村,来到一个可以容纳无数人的巨大广场。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令人眼花缭乱。以前的批评家仿佛是在走街串巷的货郎,告诉生活在村子里的我们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他们又像牧师,在传教布道,我们仰望着,他们神圣的光辉代表着来自天国的上帝的意志。
现在,神死了。
牧师也不被重视了。在这个巨大的广场。人们的注意力往往被最离经叛道的言辞所吸引,被最为哗众取宠的表演所迷惑。
有一些人很快地找到志同道合者,相互呼应,同攻同守。思想的火花在碰撞。无数的小溪和浪花可以形成真正的海洋。思想的海洋。同时也是班驳陆离的海洋。
问题出现了。
首先,不是谁都可以获得进入这个巨大的活动场所的入场券的。第一批进入者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现在,已经发展到35岁以下,男性占79%,集中于高学历和白领阶层。他们对所谓的文学趣味和文学价值,显然有别于专业从事文学研究的人士和文学爱好者。
其次,由于这个群体的特性,决定了他们的评判很难是专业水准或良莠不齐。
再次,由于缺乏传统媒体时代,大众接受舆论的单调、被动性。已经没有权威了,但是人们除了一开始发出解放的嚎叫,再让他们阐述自己的独立思想、真知灼见,又似乎难以为继。
最后一点,文学同所有艺术形式一样,本质上是个体的审美活动。见仁见智,不太容易形成共通的判断。
鉴于此,网络上的大众文学趣味的形成也就非常复杂、多元。
版主,网上又称斑竹、板猪。是网上各种论坛、沙龙的组织者。在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方面产生了许多很有意思的现象。
拿曾经号称文化网站的博库网来说,在它的鼎盛时期,可以说囊括了当时互联网中文世界各路论坛精英,许多新浪、网易上的江湖大腕儿,纷纷打点行囊,奔赴博库,真可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博库是故乡。麦田、小米、猛小蛇、紫霞、古尤尤纷至沓来,甚至于在网络文学界大名鼎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尚爱兰也在博库开了自己的论坛,自说自唱。在网络江湖上颇有名头的狂马和萧三郎索性就搬到博库上班了。那时的博库有些像水泊梁山,聚集了无数英雄豪杰。
各位版主兢兢业业,细心耕耘他那一亩三分地,一时间,呼朋唤友,人气还很旺。在"爱书人之家"的小米的论坛里有这样一个帖子:
《不是我教你诈---论坛新手成名实用攻略》
亩产万斤
第一步:选择论坛
一般来说,论坛当然是越大越好,一帖百看,岂不美哉?但对于新手来说这未必能成为现实,故不一定是件好事,你的文章反而很容易淹没在帖子的海洋里,没有人理睬,很伤积极性,而这对新手是致命的。所以应该选择一些比较中等的论坛,大致为每天上10-20新帖左右的论坛,无论是里面是网友还是版主较容易注意你,容易得到鼓励和因你引起话题。
第二步:选择网名
别以为这是一件小事,一个好的网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原则是新奇---这容易吸引注意;尽量独一无二---为以后在别的论坛发展准备,一个很容易被别人想到注册的网名,不利于在各论坛打"品牌效应";能用中文的尽量使用中文,字数在3-5个左右;最好能注册2-3个,为自己吹捧自己作准备,作为不受人注目的新手是需要的,在有跟帖后系统会将帖子自动前移的论坛,这种效益尤其明显。
第三步:舆论准备
主要是做两件事:找出论坛最有名的代表人物以及对网友的吹捧。原则是:攻击人别怕名大、吹捧人别怕头大,只管大胆找一个最有名的人骂,这容易引起轰动;而吹捧是引起被吹捧人注意的最好办法,并一般都会给你报答,而别人(尤其是较有名气的)说你句好话,对提高点击率所起的作用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当然,你看不懂要捧的文章也没关系,说句"好文!精辟!"也同样受用,但如果是骂别人,要有条理,不宜采用零字节,那会对你水平产生怀疑,被认为是"小将"的档次。记住:骂人比捧人更需要技巧。
第四步:实际写作
这是最关键的,但也是最不能给予指导的,因为这被人的水平决定的,一般来说如果你想到一个观点,那就从正反、内外、过去和将来等两方面引申开去,并加一些例子就是一篇文章了。有几点要注意,1:如果你的理论基础比较好,就尽量说理,千万别怕烦,网上没有几个人静得下心来细读,看到很长的理论,崇敬之心总会滔滔不觉,哪怕他骂你文章太长了,但在潜意识里评价仍不会低。如果你的理论基础不怎么样,就尽量提出一些具有轰动性的观点,给人脑袋嗡地一声傻半天的效果。2:如果你的思想偏"左",就努力攻占爱国、穷苦百姓代言人的制高点。如果你的思想偏右,在当前政治气候下,一般不要涉及具体现政府及其领导人的话题,可以美其名曰批"左",批假什么主义---也许事实上你批的就是前者,这样比较保险一点。3:尽量口气大一点,要知道谦虚也不过是因为有了可以谦虚的条件,没有条件时的谦虚效果并不好。在文中尽可能用上自己的网名,如本来要写"我认为......",你可以写成"(你的网名)认为......",如此,网名频繁地出现,既可以增强语句的气势,又能混个脸熟,何乐不为?
第五步:上帖技巧
这好象不成为问题,但尤其在上帖时机上还是需要注意的。1:因避免在双休日上帖,不要以为双休日上网点击的人会多--这是误解,而是恰恰相反,这与现阶段单位上网的比例高有很大关系。2:对一些限时上帖的论坛(如强坛22:00至10:00不能上帖),把握时机在22:00前几秒上帖,点击率将是惊人的,因为长长的12小时内你的帖子都排在前面!对于跟帖后系统将帖子自动前移的论坛,在你的帖子被挤到下一页时,跟帖一次效果也非常明显。3:如果你有较敏感的文章准备上帖,又恰恰是版主要审核的论坛,在上帖之前最好向版主问声好。
第六步:守业方法
有道是创业容易守业难,网上的知名度的确也需要靠给人持续不断的新鲜感才能维持的。但哪怕是一个著名的作家,都会有一些咬笔杆子、狠拍脑袋也没有灵感的时期--原因甚至本人也不清楚。在这时就可以用一句两句话捧捧人什么的。宣布"永远退出论坛"或阐明"我为什么不退出论坛"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不过这需要一点技巧,不要弄巧成拙。但不要因为还没有名气而难为情。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需要说明是这仅仅是从成名上考虑,但一般来说,你名气越大,别人选择与你争论的机会就越多,自觉不自觉地,在各方面的水平就会有相应的提高。同时,任何名人(包括正经的和不正经的)都不是照搬了别人的成名"攻略"才成名的,都需要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但不可否认,他们常常是最善于学习别人的"攻略"的,因为这使他们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另外,提了以上这么多条,也不表明俺做地就怎么样--尤其在捧人方面,这是我性格的缺陷所致,嘿嘿!
这则帖子清晰地、恰如其分地描述出网上江湖的特性。在这个时候,看到的任何观点很难说是作者自己真实的思想,他也许为了所谓的江湖地位和名头而绞尽脑汁地大放厥词呢!
在这样夸张的面具后面,你很难看到真实思想的交锋,有时也像大专辩论赛,为了辩论而辩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网络文化正如大潮一样,铺天盖地地袭来。网络正在慢慢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在文学批评领域彻底抛弃了传道的牧师们,但在形成公认的大众趣味方面似乎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正如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诗句:
这是最美好的时光
也是最难熬的日子
这是充满智慧的年龄
也是极其愚笨的年龄
这是拥有信念的时代
也是背信弃义的时代
这是光辉灿烂的季节
也是黑暗泥泞的季节
这是希望的春天
也是绝望的冬日
我们拥有一切
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正在走向天堂
我们正在走向另一条路......
3308字/
2001年第3期《南方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