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花墟——热爱生活的人,总要去当一次花房姑娘
![]() |
花墟的街边小店,随手一拍都是电影场景 |
来香港之前,对于香港的想象,多少都是围绕着金融中心转的。一晃三年半过去,你问我有什么其他的理解,我会告诉你,脱去金融中心的光环,香港是这个世界上最矛盾的地方之一——IFC转角是石板街,兰桂坊下面是垃圾站,金融精英们日复一日从fancy的世界回到只有胶囊大的房间;当然,也有不矛盾的地方——就好像生活气息浓浓的金鱼街的对面,就是接地气儿的花墟。
热爱生活的人,总是有着一些享受生活的小爱好。拿我来说,到一个地方,总是要去逛一逛市场,知道一条活鱼多少钱,一只螃蟹有多大,十块的番茄能不能讲到两块八,这才是接了地气儿。
在香港,除了上学时最爱逛的石塘咀街市(三楼的烤鱼着实好吃),可以让我有事儿没事儿都溜达上一圈的,便只有花墟了。撇去一个月赚八千还是八万的差距,撇去追求仪式感的小资,花墟是一个可以放下所有偶像包袱踢踏着拖鞋回归市井田园的地方。
从旺角东地铁站出来,帝京酒店的对面就是花墟。除了听上去就很花墟的‘花墟道’之外,太子大道西、园圃街和园艺街也都充斥着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花店花档,一家挨着一家,每家的种类都大致相同,但认真看下去每家又有不一样的地方——这家有薰衣草的盆栽,那家的绣球花颜色比较全,对面的小雏菊开得灿烂些,旁边那家的玫瑰花又是开得最恰好的。
![]() |
各色的绣球和杜鹃花 |
花墟的街道,满打满算只有300米左右,却集中了90多家花店。如果你没去过花墟,你不会知道原来一个地方是可以如此的热闹而不显拥挤,平民而又不失精致。那花店里刚付完钱的男人把买来的鲜花随便裹一圈报纸插在背后双肩包里的场景,让人瞬间想起塞纳河岸裹着风衣、抱着鲜花和法棍匆匆路过的精致的姑娘们。
偶尔路过有客人买了一盆植物,店家在仔细的交代如何照料,我路过的时候听到一句“植物也都是有脾气的”,便想起了汪曾祺先生笔下的栀子花香得有多他妈的倔强。爱花的人,大约都觉得花同人一样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吧。
![]() |
特别的小店和小店里傲娇的标语 |
花墟里有很多我喜欢的小店,缤纷店铺大款式多,兴发(这家店的名字很有意思,兴发的广东话发音与鲜花同音)的花束搭配和包装最合我心意,顺通永远是随随便便用纸把花包起来丢在路边,颇有一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信。
接近花墟道的尽头,是一家叫做花粉热(Hay Fever)的小店,门口看上去与其他花店无二,当你走进店里,穿过被各种绿植和花团拥簇的走廊, 看到木质的桌椅。花店为什么有桌椅呢?再往前看看,才又看到了摆放着甜品的展柜和手写的菜单板——原来这是一间咖啡厅。
而最触动到我的,是这家店里的温馨提示—“小店没有宽频;希望大家看看书,聊聊天,赏赏花”。忙碌了一周后,能在周末闲暇时光中,逛一逛花墟,买上几束合天气又合脾气的花,又在这间被花拥着的小店里坐一坐,看书、聊天、赏赏花,是多么“活在当下”的一件事。
花墟对面,是《岁月神偷》中的群演金鱼街。故事里,自信于“说起热带鱼没有人比我懂得更多”的李治廷带着喜欢的女孩子来金鱼街,红黄色的灯光下,胖乎乎的鱼儿游来游去似乎在卖力得讨人欢喜;隔着鱼缸,少男少女们带着娇羞笑脸盈盈。这条梦幻一般的街道拼凑着少年们的梦,就像故事里的小弟成天把鱼缸戴在头上想象自己可以成为太空人。后来鱼缸扔了,岁月溜走了,金鱼街却还在那里。
![]() |
梦幻一般的金鱼街 |
这街虽然叫做金鱼街,却不仅仅有金鱼,更不仅仅有鱼。两条腿跑的,四条腿爬的,没腿蹭的,在这你都可以找到。但最有名的,还是你可以在各种香港老电影里看到的——铁架子上整齐的一袋一袋的金鱼,上面明码标价,谁贵谁便宜一眼便知,好像金鱼就没有脾气似的。不过比起金鱼,店主们确实更有脾气,大部分时候他们任由客人自行观看选购,自己则在旁边翘着脚剔着牙,敌不给钱,我不动。
早前去花墟的时候,耳朵里放的杨千嬅的歌,一首《勇》之后,神乎其神的接了一首《花与爱丽丝》——‘送花给恋人对爱丽丝何价’。花墟里的香港,没有千军万马,只有送花给恋人的爱丽丝,和送花给生活的有心人。
![]() |
年初的时候,我给自己制定的年度计划里有一条是, Keep住让家里有花。虽然到现在这条计划早就断得七七八八,写下这条计划时的心情却是雄心壮志得想要让生活更美好。
那不如就周末去一趟花墟吧。
Tips
花粉热地址:花墟道62号
人均价格:生活无价
衣着:推荐穿素色,不需要去和花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