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老郑》
老郑这两天总是心塞塞的,虽算不上茶饭不香、坐卧不宁,可也是心事萦怀、愁眉深锁。
自从参加工作,老郑就被分配在这家刚刚兴建的电力企业,算是与这个企业共同成长起来的。工作了三十几年,一晃年岁已近半百。从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毛头小伙子,到铅华尽去两鬓染霜。从茫然无知的入厂学徒,到身负绝艺的专业翘楚。从一名普通青工成长为一名意志坚定的老党员……。在这里,他可谓是倾注了全部的青春,他将自己的全部热爱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就像将血脉嫁接到了厂房与设备上一样。三十年来,企业处处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看着企业一点点成长壮大,看着设备不断更新,看着厂房更加簇新高耸……他觉得日日陪伴的企业,长高了,长大了,长精神了。看着企业的日益壮大和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这些实实在在的切身体会,都让老郑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和强大。
然而,近来有些事却让老郑心头不快。
晓飞是前几年入厂的大学生。企业为了让这些大学时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并增强大家对企业的归属感,开展了“师徒传帮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作为专业行家里手的老郑,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包括晓飞在内的三名大学生的师傅。大学生学习能力强、素质高,是企业的新生力量,是企业发展的希望。对企业抱有深厚感情的老郑,乐得将一身所学传授给他们。可是让老郑伤心和失落的是,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另外两名大学生都相继调离了企业,凭借大学文凭和娴熟的技艺就职于南方高薪企业。最近,就连老郑最喜欢的徒弟晓飞也正频繁的扑在手机上,眼看着也是要寻找机会,准备“高飞”了。
在企业工作多年的老郑有着自己的固执。凭借着这份固执,他从招工入厂的学徒,熟练掌握了发电系统的整体流程。凭借着这份固执,他将新设备中“高大上”的各种技术烂熟于胸。凭借着这份固执,在新机组试运的过程中,他不眠不休连续数周坚守在试运现场。凭借着这份固执,他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身边的领导和同事都玩笑而又不无尊重称老郑“一本正”。
一本正的老郑不是不支持年轻人出去闯荡,去开拓一番事业。可是他不能理解的是现在的年轻人的良心、道德和三观。企业把这些刚刚走出学堂的孩子们招来,生活上关心,工作上照顾。把他们从黄嘴小雏,刚刚培养成羽翼渐丰的雄鹰,他们就这样拍打拍打翅膀的走了。无牵无挂,潇潇洒洒。他真的不明白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当年的他们为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献身事业,无怨无悔。加班加点是常事儿。为了工作他们经常吃住在现场。即使在家,只要现场设备一有点“动静”,也会放下一切,赶到现场……可现在的孩子们怎么了?对待工作没有激情,别说是最高理想,就连人格底线都会一降再降,甚至最后的底线都……这让老郑寒心。
过去的他们崇拜的偶像是“高大全”式的英雄,虽然不一定真实,可“师法乎上”通过学习和模仿,也塑造了那一代人良好的品行。可是现在,屌丝文化充斥盛行。本来是成人面对庄严社会的一种自嘲和调侃,却被无数年轻人追捧效仿。在老郑看来,屌丝文化应该是设置级别的,未成年的青少年应该严禁观看。
老郑觉得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什么时候最高理想容忍了底线思维,为什么主流文化苟同了屌丝文化。老郑觉得思想和灵魂的空洞使人们无所皈依。就像是一位国人曾经说的:当我们还没有看清新方向的时候就砸碎了手中的旧罗盘。盲目的崇洋,使我们失去了自我。在教育上,当我们尚纠结于“赏识教育”还是“激励教育”时,一代人已经错失了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思绪混乱精神空虚的一群人,就像怨妇一样,羡慕着他人,挑剔着自家。
其实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并没有错啊。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我们经历了灿烂的历史,我们培养过无数的杰出:且不说几千年文化虎步世界,蔽体生辉;且不说四大发明推动历史,推进文明。祖冲之的神算、张衡的妙手,孔孟的思想、李杜的文采莫不是出自于这一体系啊,之所以落后,不过是清中后期的“闭关锁国”造成了我们不能放眼看世界罢了,这并不是我们的泱泱文化和传统的错啊!
传统的老郑从所未有的感到了困惑和迷茫。
“晓飞啊,是不是要找师傅谈谈啦”面对着兴冲冲走到自己身边的徒弟,老郑满肚子的苦闷,却表面装着淡定。该来的早晚会来吧。“师傅,这两天一直掂量个事,要和您商量。自己考虑了好久,可是不太成熟。”晓飞略带踌躇地说。“嗨,都想好了就去做吧,你们这代孩子心思深着呢,师傅落伍喽”面对着这个他倾力教导,平时勤谨好学的爱徒,老郑心里一阵凄凉。该走的留也留不下啊。“师傅,您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啊?”晓飞似乎沉湎于心中之事,虽然察觉到师傅的语气不对,却并没在意。晓飞的无所谓,似乎更像是对老郑的蔑视和嘲弄。一腔悲愤的怒火使老郑有点遏制不住,恨不得将手里的水杯摔得粉碎。并在心里恨恨的发誓:从此以后再不收徒!“师傅,最近咱厂搞‘道德大讲堂‘活动,作为一名新入厂的大学生,从来到这里就感受到了领导的关心、师傅们的教诲和企业文化的熏陶,心里有一肚子话要说。可是拟了好几个题目都不知道如何契入,这两天就为这事着急呢。您既是我的师傅又是咱们厂的劳模,还是多年的优秀共产党员,想来想去还是要来请教您啊!”“你,这些天……”晓飞的话让老郑莫名其妙的一阵眩晕,瞬间头皮一麻,眼睛竟然有些湿润。
从眩晕感中恢复过来的老郑不禁默默摇头,哑然失笑。“哎,我这是怎么了,也许真得是老了吧。今后还真是要经常告诫自己:不要成为一个让年轻人闭嘴的老古板哦!”
自从参加工作,老郑就被分配在这家刚刚兴建的电力企业,算是与这个企业共同成长起来的。工作了三十几年,一晃年岁已近半百。从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毛头小伙子,到铅华尽去两鬓染霜。从茫然无知的入厂学徒,到身负绝艺的专业翘楚。从一名普通青工成长为一名意志坚定的老党员……。在这里,他可谓是倾注了全部的青春,他将自己的全部热爱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就像将血脉嫁接到了厂房与设备上一样。三十年来,企业处处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看着企业一点点成长壮大,看着设备不断更新,看着厂房更加簇新高耸……他觉得日日陪伴的企业,长高了,长大了,长精神了。看着企业的日益壮大和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这些实实在在的切身体会,都让老郑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和强大。
然而,近来有些事却让老郑心头不快。
晓飞是前几年入厂的大学生。企业为了让这些大学时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并增强大家对企业的归属感,开展了“师徒传帮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作为专业行家里手的老郑,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包括晓飞在内的三名大学生的师傅。大学生学习能力强、素质高,是企业的新生力量,是企业发展的希望。对企业抱有深厚感情的老郑,乐得将一身所学传授给他们。可是让老郑伤心和失落的是,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另外两名大学生都相继调离了企业,凭借大学文凭和娴熟的技艺就职于南方高薪企业。最近,就连老郑最喜欢的徒弟晓飞也正频繁的扑在手机上,眼看着也是要寻找机会,准备“高飞”了。
在企业工作多年的老郑有着自己的固执。凭借着这份固执,他从招工入厂的学徒,熟练掌握了发电系统的整体流程。凭借着这份固执,他将新设备中“高大上”的各种技术烂熟于胸。凭借着这份固执,在新机组试运的过程中,他不眠不休连续数周坚守在试运现场。凭借着这份固执,他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身边的领导和同事都玩笑而又不无尊重称老郑“一本正”。
一本正的老郑不是不支持年轻人出去闯荡,去开拓一番事业。可是他不能理解的是现在的年轻人的良心、道德和三观。企业把这些刚刚走出学堂的孩子们招来,生活上关心,工作上照顾。把他们从黄嘴小雏,刚刚培养成羽翼渐丰的雄鹰,他们就这样拍打拍打翅膀的走了。无牵无挂,潇潇洒洒。他真的不明白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当年的他们为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献身事业,无怨无悔。加班加点是常事儿。为了工作他们经常吃住在现场。即使在家,只要现场设备一有点“动静”,也会放下一切,赶到现场……可现在的孩子们怎么了?对待工作没有激情,别说是最高理想,就连人格底线都会一降再降,甚至最后的底线都……这让老郑寒心。
过去的他们崇拜的偶像是“高大全”式的英雄,虽然不一定真实,可“师法乎上”通过学习和模仿,也塑造了那一代人良好的品行。可是现在,屌丝文化充斥盛行。本来是成人面对庄严社会的一种自嘲和调侃,却被无数年轻人追捧效仿。在老郑看来,屌丝文化应该是设置级别的,未成年的青少年应该严禁观看。
老郑觉得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什么时候最高理想容忍了底线思维,为什么主流文化苟同了屌丝文化。老郑觉得思想和灵魂的空洞使人们无所皈依。就像是一位国人曾经说的:当我们还没有看清新方向的时候就砸碎了手中的旧罗盘。盲目的崇洋,使我们失去了自我。在教育上,当我们尚纠结于“赏识教育”还是“激励教育”时,一代人已经错失了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思绪混乱精神空虚的一群人,就像怨妇一样,羡慕着他人,挑剔着自家。
其实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并没有错啊。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我们经历了灿烂的历史,我们培养过无数的杰出:且不说几千年文化虎步世界,蔽体生辉;且不说四大发明推动历史,推进文明。祖冲之的神算、张衡的妙手,孔孟的思想、李杜的文采莫不是出自于这一体系啊,之所以落后,不过是清中后期的“闭关锁国”造成了我们不能放眼看世界罢了,这并不是我们的泱泱文化和传统的错啊!
传统的老郑从所未有的感到了困惑和迷茫。
“晓飞啊,是不是要找师傅谈谈啦”面对着兴冲冲走到自己身边的徒弟,老郑满肚子的苦闷,却表面装着淡定。该来的早晚会来吧。“师傅,这两天一直掂量个事,要和您商量。自己考虑了好久,可是不太成熟。”晓飞略带踌躇地说。“嗨,都想好了就去做吧,你们这代孩子心思深着呢,师傅落伍喽”面对着这个他倾力教导,平时勤谨好学的爱徒,老郑心里一阵凄凉。该走的留也留不下啊。“师傅,您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啊?”晓飞似乎沉湎于心中之事,虽然察觉到师傅的语气不对,却并没在意。晓飞的无所谓,似乎更像是对老郑的蔑视和嘲弄。一腔悲愤的怒火使老郑有点遏制不住,恨不得将手里的水杯摔得粉碎。并在心里恨恨的发誓:从此以后再不收徒!“师傅,最近咱厂搞‘道德大讲堂‘活动,作为一名新入厂的大学生,从来到这里就感受到了领导的关心、师傅们的教诲和企业文化的熏陶,心里有一肚子话要说。可是拟了好几个题目都不知道如何契入,这两天就为这事着急呢。您既是我的师傅又是咱们厂的劳模,还是多年的优秀共产党员,想来想去还是要来请教您啊!”“你,这些天……”晓飞的话让老郑莫名其妙的一阵眩晕,瞬间头皮一麻,眼睛竟然有些湿润。
从眩晕感中恢复过来的老郑不禁默默摇头,哑然失笑。“哎,我这是怎么了,也许真得是老了吧。今后还真是要经常告诫自己:不要成为一个让年轻人闭嘴的老古板哦!”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