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烧紫砂: “五行”之韵藏古拙
古人自遵循阴阳五行之规律,得天地之道得以行运。对于紫砂茶器来讲,五行之律也需蕴藏其中,不可缺一。紫砂,土也,金蕴其中,以水润之,火烧成器,唯有以木投之,方能五行其善。随着现代科技商品经济的发展,电窑、瓦斯窑取代了工艺复杂,成本昂贵的柴窑。但正所谓“繁华归简,返璞归真”,得天独厚的古朴、自然、厚重的纯真之美,使得“五行”之美的柴烧回归大众的视野。

柴烧工艺有种说法是:源于中国,流于四方,保全于日本,延续于台湾。日本的柴烧表现是哲学思想和生活文化结合的一种美学形式,而台湾的陶艺家表現的是质感或配合造型等个人创作的意念。在江苏宜兴,年过不惑的老吴,却重新审视了传统陶艺文化技术后,便致力于推动传统柴烧陶艺文化技术和制作。

柴烧是一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在以往烧制陶器时,古人往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在以往烧制陶器时,古人往往罩住泥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

如果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走了火的痕迹,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的制做标准中,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都是不被欣赏的,认之为“瑕”。

(图)烧制前紫砂泥胎

(图)烧制后紫砂泥胎





(图)经过1200度高温柴烧后的成品
现代一些人审美观或许以前不太一样,以前要是烧成这样的话,有落灰釉的东西,那古代认为是次品、瑕疵,一些人倒是喜欢追求这个落灰釉,他们认为这种釉很丰富、很多彩、很自然。与一般的漂亮釉水不同,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之上,在高温烤制下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及各种颜色的变化,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迹,自然而无粉饰之气,散发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它烧窑的成果越来越被人认可和欣赏。

香樟木是偏绿,其他事松木烧出来是偏黄,还有要烧出来的釉色要漂亮的话还是茶叶树最漂亮,里面含的植物内置比较丰富。正所谓返璞归真,现代柴烧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烬与土的自然结合。紫砂,土也,金蕴其中,以水润之,火烧成器,唯独缺木。这正是柴烧陶瓷艺术家们为它痴迷并投入身心去努力追求的原因所在。传统重的是技术,而当代更加倾向于观念的重视,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当代紫砂创作者们此时关注的不是集中在明确的造型和装饰的设计上,而更多在于窑炉烧制时候的气氛、品类以及作为燃料的木柴品种、烧成的时间、温度的控制等对一件作品最终形态的影响,体现在一个小小茶器中也孕育着五行和谐,阴阳相济的传统哲学。

据古书记载说阴阳要平衡,现在只有地球表层上(物体)烧出来的火才是阳火,地球底下(物体)烧出来的就是阴火,所以瓦斯窑、电窑都是阴火,阴阳不平衡,古云:缺木成不了好陶瓷。也就是说做陶瓷就是要五行一定柴烧,是陶瓷烧制的一种方式;相对于现代常用的气窑、电窑、煤窑等烧制方式来说,是非常传统甚至古老的。由于气窑、电窑、煤窑等烧制方式高效便捷且节约成本,所以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现在陶瓷烧制的主要方式;而传统的柴烧窑口,有些则已被废弃淘汰。
然而,近年来柴烧陶瓷却逆市上扬、成为颇受市场欢迎的特色产品;其中的柴烧茶具,更是深受爱茶人士的欢迎。柴烧茶具为什么会受到欢迎?跟其它方式烧制的茶具相比、柴烧茶具到底具有哪些优点呢?
提升口感:软化水质效果好
从实用角度来说,柴烧茶具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着良好的柔水和软水作用,这一优点对于提高喝茶时的口感有着明显的效果。
关于这一说法,可能有些朋友会感觉很神奇、也有些朋友会将信将疑,所以亲身体验是最好的方式:随便到一家柴烧茶具专卖店,让店家泡一壶茶,然后倒入一个普通茶杯和一个柴烧茶杯中,试喝一下口感有什么不同。一般情况下,用柴烧茶杯喝会比普通茶杯的更为柔和、顺滑一些。
独特外观:每件柴烧茶具都独一无二
与现代化的气窑、电窑、煤窑等烧制方式相比,古老的柴烧相对来说稳定性弱许多,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也正是如此,柴烧产生窑变时在陶瓷器具上留下火痕、灰釉等独特的元素,成就了包括柴烧茶具在内的每一件柴烧器具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令许多柴烧爱好者痴迷不已。
图:资深紫砂艺品设计,国家级注册高级工艺美术师魏澜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魏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