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靳东的活着怎么了?
偶然看到一则有关靳东的新闻,好像是金星在节目里说了些什么,引发了网友的吐槽,随后靳东在微博上回应了一下,结果暴露了某些不严谨的地方。
可好了,中国式狂欢一触即发。正不知道扒谁裤子呢,你自己把皮带解了。
有人去考证他所引用词句的出处,有人专门去请教老师这些诗句用在这里是否合适,还有人针对他的银幕形象加以类比分析,总之一句话,靳东的“人设崩了”。

好端端的说崩就崩,这事还真挺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这样一个人,到底是谁给“设”出来的?
通常情况下,“人设”就是几个标签,而且你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标签。好比这有一瓶红酒,你一把抓过去先看年份,公元后的一概不喝;我这种土老帽就肯定先看保质期,超过12个月心里就犯嘀咕。其实看演员也是一样,你觉得面无表情代表冷静思考,那他就一定智商在线吗?不见得,多数情况是真死机了。
演天才的不一定在生活里也那么神经质,他只是看起来像那么回事而已,反过来说,你叫憨豆上哪说理去?在这个连MV都能进院线卷走几个亿票房的大时代,笑话一个好歹还算有人设的演员多少有点不厚道。

用错典或者名人名言,的确不是什么露脸的事,可也不必大惊小怪。中国娱乐圈本就是一个错位成性的地界,导演把表错情当成深刻反思;编剧把走错路当成社会洞察;演员把用错力当成刻苦勤奋;影评把说错话当成正直勇敢;观众倒是没什么错,只是可惜他们什么烂片都不愿错过。
有时候错得太多太离谱,也能达到和谐统一,实在没处下嘴,也就静观其变了。如此说来,靳东这个新闻还是一件好事,我相信观众厌烦了去评论演员的演技和艺德之后,开始关注演员的文化,理应是一种进步。

其实最让我心慌的是某些媒体对这条新闻的演绎,他们从靳东的文化程度又聊回了他的银幕形象,说是单一不够多样。他们还举出吴亦凡老师作为正面例子,可以演单纯的富二代流氓,可以演专门打碟的特工,还可以演光头和尚,虽然演技一般,好歹人家勇于尝试啊。相比起来,靳东最近接的几部戏都一个德性,这就叫固步自封。
这话说的,我实在不敢苟同。普遍受到社会关注的演员而没有演技,这是一种病态。一个病人,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把病治好,而不是换着花样的犯病给人看。一旦被他发现犯病也能遭围观,还有人给点赞,还有人喊“再来一个”的时候,他真的会以为这是一种天赋。
那时候,再想找个基本健康只是缺乏点维生素的人,可就难了。